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弄創始人黃靖松:洗牌已經開始,沒規模上不了牌桌
高越 · 2024-04-01 13:46:10 來源:雪豹財經社
做得快,更要做得久。
■整個行業都在跑馬圈地。一直堅持直營模式的喜茶和奈雪,也開始做加盟。規模,是連鎖餐飲企業構建優勢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喚醒老用戶,不如沉淀出幾款百喝不厭的經典款。星巴克賣咖啡這么多年,最熱銷的還是幾個經典款。前三名的爆款占50%的營收比例,會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結構。
■行業里的頭部品牌沒有哪一家是快速增肥的,都是有10年以上經驗的。一家公司一旦著急變大,一定會出現問題。
“前期平緩,后來陡峭,扎根之后倍速增長。”文化衫上印著“制茶少年”四個字的黃靖松坐在茶桌前,用手在空中比劃著一條曲線。
黃靖松告訴雪豹財經社,他創辦的茶飲品牌茶話弄,在很多方面跟這條曲線很像。
成立前6年,茶話弄只開了200多家店。進入2023年,黃靖松發現,整個行業都在跑馬圈地,“大家都在跑,很多比茶話弄跑得還快”。一直堅持直營模式的喜茶和奈雪,也開始做加盟。這讓他意識到,規模確實是連鎖餐飲企業構建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3年,茶話弄一年新增門店600多家。2024年的開店目標是多少?公司內部有人覺得最高可以開到3000家,黃靖松覺得2500家可以,2000家也可以。
克制,是曾經做過手機和家電生意的黃靖松跨界做茶飲的關鍵詞。
在產品上克制:SKU控制在20個左右,前三熱銷產品長期占總營收的50%以上。在融資方面克制:不愿意為接受風險投資而做規模、做好看的報表,為了增長而增長。在推廣上克制:去年,茶話弄第一次布置地鐵廣告,拍攝大成本制作的品牌宣傳視頻。
黃靖松的清單上當然也有更宏大的目標:開萬店,做“世界茶”,把長安國風茶飲賣到全國、全世界。
開一家“長安國風”茶飲店,并不難;在西安大本營建立起品牌認知,也做到了。但眼前最大的挑戰是,大本營以外的消費市場,很多人認為茶話弄就是“西安版的茶顏悅色”。
下一步,茶話弄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全國各地都走得通。
茶話弄創始人黃靖松
以下為雪豹財經社與黃靖松的對話實錄(節選,經編輯):
整個行業都在跑馬圈地
雪豹財經社:過去一年,茶話弄新開600多家門店,遠多于前6年的總數200多家。為什么突然開啟了“狂飆模式”?
黃靖松:直接原因是整個行業都在跑馬圈地,大家都在跑,很多比茶話弄跑得還快。喜茶、奈雪之前只做直營,去年也開始做加盟。規模確實是連鎖餐飲一個比較重要的構建優勢的方式。
我本人是跨界做茶飲的,之前做過手機、家電,進入一個新行業我是有敬畏心的。做企業應該穩扎穩打,先有足夠的經驗沉淀,解決好產品、營銷、供應鏈、團隊組織等問題,再考慮規模。我們2016年底開第一家店后,前兩年主要是在打磨產品和門店運營細節,直到2019年下半年,覺得產品口味、消費者反饋及復購率都還不錯的時候,才開始嘗試去把拓店作為一個主要目標。只不過運氣不太好,2020年春節出現了疫情,期間沒法大力度拓展新店,直到2023年初,開店擴大規模這件事才又成為一個主要業務動作。
前段時間年底復盤,茶話弄前7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在300%左右,每年都有增長,每年都有利潤,健康度一直是蠻不錯的。增長曲線接近于指數函數的折線趨勢,這得益于前期的扎根和積累。
雪豹財經社:今年開店的速度會慢下來嗎?
黃靖松:今年沒有特別強調目標,只是給出了一個區間:開到2500家可以,樂觀一點的負責人認為可以開到3000家,我覺得一起努力也有可能。一位悲觀的部門負責人覺得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只能開到1500家。
雪豹財經社:做你們的加盟商,賺錢容易嗎?
黃靖松:茶話弄目前的直營比例只有10%,原本西安有三四十家直營店,也轉給加盟商了。目前茶話弄有近100個加盟商開了二店,有的加盟商已經開了快20家店。
我們的加盟店80%以上是盈利的。因為我們的加價率很低,給加盟商的利潤空間很大,平均一家店投50萬元左右,只要月銷售額能達到15萬元就能有五六萬的凈利潤,基本9到10個月就能回本。茶話弄的閉店率只有約1.5%,在行業里算是比較低的。
茶話弄門店排隊場景
圖源:茶話弄
雪豹財經社:社交平臺上有一些評論認為,茶話弄加盟店的品控標準化不足。回頭來看,茶話弄在去年降低加盟門檻是正確的時機嗎?
黃靖松:我們去年2月開大會啟動新的加盟,3、4月本身就是旺季,來加盟的人特別多,“五一”時開了近100家店,但其實有差不多一半是達不到預期的。
我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了?我們在夏季最旺的時候踩了剎車,兩個月沒有簽新的門店,停下來復盤。
雪豹財經社:復盤之后發現存在哪些問題?
黃靖松:一個是選址模型出了問題。西安的新茶飲生意以線下為主,線上外賣訂單只有20%左右,但上海等一線城市線上訂單權重可以達到50%,深圳的一些奶茶店甚至能達到75%。在這樣情況下,選址邏輯就完全不一樣了。
另一個是加盟商畫像不對。加盟商的核心能力,包含了他的資金能力、拿好鋪子的能力,以及團隊經營管理的能力。我們一開始開放加盟時不太會拒絕,很多“小白”加盟商熱情很高,于是他們的申請也通過了,但開出店后,很快暴露各種各樣的問題,溝通起來、解決起來成本很高。
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是“撒胡椒面”式開店。無論哪個地方有人想加盟都開放,但我們忽略了自己品牌影響力還不夠。茶話弄在西安有名氣,但在南方的一個地級市或縣城,99%的人沒聽過這個品牌。
雪豹財經社:調整加盟策略后達到預期了嗎?
黃靖松:第一批加盟商中有很多沒做過生意的“小白”,大多是被產品包裝、顏值和口味吸引的。第二批加盟商中,開始有一些做過餐飲生意的人。
到去年下半年,一些職業加盟商、超級加盟商出現了,他們在門店的經營管理、資金實力和拿鋪子能力等方面都很突出,也愿意在品牌發展中早期提前下注。加盟城市也開始從中心向外慢慢散開,劃定了一些重點區域,比如北京、成都、廣東。
調整之后,去年第四季度的開店質量提升很多。
向LV和星巴克學習,多做經典款
雪豹財經社:茶話弄熱銷前三的產品都是老面孔,與同價格帶其他品牌相比上新速度較慢,是刻意為之還是發力不足?
黃靖松:茶話弄的上新是比較節制的,有幾個原因:
第一,很多品牌都有一種“新品焦慮”,期待用新品刺激復購、激活老用戶,用跨界聯名增加品牌活躍度。我查過,去年上新最多的品牌,365天上新了100多款新品。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怪圈,不符合邏輯。消費者并不需要喝這么多的新品,消費者需要的是好喝的、有質量的新品。品牌為了創新而創新,自己變得很焦慮,也浪費很多企業資源。
第二,經常上新會給加盟商帶來很大的壓力,不斷進新原料、有新培訓,加盟商經營成本無形中被增加了。
第三,從門店盈利模型的角度來看,我認為SKU定在20-25個比較合理,前三名的爆款占50%的營收比例,會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結構。
雪豹財經社:正常的產品上新節奏應該是什么樣的?
黃靖松:想喚醒老用戶,不如沉淀出幾款百喝不厭的經典款。星巴克賣咖啡這么多年,最熱銷的還是幾個經典款。所以我們的策略是推經典款,同時克制地上新,不會毫無節制。我們想成為LV那樣有經典款的品牌,而不是一個“產品集合店”。
雪豹財經社:日本有“極致單品”的概念,與你說的經典款類似。茶話弄最熱銷的產品是“桂花引”,累計銷量超過了3000萬杯,但似乎還沒有做到“極致”。
黃靖松:從營銷的角度講,這是一種從眾效應,消費者會覺得更多人喝的一定還不錯。我們還有另一個廣告語叫“在西安每天有10000人喝”,這也是有沖擊力的。
是不是大單品,不能光看絕對數字,還要看貢獻率。所有門店平均下來,桂花引營收占比通常能達到30%,最高時有37%;第二名梅占搖紅占比近20%。第三名不一定是哪款產品,最近是好望雪,差不多占比15%。三個單品加在一起貢獻超過50%,已經足夠多。
茶話弄熱銷單品之一好望雪
圖源:茶話弄
雪豹財經社:茶話弄曾兩次嘗試賣茶咖,但都失敗了。為什么?
黃靖松:第一次嘗試,是開到第四家店時,客人說想喝咖啡,我們就加了咖啡機、咖啡豆,上了3款咖啡。但一個月只能賣出100多杯,大部分人來還是喝奶茶。
第二次是2022年,整個奶茶行業都在做第二曲線,也就是咖啡。茶話弄就上了一款茶咖,把茶跟咖啡配到一起,還跟長安文化綁定在一起,借助李白、楊貴妃做營銷噱頭。第一波效果還不錯,但復購率并不好,漸漸地這款產品也下市了。
黑紅不是紅
雪豹財經社: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說茶話弄是“西安版茶顏悅色”,認為二者在產品、視覺和風格上很相似。這個標簽,對你來說是一種冒犯嗎?
黃靖松:我們都是做國風奶茶,屬于同一個賽道,大家覺得我們很像,我可以接受,不會覺得被冒犯。但我們和茶顏悅色在風格上還是有一定差異的。我也不會故意把茶話弄跟其他品牌放在一起,幫助自己出名。
黑紅肯定不是紅。想長久做一個品牌,美譽度很重要。品牌就三個階段:認識、認同和偏愛。很多品牌其實一直只是在做“認知”的工作,做了很多推廣的動作讓更多消費者知道了而已,但忽略了“認同”這個更為重要的價值觀層面的建設。只是知道了你,但沒有認同你,偏愛也就更無從談起了。茶顏悅色是我個人很喜歡也很尊敬的品牌,他們就有很多“偏愛粉”。
雪豹財經社:二者的風格差異體現在哪里?
黃靖松:茶顏悅色的國風依托于長沙,帶有市井的煙火氣。茶話弄的國風依托于十三朝古都長安,更多的是大氣厚重的感覺。從公眾號文章的文筆和一些宣傳視頻,都能看出這種風格差異。
茶話弄長安三萬里國風聯名
圖源:茶話弄
雪豹財經社:走向全國,長安國風的定位,市場還會買單嗎?
黃靖松:我們深度綁定長安國風,走向全國依舊會強調這個。最初確定品牌定位時,我跟特勞特(編者注:一家專注于戰略定位的咨詢公司)的一位高管聊過,問他長安能不能成為茶話弄的定位。他的判斷是:這是一個不可復制的定位。
王曉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我想,不僅是王小波,我們中國人心里的那個最共同的、詩意的世界,就是長安城。盛世大唐的長安,是抽象、美化了的人文符號。我們希望在任何一個城市,人們走進茶話弄,就有走到長安的感覺。
雪豹財經社:茶話弄有很多依托于長安國風的周邊和聯名營銷活動,這和你在外企的經歷有關嗎?你參與制定具體的營銷策略嗎?
黃靖松:我應該是對營銷最有熱情的人。最早的時候我會親手做,后面我會去想,然后請品牌中心落地。大多數聯名營銷甚至產品名字都是我想出來的,比如桂花引、梅占搖紅、南山煙雨。我們還出過一個長安八景的周邊,也是我的創意。一開始團隊的人不同意,覺得沒人知道,但我相信它很有知名度。
著急變大,一定會出問題
雪豹財經社:新茶飲行業品牌眾多,你認為茶話弄目前處于哪個梯隊,判斷標準是什么?
黃靖松:從規模體量來看,我們在2022年底是前130名,到2023年底就上升到了前30名。從綜合實力來看,有一個財經博主把蜜雪冰城、喜茶和奈雪的茶列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列了10個品牌,第三梯隊也有10個,茶話弄就在其中。我挺開心這個排名。
但我認為中國新茶飲行業才剛剛開始,未來可以做50年、100年,所以我不會太在意前五年、前十年自己在什么位置,更多的是要看未來的潛力。
茶話弄地鐵廣告
圖源:茶話弄
雪豹財經社:我們接觸的一些從業者認為,今年新茶飲賽道頭部效應將進一步加強:要么成為頭部,要么走向落寞。你認同這個判斷嗎,你有危機感嗎?
黃靖松:我認同一半。毋庸置疑,成為頭部,規模大了,供應鏈優勢、人才優勢、品牌勢能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不是說后面的品牌就沒有機會活下去。先做好自己的產品,不斷對焦消費者利益,一個公司能走多遠,這才是關鍵問題。至于對手,他能走多遠活多久,也是他自己決定的,其他人決定不了。我們最多只能等,等他犯錯誤,犯消費者不再買單的錯誤,如果他不犯錯,外人是沒辦法的。
如果說我沒有一個萬店夢,那一定不是真話。既然做了連鎖,我內心肯定是有愿景的,想把生意做得更大一些的。但我不會為了做大而大,目前行業里的頭部品牌沒有誰是快速增肥的,都是有10年以上經驗的。一旦著急變大,一定會出現問題。比如為了目標,沒有把消費客群研究透徹;為了做規模,就在品質上妥協。
雪豹財經社:成立第八年,茶話弄曾被二三十個風投找上門,但沒有接受過一筆融資。你希望在快時代中有慢節奏,這個態度變了嗎?
黃靖松:沒有改變。我是學金融專業的,我很清楚資本可以助力品牌加速成長。但我是個金牛座,比較務實,大部分資本還是一種風險投資,需要做規模、做好看的報表,為了增長而增長。我不想一蹴而就,我希望能做一個活得久一點的品牌。
我不排斥產業資本,它可以彌補我們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不足,或者與它擅長的部分合作。
雪豹財經社:做大規模的過程中,茶話弄暴露了供應鏈不足的問題。
黃靖松:去年供應鏈就出現了挑戰。我們用的一款茶葉,在兩三百家店的時候,產量是很穩定的,但到了800家店就出問題了,只能去找新的供應商。中國茶產業是農戶制為主,茶葉一上量穩定性就不太好解決,茶葉味道有偏差,飲品味道就有偏差。消費者覺得“沒有之前好喝了”、“北京的不如西安的好喝”。我們今年會投入更多成本、更多精力,去解決量上去之后的茶葉穩定性問題。
本文轉載自雪豹財經社,作者:高越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