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美食之老鴰頭
唐博 · 2017-06-12 09:48:39 來源:紅餐網(wǎng)
關(guān)中人喜面食,花樣甚多,“老鴰頭”是較特別的一種。只聽這名字,外地人恐怕不容易弄懂;其實這是說那面食的形狀有些像老鴰頭,兩端略尖,中間偏粗。老鴰即烏鴉。做法是:將面粉拌了適量涼水,攪和成稠糨糊狀,然后用筷子一個個撥入開水鍋中,撥完,煮熟,加以各種菜蔬調(diào)料,即可食用。也可以算作撥魚家族的一員。也有人叫它撥魚。但即在撥魚類中,也更見豪放,野趣橫生。
老鴰頭的最大特點是:不規(guī)則。雖說制作應(yīng)當(dāng)也可以適當(dāng)掌握,使它大致上差不多;但實際做來,總會發(fā)生差異,而這差異,卻也自有其妙處:吃時仿佛一碗百鴉羹。若是那面糊攪拌到家,撥制精美,再有各色時鮮菜蔬,魚肉海味,便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老鴰頭有多種吃法。可以做成羹;也可以如干面食樣,拌了菜蔬調(diào)料,像北京人吃炸醬面般吃;還可以炒了吃,叫作炒老鴰頭,炒時按不同口味,拌以不同菜蔬和調(diào)味品。無論何等吃法,總是特別筋韌,有嚼頭。
老鴰頭不難做,用料又可簡可繁,可高檔,可普通,所以關(guān)中城鄉(xiāng),許多地方都喜歡吃,常吃。然而要做好,也不易。如果準(zhǔn)備了高級精粉,上等海味,請有經(jīng)驗者精心制作,用來款待賓朋,一定別開生面,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漢中也有“老鴰頭”一類的食品,不過叫作“雞腦殼”。烏鴉雖有“反哺”的美德,但形象不美,鳴聲不悅耳,沒聽說有人唱它的贊歌,吃它的肉。雞在中國與“雞鳴狗盜”、“雞零狗碎”相聯(lián)系,不為高貴,卻早已是人類餐桌上的常見物,以它命名,可能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清代袁枚著《隨園食單》有“面老鼠”一節(jié),說是“以熱水和面,俟雞汁滾時,以箸夾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別有風(fēng)味?!逼鋵嵕褪顷兾魅顺缘摹袄哮庮^”或者“雞腦殼”。老鴰頭者,以箸夾入滾水鍋中,不分大小,可加菜蔬之一種飯食也。(文/何金銘)
本文由紅餐網(wǎng)專欄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wǎng)”;文章內(nèi)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wǎng)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lián)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