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生意太火連海底撈也發愁?用這3招完美解決
· 2019-05-14 20:12:13 來源:紅餐
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到了4415億元,截至2018年底,餐飲外賣月活用戶數達1.03億人。
發展勢頭如此強勁的外賣市場,其實也有淡旺季之分。而在旺季,像出餐慢、配送效率低、菜品難統一及復購率低等,都是各商家頭痛不已的難題。那么,“外賣旺季并發癥”應當如何“醫治”呢?
今年3月,海底撈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2018年海底撈外賣收入同比增長47.9%,達到3.24億元。據統計,火鍋外賣市場規模目前約300億,且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
火鍋外賣只是整個外賣市場的一個縮影。易觀發布的報告《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9》指出,2018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到44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5%,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00%,互聯網餐飲外賣月度活躍用戶整體保持上漲態勢。截至2018年底,餐飲外賣月活用戶數達10288.5萬人。
發展勢頭如此強勁的外賣市場,其實也有淡旺季之分。紅餐(ID:hongcan18)觀察發現,夏季(7—9月)與冬季(12—2月)由于天氣原因,便是線上外賣的整體旺季。機智的商家會抓住旺季契機成功撈金,月售千單甚至萬單、營業額翻幾番。
但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外賣旺季并發癥”是令大多數商家頭痛不已的難題:
·? 爆單時出餐速度慢,店內人效不足!
·? 騎手分配不合理導致運力不足,配送速度慢、效率低!
·? 菜品口味難統一,顧客體驗感下降,差評投訴增多,復購率下降!
“外賣旺季并發癥”應當如何“醫治”呢?門店動線合理規劃、完善管理、提高人效、釋放廚房產能固然重要,但這無疑是一個長期累積與不斷摸索的過程。在線上,我們是否有更加便捷和立竿見影的方法來應對呢?
紅餐為此專門找到了外賣運營的專家——食亨一起來聊一聊,希望可以借助食亨的領先的技術與專業的運營能力,來幫助商戶做做診斷。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外賣代運營服務商,食亨憑借自建的“i食亨”系統,以及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能夠專業高效地幫助品牌解決各種運營實際問題。食亨僅在今年3月份單月就接入合作了200家連鎖品牌。
面對紅餐提出的旺季外賣問題,食亨餐飲研究院總結了三個應對措施:
1 菜單分級策略
面對出餐速度慢的難題,首先可以在線上門店的菜單排序上進行優化,以促使顧客做出符合商家傾向性的選擇。
從后臺獲取相關的數據后,我們可以從菜品貢獻度、加工時長和菜品毛利三個維度對菜品進行分級。然后根據不同的菜品分級,對不同菜品級別制定對應方案。
所以,按照這個維度,可以進行優先級分類:
一般一級菜品按大類區分之后(如主食與配菜等),二級菜品可按以下邏輯排序:
通過菜品分級將最有價值的菜品置頂,相同屬性菜品按月銷量排序
“低毛利產品”可通過ABC法則搭建套餐,以提高利潤
“預加工產品”可根據每日銷量進行提取備餐,以縮短加工時長
食亨餐飲研究院指出,菜品排序時,絕大多數商家首先考慮的維度就是銷量和毛利。 銷量排序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顧客快速下單減少決策時間,也遵循了顧客的習慣。銷量高的位置排前,讓顧客最先注意到熱銷產品,這對新客而言是有引導作用的。
毛利方面,以盈利作為出發點,自然會把毛利相對較高的產品排在前面,低的排在后面。比如西式快餐這個品類的組合套餐,就典型運用了按毛利高低進行排序引導顧客下單的技巧,毛利高的薯條和可樂搭配毛利低的漢堡,可以說是同時提升單量和毛利的完美組合。
除了毛利和銷量,旺季菜品排序重要的考量維度就是出餐速度。外賣的木桶效應極為明顯,做堂食一個菜出慢了并不要緊,但做外賣一個菜出慢了,整單都無法配送,可以說“一單晚,全單完”。
商家的菜品排序,要重點對每個菜品的出餐速度作出評估。銷量高、出餐快的菜品盡量排名靠前,銷量高但出餐比較慢的菜品就需要提前多備餐。
如果銷量較低、出餐又慢的菜品,要盡量排序靠后。因為菜單的完整性需要一些長尾菜品和特色菜品,但這些菜品的出現有可能影響到顧客的整體下單決策,所以合理將其排序靠后才能保證整單的出品效率。
除此之外,在外賣旺季時線上門店還要做SKU的篩選和調整,如果堂食SKU過多,不建議全部上架線上,過多的菜品選擇會干擾顧客的下單判斷,也會影響門店的出品質量。
2 劣質訂單舍棄法
外賣的配送范圍一般是由外賣平臺的業務人員為商家設定的,而細節上的調整,商家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平臺溝通的。
食亨餐飲研究院說道,如果商家的配送范圍是下圖這樣毫無棱角的圓形,說明是系統按照固定直徑而自動生成的配送范圍,大致在3~5平方公里之間,而這種劃分并沒有因地制宜,是不合理的。
食亨的運營人員使用較合理的配置方法,將同一配送難度的區域劃分到一起,讓配送范圍盡可能達到一定的曝光量,“讓商家有一定的新顧客的接入量,才能達到外賣的合理配送范圍,才能為商家提高單量創造更多的機會”。
不合理的配送范圍往往會導致無效訂單率的升高。下圖為某家門店在12月份的外賣訂單分布情況:
這家門店的無效訂單分布情況如下:
綜合以上兩個圖表可以看出:
該門店12月訂單量主要集中在0~2公里以內,占全部訂單的83.05%,距門店3公里以上的訂單占全部訂單的2.27%,該區域無效訂單占全部無效訂單21.40%。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具體分析一下無效訂單產生的原因,如果非異訂單(即非顧客原因所產生的無效訂單)較多,則可以考量是否因出餐效率低和騎手運力不足而致使訂單無效。外賣旺季應考慮實際運營情況,切勿因貪單而顧此失彼,應當適當地舍棄劣質訂單,縮小配送范圍以提升顧客用餐體驗,保證復購率和好口碑。
例如上圖門店的情況,3公里以外訂單的數量較少、無效訂單率較高,可能是因為配送距離遠或者配送難度大造成的,那么商家就可以在高峰期時適當縮小配送范圍,看是否應舍棄3公里以外的訂單。畢竟顧客點單發現不在配送范圍和顧客點單不能及時送到,后者的體驗感更差 。所以在有限范圍內最大程度地服務好顧客,往往會事半功倍。
外賣配送范圍的調整,一定要經過實地考察而不能紙上談兵。交通限制較多、地形較為復雜的區域如跨公園、跨鐵路、跨河湖的部分,配送難度太高,不宜納入配送范圍。而同一配送難度區域的范圍可以適當擴大,比如同一小區A區、B區的配送難度其實是相同的,適合同時劃入配送范圍;高檔住宅區的客單價較高,也是不可忽視的顧客群體。
3 分級運營,餐飲連鎖品牌的應對之法
據紅餐(ID:hongcan18)了解,食亨作為國內最大的規?;?、系統化的外賣代運營公司,服務于超過1200家的國內外知名連鎖品牌,面對連鎖型餐飲品牌,又該如何調整策略應對外賣旺季呢?
食亨餐飲研究院指出,對于品牌直營門店數較多、旺季訂單數較多、出餐壓力大的品牌,可以采用門店訂單分流法。
品牌門店密度較高的區域,可以綜合考慮堂食和外賣的出餐情況,將二者配送范圍的重合部分進行二次劃分,利用出餐較快的門店為出餐較慢的門店緩解旺季高峰期的訂單壓力。
針對餐飲連鎖品牌,我們還可以采用門店分級法。在外賣旺季和高峰期,連鎖餐飲品牌更要注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戰略性的具體調整,即綜合考察商圈及門店訂單數量,通過區別性的精細化運營達到精準營銷的效果。按所處商圈和門店屬性,可以將連鎖餐飲門店分級如下:
針對A優勢商圈優勢門店: 提升利潤,逐步調整的活動方案,重點在于門店優化,提升到收率,減少自營銷。
針對B優勢商圈提升門店: 核心銷量提升門店,提升曝光,資源和活動力度傾斜,參與平臺新玩法,廣告投放首選門店,可適當增加自營銷投入。
針對C劣勢商圈優勢門店: 穩定單量,通過精準營銷提升復購,基礎優化,提升顧客復購率。
針對D劣勢商圈劣勢門店: 進行基礎優化,提升轉化,實現單店突破,活動力度僅低于B類門店。
結 語
以上幾種應對“外賣旺季并發癥”的可行辦法,由食亨餐飲研究院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而成。
由于線下堂食與線上外賣的淡旺季剛好相反,所以對于兼營堂食和外賣的商家來說需要好好利用兩者的互補關系,在堂食旺季時重視堂食體驗,輔之以外賣。因為堂食的利潤點相對較高,在產能一定的情況下一定要穩抓利潤點高的生意;在過冷或過熱的極端天氣主做外賣,在外賣平臺上加大活動力度的投入,豐富營銷活動。
旺季來臨前夕,做好充分的準備,狠抓基本功,因時制宜調整經營戰略,才能打好旺季外賣之戰,在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