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媽為什么要急流勇退?餐飲起家的她給我們太多啟示
徐松 千千 · 2017-02-15 09:19:25 來源:紅餐網
70歲的今天,“老干媽”陶華碧走下神壇,退出她一手創辦的企業,沒有留下一絲股份,各種猜想滿天飛。
然而,從她那樸實的頭腦里,或許,人們更愿意相信,更多是她自愿。
她把老干媽今后的路讓給了下一代以及那個叫“妙”的神秘人。
給餐飲人的啟示:創始人不要老抱著企業股份不放,該放下就放下,而且要放得很徹底,要仰天大笑出門去。
一下給人的更多猜測是,今后老干媽可能要上市,因為上市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當然,也給了人們無限的猜想。
曾經,她聲稱上市就是圈錢騙錢,堅決反對上市。
難道,這就是她“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
給餐飲人的啟示:大字不識的時代已經過去,有文化的下一代怎么玩,自己玩去,老娘一點都不管啦!
資料顯示: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在貴陽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陶華碧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
給餐飲人的啟示:再火爆的實體店終因種種原因要消失,專注一款產品,做到極致并進行標準化生產,是實體店消失后涅槃重生的基因和密碼。
這是一個典型案例。“我就是老外!我第一次認識我的太太的時候,她常常從一個帶有老太太的照片的罐子里取出一勺紅醬料吃。我聞了一次,感覺很辣。我不太喜歡。她告訴我:你不知道你錯過了什么。
但是呢,我現在每天早上把老干媽放我的雞蛋上。我也把它混和大蒜來蘸自己做的餃子。今天,我把老干媽混和豬肉,西蘭花,青椒來做有點辣的菜。有的時候我也會吃豆豉味道的老干媽(我最喜歡的)。”
“我認為,當你和中國女人結婚的時候,等于娶兩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華碧。”
給餐飲人的啟示:老干媽真真體現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你辛辛苦苦所研發的產品不是為了走向世界,那還叫什么民族企業?
有網友說,沒有陶華碧的老干媽,就不是原來的老干媽了。
但時間的車輪總要向前,沒有陶華碧的老干媽時代,總要到來。
給餐飲人的啟示:這似乎是一種遺憾,不,這其實是一種懷念;讓你的產品具有懷念的價值,這可真是難啊!
食都文化 徐松 千千 采寫
本文作者徐松(微信:sdwhxs2),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