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變天了!五芳齋、海底撈、周黑鴨都搶著開智慧餐廳
周覓 · 2019-01-12 22:48:00 來源:紅餐
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創新正在全方位改變人們的衣食住行。
當智慧餐廳、刷臉支付、無感支付等新事物相繼出現,是否意味著餐飲行業面臨著智慧化的洗禮?
曾經,對于餐飲行業而言,喜茶的排隊可謂是現象級的。然而,2018年年初,喜茶的技術團隊決定,通過技術手段去消滅喜茶的排隊。而這背后,最重要的工具正是“喜茶GO”小程序。
2018年5月,歷經4次迭代的喜茶官方小程序“喜茶GO”得以上線。這個集堂食、預約、外賣于一體的小程序,也讓喜茶門口等待的長隊慢慢消失了。
如今,喜茶GO小程序上線僅過去半年,總用戶數已經超過600萬,日活已經超過20萬,復購率超過300%。
01?小程序+餐飲=?
小程序的出現,讓傳統行業有了顛覆性的改變,對餐飲行業帶來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而喜茶并非是小程序的唯一受益者。
必勝客,通過小程序+機器人的新嘗試,門店加一份芝士的數量足足增加了17倍;
瑞幸咖啡,通過小程序成功把線上流量帶到線下,進行智能營銷,對用戶標簽進行了完善,3個月內的復購率≥50%。
1月10日,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PRO版的智慧餐飲分論壇上,微信支付餐飲行業團隊闡述了小程序給餐飲行業帶來的賦能。
個性化定制功能
餐飲商家可以根據門店的需求,開發不同的小程序功能,比如喜茶一開始是為了讓客戶線上點餐,以解決排隊問題,最后開出了一個堂食、預約、外賣于一體的小程序;
而真功夫則沒有把小程序當做單純的點餐入口,而是賦予另外一個功能,比如推出會員看板、錢包、個性化推薦等,讓小程序成為企業的輕量級的用戶運營中心。
據紅餐(ID:hongcan18)在現場了解,通過一年的運營,目前真功夫小程序“功夫會”已經累積了將近400萬的用戶,其中有將近60萬的充值用戶,而錢包的用戶復購率則達到了96%。
巨大的流量
早在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就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里面去,探索線下的生活,這是我們下一步想要嘗試的方向。”
近日,在廣州的用戶發現,在微信的“發現”菜單中出現了“附近的餐廳”功能,印證了張小龍的這番話。雖然該功能還只對部分微信用戶開放,但不得不承認,該入口的開放將給眾多商家帶來巨量的曝光和流量。
可以對比的是,僅僅是微信首頁下拉的小程序入口,就給喜茶帶來了超過18.5萬的日活用戶。
營銷更智能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營銷方式往往是通過各種媒體渠道進行投放。現在,小程序后臺的數據,會形成用戶畫像、消費特征等,以幫助企業進行運營決策和精準營銷。
據了解,瑞幸咖啡通過小程序對用戶進行標簽化的完善,通過輕量化創意、規律刺激、花式服務等手段去進行營銷,實現了3個月內的復購率≥50%。
02?餐飲智慧化時代來臨
除了小程序以及早就普及的移動支付,企業微信也被很多餐企用于智慧化升級。企業微信產品部行業總監陳碩表示,企業微信則可以集成各種各樣的系統,鏈接供應鏈、企業本身、消費者三方,形成統一的接口,讓餐飲商家更好地管理門店、客戶與員工。
越來越多的技術和應用開始下沉到了餐飲業,包括微信在內的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開始真刀真槍地助力餐飲業智慧化,越來越多的智慧化成果開始在餐飲業生根發芽,例如智慧餐廳。
△海底撈智慧餐廳
過去兩年,無人餐廳、智慧餐廳等概念還是行業的新名詞,2018年開始多點開花:
“
1月,老字號五芳齋聯手口碑,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并取得喜人的成績;
5月,周黑鴨和微信共同打造的“智慧門店”亮相深圳,刷臉進門、點贊支付;
10月,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在亮相天津,顧客可以享受到機器人服務及菜品制作;
12月,福客聯手微信支付打造的全國首家24小時智慧餐廳在深圳開業,集刷臉吃飯、一鍵點餐、24小時食集等多功能為一體,科技感十足;
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海底撈于2018年10月28日推出首家無人餐廳。
此外,還有像慶豐包子鋪、57度湘等多家餐飲品牌,也推出了精心打造的智慧門店,而德克士在2017年11月推出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后,更是宣布未來將布局2300家這樣的“無人自助式餐廳”的消息。
”
與此同時,一些智慧餐飲服務商也開始相繼獲得資本的青睞。
2017年4月,好哇智慧餐飲宣布獲得總額1億元的A輪投資;2018年5月,智慧餐飲服務商美味不用等獲阿里、攜程共同投資的4億人民幣D1輪融資。
有行業人士表示,餐飲行業已經從經驗的時代到科技的時代,如今步入了數據的時代,未來5年,餐飲行業將迎來智慧化的大時代。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也得益于餐飲企業本身的訴求。這么多年以來,餐飲運營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有數據顯示,2017年餐飲企業的人力、原材料、房租、能源成本的增長速度均快于餐飲營業收入的增速,其中,人力成本的上漲位居首位,達到了18.7%。
如此一來,餐飲企業希望通過擁抱新技術去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的愿望就變得愈加強烈。
就拿海底撈來說,僅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就為22.03億元,占收入的比重為30%。于是,我們看到了:2010年開啟外賣服務,2011年使用iPad點餐,2015年開出首家互聯網線下體驗店,2018年智慧餐廳營業……這一切,無不是海底撈降本提效的策略和手段。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說,“我相信新技術對傳統產業帶來的不應該是顛覆,應該是提高效率,而移動互聯網對于傳統餐飲產業的改造才剛開始。”
結 語
可以說,智慧餐飲的本質不是噱頭,而是切切實實幫助餐飲商家解決問題,并且能給顧客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不過,餐飲行業作為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整體信息化投入特別低,智慧餐飲能否快速得到市場的認可并普及,我們依然需要拭目以待。
或許正如微信開放平臺餐飲行業負責人鄭國弘所說的,“微信現在無法觸及的三、四、五線城市的餐飲商家,可以借助點餐、收單、外賣等平臺型的服務商去教育商家,讓他們知道,現在的餐飲趨勢是在互聯網化、數字化。”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