三分油?五分鹽?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健康飲食方式
紅餐編輯部 · 2023-09-13 09:41:55 來源:紅餐網
“燃燒我的卡路里”!
“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鍋米飯大盤雞,拿走拿走,別客氣”!
電影《西虹市首富》插曲《燃燒我的卡路里》中的歌詞,是不是與正在控制飲食的眾多美少女的心境十分貼合?
據《麥肯錫健康消費圖鑒》調查顯示,超60%的中國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將健康視為頭等大事,且對健康的注重逐漸年輕化,90后、00后消費主力軍已成為“養生”的大部隊。
01
注重健康,飲品行業早有動作
紅餐產業研究院認為,新一代餐飲消費者注重看得見的健康,關注食物的具體成分,這也是如代糖、0反式脂肪、黑巧等新型概念廣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人類對甜的喜好是刻在DNA里的,但伴隨全球肥胖、糖尿病和相關代謝紊亂等相關現象的增多,控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今年7月,阿斯巴甜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這一消息沖上熱搜,又一次將代糖家族帶入人們的視野中,盡管有“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的觀點,但仍然引起人們對攝糖的“恐慌”。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 曾發表評論稱,是時候重新調整臨床和政策重心以減少含糖飲料造成的健康影響。
政府、食品相關部門、組織出臺多種政策以提升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推動飲品行業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世衛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均建議居民添加糖的攝入量控制在25g/天以下。
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份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
新加坡政府推行“飲料限糖令”,根據飲料的含糖量和飽和脂肪含量閾值進行分級,在飲料上標注ABCD四種等級的標簽,D級飲料被禁止以任何形式的促銷廣告。
上海部分商超將含糖飲料張貼“紅橙綠”標識提醒消費者。
深圳發布酒精、碳酸飲料健康提示標識制作標準。
飲品健康不是噱頭,是切切實實與人民生命健康相關的重要轉變。飲品企業在成分透明化和打造健康的飲品生態也承擔起對應的責任。
霸王茶姬公布6款產品熱量和營養成分,在門店菜單、小程序、外賣渠道均上線“低負擔控糖專區”。
茶百道公布4款鮮奶茶送檢報告,明確標識一杯真鮮奶茶約等于9顆紅棗熱量。
喜茶推出新茶飲專用奶,以100%生牛乳為原料,不含脂肪末和任何添加劑。
茉酸奶全國門店升級全新奶基底,該基底乳無植脂末、無氫化工藝、無人造反式脂肪酸。
對于消費者而言,政府和企業的相關舉措,從制作源頭上控制風險,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提示風險,減少決策成本,無形之中,能夠減少人們對糖的攝入,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
02
暢想未來
中式正餐、米飯快餐可自選熱量
疫情過后,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和關注更甚,除了跟“劉教練”(中國臺灣藝人劉耕宏,因直播健身掀起健身潮流而爆火)跳操外,對更為健康的飲食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餐飲成為新風向。
已經有不少餐企在健康餐飲上試水。
老鄉雞與薄荷健康合作,在所推出減脂食譜上標注熱量,還引起連續14天吃老鄉雞挑戰。
圖源:“老鄉雞”點單小程序頁面
麥當勞上線“500大卡套餐”,肯德基上線“葷素多多卷”,“熱量爆炸”的西式快餐也瞄準健康。
圖源:“上海肯德基”微信公眾號
深圳連鎖快餐品牌維小飯,明確標注每一份餐食所含的卡路里,還將結合個人身體信息提供個性化推薦。
圖源:“維士”微信公眾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一天的飲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推薦攝入占比分別為:50%-65%、10%-15%、20%-30%,正餐的蛋脂碳比例為2:3:5。
日常生活最常見的健康管控就是少吃點、少油、少鹽,多吃水果蔬菜,注重葷素搭配,鮮少有人會按照這個比例去精心搭配餐食。
熱量的計算是一個十分復雜且耗時的過程,盡管有不少通用的熱量值,也很難做到準確無誤。如果讓筆者每天在吃飯之前,需要耗費如此多的時間計算熱量,我寧愿胖著。
知道熱量和食物份量后,計算食物的熱量步驟:
拆解成食物的原料,分別估算各項原料的重量。
算出份量,查照《食物份量表》,份數=重量/食物的重量。
查照《食物熱量表》,找到熱量,熱量=每份熱量*份數,再將各項原料相加。
飲品、烘焙、西餐等制作原料簡單、可控、標準化程度高的食物,熱量自然容易計算,尤其是近幾年時興的輕食賽道,商家在想方設法地控制卡路里的同時,還能兼顧口味,并將輕食本土化,可謂是“卷”。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中餐,想要做到既滿足口味又滿足攝入健康,談何容易。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紛繁復雜的烹飪手法,豐富多樣的食材種類,食材經過炸跟煮的熱量都會有所不同,點綴的蔥花又算不算卡路里呢?
究其緣由,還是中餐的標準化程度不夠,從上游的供應鏈能力亟待加強,到廚師流動性大,千人千味,口味穩定性差,還暗藏隨機性的風險,此般種種,來自西方的卡路里計算更是難以談及。
但暢想一下,中餐未來在點單的時候,可以做到像茶飲選擇“少冰”“少糖”一樣,選擇“少油”“少鹽”,能夠看到對應菜品所含的食材、卡路里,消費者能夠合理膳食,吃出健康,減肥的美少女們也不用苦巴巴的控制碳水,只能吃“草”了。
03
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能做什么?
數智化時代已經來臨,各行各業都在運用數字化管理提升效率,餐飲業也不例外。
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根據設定程序,定量自動烹飪,精準控溫,精準投料,液料、粉料、醬料、豬油、高湯、勾芡等全自動投料調味,食材、調料配置精確到克,均為標準化操作,讓卡路里計算有據可依。
內置800+道大師級菜譜,涵蓋八大菜系,滿足煎、炒、蒸、炸、燉、煮等功能,覆蓋多種消費場景,提供多種口味選擇,健康與美味可兼得。
面對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可以夠助推中餐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不少餐企紛紛自建供應鏈,可見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是餐飲業深度融合的必行之路。
保證標準化出品的前提之一,執行標準化操作流程,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全自動烹飪,僅需備菜,智能化設備無處不在,切配有切菜機,打包也有打包的機器,待供應鏈深度融合完善之時,備菜,或許就是門店運營者給供應商下單的功夫。
打個比方,我們在某寶上購買手機殼時,確定品牌、手機型號后即可挑選到心儀款式的手機殼。餐飲老板們、門店運營者要備菜,只要打開餐飲供應鏈的APP,進行如下操作 ↓
商家收到相應菜品的食材后,按照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的菜譜SOP執行操作,一鍵烹飪,2分鐘美味出品。
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會制造并使用生產工具從事生產勞動。機器不是洪水猛獸,勢必會取代簡單且重復的勞動,導致不少崗位減少需求或是消失,但同時也會催生更新、更具有價值感的崗位。
所以,廚師一定會從煙熏火燎的環境,日復一日的顛鍋中走出來,化身為菜品研發師、菜品美學設計師、私人營養師……用他們扎實的專業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將美食與健康帶給大眾。
未來,錢,買來的是能夠帶來健康的快樂。
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會是為人們帶來安心和健康中的重要一環。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