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慢咖啡的黃昏時刻

王萌 · 2025-01-13 15:10:38 來源:雪豹財經社

本文看點

■隨著中國咖啡市場進入中場競爭,一批脆弱的中小咖啡品牌被市場出清,關閉門店成為無可奈何的選擇。

■“慢咖啡”們未能在早期完成品牌形象的建立,當激烈競爭到來時,消費者被接踵而來的新品牌迷花了眼,奔向一個又一個的低價。

■消費者對于現制咖啡的需求不都是外帶模式,對“慢咖啡”的未來也不必全然悲觀。

激戰正酣的中國咖啡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瑞幸自2023年達成萬店成就后,過去一年時間又開出一萬家新店。2024年10月,庫迪咖啡宣布在首店開業兩周年之際,門店總數破萬。

與此同時,一批老牌咖啡品牌正在遭遇經營危機。

據多家媒體報道,太平洋咖啡全國門店數量減少百余家,內地僅存門店71家;一度比肩星巴克的Costa節節敗退,接連退出多個城市;曾立志要將門店擴張至500~1000家的Seesaw,目前已縮減至不足百家。

與瑞幸和庫迪的快速擴店、快速取餐不同,上述品牌的門店通常占地面積大、擴張速度慢,也因此被貼上“慢咖啡”的標簽。在這個名單上,還有上島咖啡、雕刻時光、漫咖啡、咖啡陪你等。

在國內消費者還習慣于喝速溶咖啡提神的年代,這些老牌連鎖咖啡館帶著“現磨”“優雅”的舶來品濾鏡,占據了大型商場、繁華街區的中心點位,塑造了一代消費者對現制咖啡的最初印象。

但當中國第三次咖啡浪潮席卷而來,“慢咖啡”們卻沒能乘上這股東風,反而在沖擊下逐步走向落寞。

01

越開越少的慢咖啡

“但凡有得選,我都不會買太平洋咖啡。”林樺(化名)跟雪豹財經社分享她的購買偏好。

為了陪朋友做檢查,林樺一大早就來到了位于昌平區的北大國際醫院,又困又餓的她試圖買杯咖啡,但逛遍了醫院,也只在角落里發現了一家太平洋咖啡。林樺頗為詫異地告訴雪豹財經社:“這么多年沒見,我還以為這牌子早就倒閉了。”

她不知道的是,太平洋咖啡在北京僅余兩家門店,另外一家位于懷柔的雁棲開發區。

梧桐落一葉,天下盡知秋。太平洋咖啡在北京的生存境況折射出整個品牌的現狀。兩年來,太平洋咖啡陸續關閉大量門店。截至2024年10月,它在內地僅剩71家門店。

太平洋咖啡門店圖

圖源:太平洋咖啡官方微博

另一家“慢咖啡”Costa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寂寥。

11月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北京王府井東方新天地商場里,一家Costa門店顯得頗為安靜。Costa把自己定義為“真正的咖啡”,一直堅持使用半自動咖啡機。但在雪豹財經社到訪當日的14點-18點,店里的咖啡機都沒能迎來幾次工作的機會。

遠遠傳來磨豆機的轟鳴聲,來自于對面的Manner。

和太平洋咖啡一樣,Costa也在慢慢收縮版圖。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1-2023年,Costa的存量門店分別為431家、474家、453家,而截至2024年11月29日,Costa在全國的門店數量為389家。不到一年時間,凈關店64家。

Costa咖啡門店圖

雪豹財經社 攝

相比之下,Seesaw和漫咖啡的現狀稍欠體面。

2024年10月,因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時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Seesaw公司法人、創始人吳曉梅被“限高”(不得實施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在此之前,Seesaw已多次陷入法律糾紛。愛企查顯示,2024年7月至11月間,與Seesaw相關的多起涉及買賣合同糾紛的法律案件一直在陸續開庭審理。

作為韓系咖啡品牌代表的漫咖啡,也于2020年就傳出要關閉三分之二門店的消息。前不久,多家媒體還曝出了漫咖啡門店“跑路”的新聞。

據鳳凰網財經10月底的一篇報道,位于北京永旺夢樂城的漫咖啡門店,玻璃門緊鎖,室內的木質展示柜已被清空,用來包裝物品的氣泡膜散落在門口的地上。靠窗的木桌上,還能看到顧客喝完尚未被收走的咖啡杯和零散的紙巾垃圾。混亂的樣子與原本的精致,判若兩“店”。

據上述報道,這家漫咖啡門口張貼的一張退店公告是由商場物業發出的,直言該店在租賃合同尚未到期的情況下,單方面關停門店。

2024年,隨著中國咖啡市場進入中場戰事,一批脆弱的中小咖啡品牌被市場出清,關閉門店、縮減規模成為無可奈何的選擇。

02

黃金20年

如今,中國的現制咖啡市場是快咖啡的天下,打工人把咖啡喝成了“牛馬飲料”,要么點外賣,要么匆匆走到公司附近的門店,即拿即走。

把時間再往前回溯20年,中國的現制咖啡市場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仿歐式的裝飾、悠揚的爵士樂、古典歐風的卡座,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代青年對咖啡最初的記憶。

上島咖啡是其中的代表,它以“咖啡+簡餐”的模式,面向以商務休閑為目的的高端商務人士,到2004年左右門店數突破3000家。彼時,星巴克在中國的店面不過也才約500家。

上島咖啡門店圖

圖源:微博“上島咖啡的點滴”

上島咖啡的黃金時代結束之際,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連鎖品牌從它手里接過了棒。

2006年,在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八年,頂著“英國國民咖啡”頭銜的Costa在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開出中國首店。

依靠著悅達和華聯兩大靠山,Costa分別在眾多南北方市場縱深拓店,不少華聯旗下的物業都默認與星巴克的排他條款,在和星巴克的租約到期后,就替換上Costa的招牌。這段時間,Costa的擴張之路高歌猛進,開店速度約為星巴克同期的2.5倍。

太平洋咖啡則是在2011年進入內地市場,一年半的時間就開出了一百多家門店。

2012年,韓劇熱播帶動了韓流熱潮,漫咖啡、咖啡陪你等韓系咖啡進入中國市場,并迅速拓店。2014年,咖啡陪你在內地市場拓店至約600家門店,并宣稱“僅次于星巴克”。

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慢咖啡”是中國咖啡市場的主流。它們大多主打“空間”“場景”,吸引需要“找地方談事”的白領和商務人士,或追求品質生活的小資青年。

當時咖啡消費的重點并非售賣咖啡本身,更多的是兜售一種精致、優雅、有格調的生活方式。

制作咖啡

圖源:攝圖網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咖啡的溢價支撐和維系了咖啡門店高昂的運營成本。

“一喝咖啡誤終身”公眾號、精品咖啡品牌Maybe Coffee主理人羅志嘉認為,這些老牌咖啡品牌沒能在早期完成對消費者的深刻影響,“當激烈的競爭到來時,人們被接踵而來的新品牌迷花了眼,奔向一個又一個的低價”。

03

慢咖啡的出路

事后回看,2017年是中國咖啡市場的一個拐點。

是年,瑞幸的第一家門店在北京銀河SOHO開業。這家編號為NO.0001的瑞幸咖啡店與當時市面上常見的咖啡店相比格外不同:整個門店空間裸露在外,一眼就能看清所有店內設施。但它最讓人看不懂的是,沒有設立足夠舒服的座位供顧客休息。

從0001號開始,瑞幸快速攻占了寫字樓市場。此后短短一年時間,瑞幸在全國22個城市開出了2073家直營門店,成為中國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這些只有制作區和柜臺的門店,代表著咖啡快取模式的興起,過去由“慢咖啡”們主導的“咖啡廳=第三空間”的認知開始被瓦解。

瑞幸門店

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近三十年來,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重心幾經變換:上島、星巴克、太平洋咖啡卷格調、卷空間,如今的瑞幸、庫迪卷規模、卷創新、卷價格。

只有變成瑞幸的模樣,才是“慢咖啡”們唯一的出路嗎?

在菁財資本創始人葛賢通看來,消費者對于現制咖啡的需求不都是外帶模式,“對慢咖啡的未來不必全然悲觀”。

況且,快咖啡品牌也并非全然無憂。一個行業共識是,低價咖啡為中國咖啡市場培育了更多的消費者,但也讓咖啡品牌背上了沉重的經營壓力。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季度,瑞幸自營店同店銷售額分別同比下跌20.3%和20.9%,或受此影響,它主動縮減了每周9.9元覆蓋的產品范圍以平衡經營成本。

“學習瑞幸可以讓品牌更適應中國咖啡市場的變化速度,但絕不能與它完全對標,必須要做好差異化競爭。”葛賢通告訴雪豹財經社,在當下的低價泥沼中,慢咖啡品牌仍然可以通過空間+甜品、簡餐及周邊商品的組合售賣來提高客單價,打開更大的盈利空間。

但價格仍是敏感因素。德勤中國和穆棉資本聯合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在一二線城市,70%以上的消費者對咖啡都以實用性需求為主。

在羅志嘉看來,對于大部分將其視為提神醒腦的工具性飲料的消費者而言,“咖啡屬于日常飲品,單價必須下調”;而少數深度愛好者對咖啡的價格相對不敏感,但對品質和口感更挑剔。

葛賢通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咖啡進入中國市場近三十年,消費者畫像已然發生巨大改變。“大家現在的消費心態是,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本文轉載自雪豹財經社,作者:王萌

雪豹財經社

31

文章

101081

閱讀量

雪豹財經社是一家新銳的新媒體平臺。雪,取其明亮而冷峻;豹,取其速度和力量。愿以真實、冷靜、客觀之筆觸,呈現復雜商業社會的一個個小切片。每天,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資訊產品,覆蓋上百家公司和行業的最新動態,faster、deeper and wiser. 幫助用戶判斷一家公司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價值。

最新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