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有個十三花
唐博 · 2016-11-29 17:50:57 來源:紅餐網
中國古代有一部奇書叫《封神榜》,里面有一大堆的神仙,他們的首長就是周文王,總司令就是姜太公,封神的地點大致就在岐山,就有稱為西岐的。
小時候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在想,這幫神仙吃什么能有這大本事。大人說了,神仙不吃飯,喝風吃煙,把我嚇住了。長大知道了,世界上沒有神仙,封神榜里的人都是烈士,他們是人,他們也吃飯,吃的當然是岐山的菜和飯。
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岐山飲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傳統“美食之鄉”的美譽。無不蘊藏著濃郁的岐山飲食文化的特色。在岐山出土的大量青銅器、陶器等酒、食器文物證明岐山先民陶烹、銅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受周文化的熏陶,勤勞、智慧的岐山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制出了百余種豐富多彩風味菜點,已形成整套豐富細膩的飲食習俗。岐山有個古鎮叫蔡家坡,在古代可是重要的軍事和經濟重鎮,幾千年過去了,物是人非,西蘭公路、隴海鐵路都是穿鎮而過,高鐵在這里專門設有一站。古鎮依然笑迎四方賓客,只是在世界的另一邊多了個新加坡,同樣是坡,咱們的歷史可長多了。
說到蔡家坡,就得說一下十三花。岐山飲食文化內涵豐富,民俗節日飲食有很多傳統,紅白喜事飲食比較講究,飲食文化禮儀規范嚴格,形成了一整套豐富的飲食文化體系。清代是岐山名菜、名吃最鼎盛的時期,岐山名廚舉不勝數:邢廣善、王岐官、王居才等指點著西府餐飲江山。民國以后,岐山名廚邢呆子、趙乾兒、張廣善、羅居太、王之娃、李德水、龐天紅、席金卯、郭昌、王生昌、郝金奎、郝福明等,更是把岐山飲食推到了極致,肘花、皮凍、肘肚飯、海菜飯、十碗飯等知名菜類在繼承傳統中不斷發揚光大。
“十三花”是宴席的一種,在關中大部分縣區的宴席都有這個叫法。岐山也是自古就有,發展到現在,蔡家坡“肖家大院”和“又一家流水席”的總經理、中國烹飪大師肖紅軍做的“十三花”拔得頭籌,2016年被陜西省烹飪協會認定為寶雞地區唯一的“陜西名宴”。
這一席“十三花”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整套宴席由酥腰果、鮮桃仁、圣女果、甜蜜瓜四個干鮮果盤開始,接著上來的是涼菜西府大拼盤,然后依次是醬豬蹄、臘驢肉、香排骨、鹵耳片、黑腐竹、老豆腐、翠蘿卜、綠野菜,涼菜上齊;熱菜由鍋燒雞配面醋雙拼開始,依次是牡丹魚配豌豆糕、扒肘子配酥油餅、雙海燴配地軟包子;以上基本上是喝酒菜。接下來是下飯菜,以甜米、酥肉、扣肉、熬蘿卜四個蒸碗開始,然后是大年菜、過油肉、炒蝦仁、蜜葫蘆四個大碗,主食是岐山蕞(小)饃和岐山一口香,酒足飯飽后,以木耳黃花丸子湯完美收官。
資深注冊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莊永全先生認為,肖紅軍的“十三花”,無論是食材的選擇還是烹調技法,幾乎一菜一格,一菜一味,沒有重復,而且裝盤器皿古樸精美,充分體現了中式菜肴講究的色、香、味、形、器,地方風味明顯,特色突出,是一套完美的“陜西名宴”。(文/朱立挺)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