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陜西清真餐廳引進的六大特色面條
唐博 · 2017-07-18 15:52:30 來源:紅餐網
中國面食博大精深,僅面條而言,就有豐富多彩的做法。中國穆斯林自古以來就有借鑒、引進其他民族飲食品種的生活智慧,如餃子、蒸饃、元宵等。下面我們介紹中國最有特色的六大面條,希望陜西清真餐廳能考察、革新而引入,以豐富清真面條品種。
朝鮮冷面
朝鮮冷面是朝鮮族人發明的,大多數人都簡稱冷面。冷面不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中國大陸,都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食品,而在中國大陸,朝鮮冷面因其價廉、食用迅速,目前很流行,在不少的街頭小吃店,亦可找到這種朝鮮冷面。
正宗的朝鮮水冷面一般在夏天食用。朝鮮冷面多用碗食用,亦有用碟子盛裝的,但冷面的湯就相對較少了。
冷面的作法,是把面條煮熟后,用涼水抄干后的面條,再放進鹽、醋、醬油等調味料,并再加番茄、黃瓜等青菜作伴菜。吃時把伴菜與面條拌好,再配以朝鮮咸菜或泡菜,即可食用。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清真餐廳已引進了朝鮮冷面,非常受歡迎。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的刀是有講究的,普通的菜刀無法削出漂亮的面葉。入口口感上佳,滑而不粘,軟而不稀,面葉勁道有力,受到廣泛好評。和面也是一項技術活,刀削面講究水和面的配比,多一分水則稀,削的時候面葉不美觀,少一分水則干,面的柔韌性差。
削之前要將面揉光滑,如果面不光滑,削的時候容易斷裂甚至粘刀,面的口感差。操作時左手托面,右手執刀,出手要快,手腕的力道均勻,削出的面葉飛向沸騰的水中,在水中打著選旋。
熟練的師傅每分鐘能夠削180片面葉,參觀刀削面的過程就像是在欣賞藝術表演。可以說刀削面是藝術與美食的結合。刀削面沒有特定的鹵,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而定。
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著名小吃,誰也說不清它誕自何時,某年某月就有了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小販,主顧吆喝一聲停挑子現做現賣,手搟的粗圓面條煮熟了,撈起來舀上一勺炒好的肉末。除了那香氣,只記得他們的扁擔了,因而得名“擔擔面”。
擔擔面和酸辣粉堪稱川面姊妹花,很多嘴饞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卻做不好擔擔面,除了需要四川特產的芽菜外,技巧就在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的炸醬面有百吃不厭的美譽。雖說它是百姓吃食,但好多有錢人開著好車去吃面。
一是奔著氣氛,主要還是因為吃得舒服,點上幾種有滋味的小菜,諸如蠶豆、芥末堆兒、豆兒醬、醬肉、粉魚兒……弄兩個時令炒菜,最后來一碗炸醬面。
炸醬面講究吃鍋挑兒,熱熱兒的,汁湯顯得膩乎,配上小碗肉丁干炸醬,肥肉丁兒,瘦肉丁兒,上面倒熗蔥花兒,再配上八色面碼,來頭紫皮新蒜,香啊!炸醬面就無疑是北京人的當家飯了。暑天吃炸醬面,既便利又開胃。
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顧名思義由臊子、面條和湯三部分組成。臊子是臊子面的精華,臊子的制作可繁可簡,講究的臊子有肉丁、蘿卜丁、蘑菇丁、筍丁、胡蘿卜丁等十余種原料,簡單的是蘿卜丁、肉丁即可。
做法詳解:
材料:土豆、胡蘿卜、蘑菇、木耳、黃花菜、豆腐干、香菇、海帶、萵筍、韭菜、蔥姜。
1、木耳、黃花菜用溫水泡發去根蒂,切成小塊備用;將土豆、胡蘿卜、萵筍洗凈去皮切丁備用;蘑菇、香菇、海帶、韭菜、豆腐干、蔥姜洗凈切適當大小。
2、鍋放少許花椒爆香撈出,放蔥花、姜末炒出香味后放入土豆丁、胡蘿卜丁翻炒片刻,然后依次加入土豆、豆腐干、香菇、木耳、黃花菜、海帶、萵筍丁,調入適量鹽炒至熟,加少許雞精即可。
3、另起一鍋放入適量醋燒開后加入涼水繼續燒開,再調入適量五香粉和鹽,撒上韭菜段和蛋皮,淋少許香油即可。
4、將面條煮好后撈入碗中,加入炒好的哨子和湯汁即可。
武漢熱干面
熱干面是武漢最著名的面條,也是全國名小吃之一。面條纖細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調料、五香醬菜等,更具特色。
下面介紹做法:
1、準備好堿水面條;
2、將辣蘿卜切成丁;
3、用香油將芝麻醬調成掛糊狀,加入醬油、鹽拌勻;
4、面條下入沸水中,煮至八成熟時撈出瀝干水份;
5、將面條平攤在平盤內,淋上香油,用電扇吹涼,防止粘連;
6、吃之前,將面條在開水里快速燙一下,裝碗,將芝麻醬料和蘿卜丁倒在面條上,撒上香菜葉拌勻。(文/白劍波)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