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窯景區金緣閣酒店主題餐飲經營路徑探索(二)|《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 · 2017-01-20 16:19:58 來源:紅餐網
接上:寒窯景區金緣閣酒店主題餐飲經營路徑探索(一)|《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二、金緣閣酒店SWOT分析
1.優勢
1)雄厚的文化產業背景。金緣閣酒店地處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區核心區內,具有天然的良好文化背景,可以聚集區內極具潛力的文化力量,豐富自身文化氣氛,提升企業文化內涵。
2)與曲江寒窯遺址公園共同形成的“景區+餐飲”市場氛圍,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形成雙輪驅動態勢,極易打造景餐互動、此漲彼強的強勢市場力量。
3)強大的傳統文化支撐。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燦爛悠久,“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歷史典故家喻戶曉,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賦有強烈震撼的燦爛文化,坐擁歷史愛情主題實地的獨家優勢,結合現代人的情感脈絡,給戀愛中的青年男女營造一處定情之所,為步入新婚殿堂的一對新人見證愛的真諦,成為金緣閣酒店的獨特優勢,對崇尚愛情的年輕人來說具有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愛情引力”。
4)品牌效應明顯。經過多年的經營管理,金緣閣酒店已經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且其品牌價值仍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5)以愛情、婚姻為主題的營銷活動,比受時間、季節、年齡、環境限制的其他主題活動具有永恒的優勢,愛情沒有淡季,婚宴只有旺季,舉辦營銷活動的優勢得天獨厚。
6)周邊環境怡然愜意。南湖、青草、藍天和遠離鬧市的喧嘩,為顧客帶來驅車百十公里才能擁有的清靜享受。
金緣閣酒店(網絡配圖)
2.劣勢
1)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金緣閣酒店距離市中心至少在20公里,在不塞車的情況下,正常行駛也需要半小時時間,午晚餐高峰時段車程不可計算,造成部分顧客改選他處,且晚餐時間與景區關閉時間形成一定的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
2)員工素質參差不齊。隨著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擇業思維的裂變,許多人不再把服務行業當作是長久的事業,而是作為一種“踏板”式的臨時平臺,一旦有了有好的去向,便“縱身一跳”,致使服務人員缺口增大,招聘條件必然放松,導致員工素質下降嚴重。
3)受主題限制,產品開發有一定難度,與其他餐飲行業的競爭優勢不明顯,“愛情不能當飯吃”在產品研發和文化運用上不僅僅是一句俗語。
4)停車場不夠寬闊,條形停車位和坡道在一定程度上與婚宴的氣派景象形成反差。
3.機遇
1)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特別是旅游行業帶來的轉機將使餐飲業迎來重要的機遇期,預計旅游的升溫和持續向好的大方向將有助于餐飲業的溫和提升。
2)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合營銷,可以產生更大的市場效應。金緣閣酒店將在資源上形成三大資源層區,第一層區是與寒窯景區的一體化銷售,第二層區是與周邊景區、賓館飯店的資源共享和協同銷售,第三層區是與曲江地區甚至是部分跨區域的相關企業資源的互助性銷售,這三大資源層區將發揮出重要的銷售潛力激發效果,形成資源互補。
3)“產品是無聲的機遇”,“特色是無形的引力”,婚宴產品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作為終端產品,婚宴對整個產業鏈條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用特色產品吸引顧客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金緣閣酒店賴以提升的極其重要的機遇,有特色就能吸引客源,有特色才能迎來機遇。
4)人力資源的規范化建設將助推金緣閣的發展。隨著企業人力資源建設的精英化沉淀和新生力量的注入,將引發金緣閣思維戰略、銷售模式和品牌創新的變革,可以預見人力資源的精英化效應將初步搭建領跑婚宴主題的機遇平臺。
4.威脅
1)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反差。網絡時代打破了時空界限,突破了信息的地理概念與歷史的距離感,但同時也對傳統文化的受眾面帶來了負影響,比如提起寒窯典故,有相當一部分90后、00后不知不曉,文化空白點有著不小的普遍率。
2)同質化競爭帶來的不利影響。產品服務同質化是企業個性化發展的最大障礙,產業服務不夠規范,前景好而雜亂,行業標準欠缺導致“喜慶投訴”,高端新婚消費市場不成熟,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將帶來無序的競爭,你打折我優惠,步入真真正正的微利階段,盈利能力弱化。
3)各大酒店搶灘婚宴市場,企業目標定位極其現實,拼環境、比品牌、降身價,無利而不為,傾力擠進分享婚宴市場這塊“大蛋糕”。
4)物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造成人力成本、餐飲成本、銷售成本等市場成本的綜合上升。
5)餐飲業全盛時代已經成為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歷史,那種“餐飲賺錢”的必然效應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殘酷現實,沖擊著每一個餐飲企業,金緣閣也不例外。
6)宏觀政策和市場導向帶來的大環境,至少在短時間內尚無向好趨勢,而餐飲產業是這種大環境影響下的“重災區”。
(未完待續)
以上內容摘自《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此報告由王喜慶主編,在紅餐網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專欄連載。歡迎大家訂購!聯系人:梁老師,聯系電話:13201776909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60篇
文章
147265
閱讀量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由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喜慶研究員擔任所長,以餐飲產業規劃、餐飲街區規劃、shopping mall街區規劃、小品牌餐飲孵化、產品研發等為主導,旨在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助推食學發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