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長安”凸顯陜西餐飲特色的路徑研究|《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 · 2017-03-02 17:15:50 來源:紅餐網
摘要:“遇見長安”以陜菜的悠久歷史以及豐富內涵,為陜西飲食樹立了一張新名片。在內部裝修上,體現陜西傳統文化元素;在產品的設計上,追求精益求精;在團隊建設方面,打造同行標榜的精品團隊,為“遇見長安”的成功經營奠定堅實基礎;在經營理念上,描繪出“一曲秦腔、一碗黃桂稠酒、一餐一飯一畫展”的陜西風雅餐飲畫卷。
關鍵詞:遇見長安;陜西餐飲;餐飲經營
一、“遇見長安”品牌由來
“遇見長安”以“走進一家店,愛上一座城”為陜西飲食樹立了一張新名片。在陜西飲食文化歷史上,不能不提到一個時期,那就是開放的盛唐。其首都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都市。盛唐飲食文化的發達表現在幾個方面:烹飪原料、輔料及調味料的品種空前增加,數量豐富;烹飪方法和烹飪器具更趨成熟;飲食市場空前發展和繁榮;名食、名飲流派紛呈,在《陜西烹飪大典》中記載的傳統名菜、名點中,50%以上都產生于唐朝;名廚名宴輩出;長安與國內外飲食文化交流空前頻繁。當前,雖然陜菜(也稱秦菜)不在四大、八大菜系之中,但是它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中國烹飪史、中國菜系史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認為陜菜是中國菜之母、之根。因此,許多飲食文化專家認為,陜菜的悠久歷史以及豐富內涵,是其他任何菜系都代替不了的。
飲食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任何菜系都是一種文化,是當地地域文化的表現。多年以來陜菜一直默默前行,不隨性張揚,反而兼收并蓄,不斷吸收改良從而厚積薄發。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支持,依托“絲綢之路”的文化底蘊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遇見長安”由此而來。
二、“遇見長安”經營之道
1.厚重的餐飲文化底蘊
“遇見長安”從構思到設計再到成型,一直以來都把如何發揚展示陜西特色文化作為自始至終的指導思想,因此在設計之時對于內部裝修的文化體現,每一個施工細節的要求,甚至每一種顏色的顯現,都要求精益求精,直至完美。餐具設計專門由五大名窯之一的銅川耀州古窯精心定制燒造。青磚瓦雕,飛檐走壁,一磚一瓦、一燈一柱、一座一盤皆為精致用心之作。顧客盈門迎客鼓三聲擂響,地道關中方言“兩全其美、四季平安”徹底把你帶入盛唐長安的文化之中。
2. 精雕細琢的產品設計
“遇見長安”對產品的選擇精益求精,從幾百道產品之中不斷地挑選、刪減。確定開春的麥飯、農家攪團等凸顯長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10余道;葫蘆雞、千滾魚、西安老蒸碗等50余道陜西精品涼、熱菜品。之后歷時半年之久,在西安各個市場找尋最佳的產品原料開始試制。并且邀請同行精英組成品鑒團,對試制的每一道產品進行嚴格的品鑒,哪怕一人有異議此道產品都不能過關。試營業之初又大量邀請各行各業的顧客免費試吃,再次根據顧客的意見進行修改調整。每一道產品都凝聚了廚師們的心血,打開餐單,讓顧客感受到的只有滿篇的用心之情。
3. 精心打造的團隊
傳統餐飲開一家店,隨便招聘幾個人就開門營業了。“遇見長安”一開始就力求打造一支在陜菜圈中津津樂道、被同行作為標準的精品團隊。招聘之初,人事招聘人員跑遍了西安市區以及周邊縣市的各大招聘會,廣泛選擇行業精英。之后邀請培訓行業的著名老師,結合經營特色需要,從技能、心態、團隊合作、情感交流、服務激情等方面對員工進行了歷時近1個月深入透徹的封閉式培訓。從內心激發員工在崗位的工作熱情,從而經這種熱情源源不斷地傳遞給每一位來店面就餐的顧客,再由顧客口口相傳。現如今在產品之外,服務已經成為“遇見長安”的另外一大特色。開業2個月“大眾點評”服務評分名列前茅、“大眾點評陜菜服務最佳”第一名。同時在店面增加各種后勤生活保障支持,讓員工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完成每日的工作目標。另外制定行之有效的績效激勵政策,使團隊中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能夠持續地將這種工作熱情傳遞下去。
4.獨特的經營理念
在餐飲“三高”經營壓力之下,“遇見長安”在產品定價方面一直秉承親民路線,將更多的優惠給予顧客。同時為了增加顧客消費的良好體驗,邀請專業的秦腔演出團隊現場演繹。一曲秦腔、一碗黃桂稠酒、一餐一飯,“長安”就在餐桌上顯現。當然風雅更離不開“書畫”,每月定期邀請長安書畫名家現場揮毫潑墨,將一幅一幅的書畫作品隨機贈予前來就餐的顧客,將顧客的就餐體驗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三、“遇見長安”品牌發展的規劃
“遇見長安”既然扛起了振興陜西飲食文化的責任,就自知前路的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經營至今,高層管理嚴格審核各投資加盟商,只有這樣,才能讓這種品牌的文化如星火燎原一般,可持續發展下去。我們不爭朝夕,要的是品牌的良性發展,是把精品陜菜、陜西文化呈現于全國各地人們的面前。不論你身在何處,也不論你是何方人,身處“遇見長安”就能找到家,就能了解陜西。
以上內容摘自《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此報告由王喜慶主編,在紅餐網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專欄連載。歡迎大家訂購!聯系人:梁老師,聯系電話:13201776909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https://img.canyin88.com//uploads/161026/139080-161026150J1939.png?imageMogr2/thumbnail/225x)
60篇
文章
147234
閱讀量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由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喜慶研究員擔任所長,以餐飲產業規劃、餐飲街區規劃、shopping mall街區規劃、小品牌餐飲孵化、產品研發等為主導,旨在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助推食學發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