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真是餐飲消費的主力軍嗎?
曾暉 · 2015-07-29 17:45:30 來源:紅餐網
? ? 在我咨詢過的傳統餐企中,百分之八十會談到一個話題“現在8090后是餐飲消費主力軍,他們喜歡時尚新穎,我們也是被迫轉型,做一些他們更能接受的品牌”,許多餐企確實是被他們認為的消費者改變而下了轉型的決心,那么,8090成了餐飲消費主力軍,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嗎?
一,你真的懂年輕人嗎?
可以說,目前80%重新策劃設計所謂時尚潮流品牌的餐企,更多是想要討年輕群體的歡心。尤其老牌餐飲企業,更覺得自己需要煥發青春,要與時代同步,不想當成一個“老家伙”,我非常能夠理解這種“怕落伍”的心態,但,你們確定真的年輕人嗎?
? ?“可口可樂2008年針對年輕男性市場,大力推出更符合男性審美喜好黑色超酷的“零度可樂”,但結果所有的年輕男性還是繼續喝著一百多年紅罐的可口可樂”。
1、自我潛意識的主觀判斷
因為許多餐企老板基本都是四五十歲,在潛意識里總覺得好像現在的小年輕應該喜歡潮流時尚的東西,然后拼命的討他們喜歡,結果,年紀大點的在店里坐不住,年輕的又來的少或者根本不喜歡我們定義的時尚潮流。
2、缺少真正理解年輕文化的基因
老板們認為設計一套很酷很炫的形象就是年輕人喜歡的品牌。湖南老長沙龍蝦館一個設計非常粗糙土氣的餐廳每天平均十幾萬從下午五點排隊到凌晨兩點,九成客人全是小年輕…黃太吉做的取了個在普通不過的名字賣的傳統的煎餅果子,設計也樸實,九成客人都是小年輕…他們都沒有很炫很酷的設計,也沒有刻意一些討小年輕喜歡的游戲,卻獲得許多小年輕的狂熱。而我們花了大力氣,去討他們歡心,卻是熱臉貼著冷屁股,擠不進去的世界就別硬擠,為難了別人,也作踐了自己。
2014年12月3日,首屆青年力全球青年文化峰會在北京,快女教母湖南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關于《年輕的久一點》演講,有興趣可以去聽聽全國最會跟年輕人互動的傳媒公司之一如何理解年輕文化…
二,8090后真的是餐飲消費主力軍?
因為商場店的興旺,許多全國考察學習的人,都習慣第一時間去商場店看,所以許多餐企考察心得就是“吃飯排隊的都是年輕人,我們要趕緊去搶先這個市場”,加上各大媒體大肆宣傳(媒體只在乎話題和關注度,不關心本質和結果,年輕人話題多),導致整個市場出現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消費現象,突然一下子8090后就被放的無限大,成了餐飲行業的主力軍,“大有得年輕人者得天下之勢”。
1、商場模式只是餐飲市場一個領域
商場店的年輕消費群的確占據了七成以上,但中國至少七成以上的店都是非商場店,商場模式只是餐飲市場中一個市場領域,別被嚇著了。
2、80/90后忠誠度不高
8090后的消費頻率是高,但他們變化快選擇多,今天吃湘菜明天吃西餐后天吃火鍋,小年輕忠誠度低,來的快去的快,而相反6070后的飲食習慣會更加單一簡單,安心經營你的區域地盤和屬于自己的客戶群。
3、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不要高估了8090后市場,同時不要低估了6070市場,根據你的餐廳所在區域和創始團隊的基因,人只有做自己最擅長最理解的事,才能真正做到點子上。我建議那些非商場店的老板,回家好好數數你們店里到底那個年齡層的人更多。
三,忘掉年齡,重新學會定位
人的消費理念是隨著成長不斷變化的,今天的80后其實都不在是小年輕了,最大的已經35歲最小也26歲,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審美和喜好,而且同樣年齡也分男女,每個人的喜好又不一樣,并非每個小年輕都喜歡很潮很酷的東西。
我們的品牌在研究消費者定位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的年齡來劃分,而是要用“共同的認同感”來定位,誰規定年輕人都一定喜歡超酷炫的,年老的就喜歡厚重老氣的。
之前,我們舉例過的“老長沙龍蝦館和黃太吉”還有許多類似的并不酷炫潮的店,他們同樣吸引很多小年輕。
首先,在如今的消費驅動力里,顧客已經不是通過視覺的“美丑洋土”來區分,而是通過“功能的滿足和情感的認同”。
其次, 忘掉所謂的年齡,而是為”喜歡這種產品,這種氛圍,這種文化的人“去創建我們的品牌,就如同許多愛好興趣俱樂部一樣,大家因愛好而聚在一起,跟年齡性別無關。
希望每個餐企能戒浮戒躁,少模仿山寨,多研究自己,去更深入挖掘我們的產品價值和品牌文化,重新建立我們的定位,不為取悅,只為堅持做自己認同的喜歡的能做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蝴蝶自在,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著絕不妥協的原則和底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