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陜西的魚和面是怎么相逢的?

唐博 · 2017-06-15 10:09:09 來源:紅餐網

所有的外地人,以及大部分陜西人都會覺得吃魚不是陜西人的強項,然后推斷出用魚作原料的菜都不是陜菜。這個說法很流行,讓人哭到淚干,笑到肚痛。這世界上的事真是說不清了。歷史真成了歷史了,沒人關心,書讀了有什么用,知識多了沒文化有什么用呢?陜西,西安這個地方以魚為食自古就有,而且水平頗高。

先不談技藝,單從歷史上就很久。半坡知道吧?那時候的人類就知道在河里用各種方法捉魚,開始是生吃,后來有火了,就燒烤。詳細的可以去半坡博物館去看一下。

從地理上講,陜西被北山和秦嶺分為三大自然區域,陜北、陜南和關中。中部的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為暖溫帶,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灌溉便利、農業發達。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南有秦嶺,山珍野味。中間是八水環繞,哪條河里都是魚蝦的天堂,那時河水的深度和寬度現在是看不到了。歷代的皇帝都不是傻子,不是風水寶地是不會拿來當首都的。五代以前,水源充沛,水陸物產極其豐富。唐以后,水源漸少,物產遂之減少,但仍有聞名全國的秦川牛、關中驢、渭河魚、黃河鯉以及蔥姜蒜與蘋果、獼猴桃、五谷雜糧等烹飪原料,為陜菜奠定了較雄厚的物質基礎。

吃魚,關中人是認真的。蓮蓬魚肚、麒麟魚、芙蓉梅花魚、雞茸魚翅、奶湯鍋子魚、五侯鯖、乳釀魚、遍地錦裝鱉、湯浴繡丸、金齏魚膾等以魚為原料做成的菜肴真是五顏六色,味道鮮香。當然,這些菜屬于宮廷菜或官府菜,普通百姓是難得吃到的。陜菜中做鮮魚是一絕,做海鮮也是一絕。吃海味,過去是以干貨為主。因為交通上受限制,鮮貨先前是運不來的。然而這也就造就了陜西人的一項絕技:水發海味。以魷魚為例,干貨運來,先要水發。味道好不好全在水發工藝。發的好,魷魚軟硬適度,切片薄厚相當,又韌又柔,入口有嚼頭。干貨,一樣可以吃出美味來,吃出品味來,而且并不比新鮮的味道差。

民眾吃的是大眾菜,材料大眾,名稱也大眾,味道也很大眾。烤,燴,燒,煎,炸等等各種烹飪方式都可以做出美味的魚。再與其他食材配合,品種更是難以計數。日本那么個小國,吃魚也算是精致到家了,也是各種吃法,各種食材搭配,但有一點,就是現在日本的很多烹飪方法是從唐朝的長安學過去的。人家可是保留了,我們可就沒那么幸運了。很多好的生活習俗被遺忘了,這也不能怪民眾,因為戰亂和天災,沒有實力去講究了。而且窮困的日子長了,大家都忘了關中以前還是“天府之國”。魚這種食材民間都不會做,也不會吃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到渭南一帶走訪,問當地人吃魚多嗎?回答說是修三門峽水庫時,渭河水倒灌,有很多的魚蝦,當地農民不會吃,撈上來怎么辦呢?埋在地里當肥料。這個事知道的人不多了,很多人故去了。現在想想,當笑話聽卻笑不出來。時移事異,如今渭南人吃魚已經恢復古時的風采,笑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餓了就吃,餓了就吃。平民注重的是味道和分量,是家常味道。面食在陜西那可是頭等大事。陜西是面食之鄉,品種多的超出你的想象,不客氣的說有近千種,縣縣有,村村有,而且從形狀、制法、吃法、味道等都各不相同。從形狀說,有條狀、餅狀、點狀、團狀、花狀、片狀、糊狀、絮狀等等;從制作方法上,有煮、烤、蒸、燴、炒、炸等等;從吃法上有干拌、油潑、澆湯、夾菜(肉)等;從味道上有咸鮮、酸辣和麻辣。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

關中道在秦末漢初被分為三個地區,即渭南(東府)、西安(京兆)和寶雞(西府),即狹義的“三秦”(廣義的三秦指陜北、關中、陜南)。三個地區各不相同,渭南以咸鮮為主,寶雞以酸辣為主,西安就比較綜合,各種味型都有。就油潑面來說,制作方法可謂百家百樣,同樣一塊白面,加上鹽,揉搓之下,粗細薄厚各有千秋。將手工制作的面條(棍棍面、扯面、寬面、細面)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再將蔥花、花椒粉、辣椒粉、鹽以及時令蔬菜等配料平鋪在面上,將鍋中滾燙的冒著煙的菜油往上一澆,頓時熱油沸騰,辣面,椒面翩翩起舞,隨后調入適量醬油、香醋。若是想加些臊子,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或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整個制作的過程簡直就像一部電影大片,驚險刺激,最關鍵的是等待是一種煎熬。煮面的香,燒油的香,澆油的香,臊子的香,混合在一起,你就坐不住,不停地咽口水。我喜歡上油潑面是在長安有家叫“西外面屋”的小店,那個量,那個香,經常是要等個半小時才能吃上,吃的時間很短,就幾分鐘。油潑面做的好,那可不是一般的水平就行的,功夫很深。

魚我所欲也,面亦我所欲也,如何能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呢?哈哈,現在有了。西安大唐博相府酒店有一道亦菜亦食的,稱為“油潑魚(面)”,這是一道既傳統又有創新的菜,非常好,兩全齊美。陜菜自古一直在繼承和創新,周始而秦繼,漢朝融合,唐朝繁盛。很多的名菜,名食都被留傳下來。被留傳下來的,都是人民喜愛的,證明了本身存在的價值。魚也好,面也好,風格不同,路數不同。但只要條件允許,二者就會相逢,而且會有奇跡發生。陜西人一旦覺醒,味蕾的感覺被激發出來,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現在是“油潑魚(面)”,下一個是什么呢?(文/朱立挺)

本文作者(微信:),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陜菜專欄

102

文章

304098

閱讀量

中國陜菜網專注于陜菜的挖掘與開發,致力于飲食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一邊開研討會、出版書籍,奠定陜菜的理論基礎;一邊舉辦“陜西美食探秘之旅”活動,進行實際推廣。兩者結合誕生了陜菜網的各類專欄文章。不同風格的文筆記錄感悟陜菜的發展歷程,如暖陽驅散浮云,滲透人心。

最新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