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的讀書?
李順軍 · 2016-11-07 17:18:10 來源:紅餐網
這個話題即熟悉又陌生,我們從懂事開始讀書,讀了十幾年或幾十年,可是很可能你仍然沒讀明白。
讀書,是最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我們很容易就能跟頂級智慧的人進行交流,進入到他們的思想世界,汲取他們的能量,幾乎沒有啥門檻。
很多時候我們讀書是無效的。有時為了讀而讀,比如上學時;有時讀了也只是浮光掠影;有時讀了也只是喝了點雞湯而已;有時讀了卻是飲鴆止渴。
今天我們聊聊如何高效的讀書。
甄選書籍
高效讀書從選書開始。
你去書店看看滿滿的各種書籍,就會頭大。每天,都有大量的書籍上市,各種夸張的宣傳和捕促眼球的活動,應接不暇。
如何選出好書,不被一些垃圾書耽誤時間,是高效的基礎。
看作者
了解作者,能更好的幫助我們了解他的思想。在選書時,先看看作者,看書的內容是否跟他的經歷和擅長相關。
一個研究國學的人成天去講管理,可以肯定這樣的書不值得看,它只會是一些粗淺的結論;一個從來沒有做過企業的人在告訴別人怎么當老板,這樣的書只是充滿意淫的胡思亂想;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團隊的人告訴別人如何領導別人,這樣的書只會是東抄西抄的拼揍。
看作者是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表達和書寫,否則相關的書盡量不看。
看內容
1、邏輯是否清晰
整體看看書的邏輯結構是否充分,還是只是胡亂的拼揍。
很多口水書,各個章節之間沒有聯系,一些毫無關系的內容拼揍在一起,就像散亂的蓬麻一樣。
而好書,各章節一定是充滿嚴謹的邏輯關系。
2、論證充分與否
書籍是要表達想法和觀點的,我們要看每一個觀點是否有充分的論證。
市面上很多書籍,充滿了主觀感性的觀點,只是個人化經驗的論述,沒有嚴謹的邏輯和論證。這些雞湯似的感悟,往往無法深入事物的本質。
而好書,每個觀點都會經過充分的論證。
看評價
經過歷史沉淀的書籍,被大家認可的經典,才值得我們花時間去讀。
當然新出版的也有好書,我們可以找來相關的書評和網上的評價看看,以便對選書進行參考。
看心態
讀書為啥?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積累知識,還是為了增加談資,還是為了認知進步。
大多時候,我們讀書是為了認知進步,讓自己思想觀念得到更新和迭代,以便更好的指導自己的行動。 如果只是為了娛樂、積累知識或增加談資,那就簡單了,不用這么費勁,想怎么讀都行,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范疇。
為了認知進步,我們讀書就不能只挑一些易讀好讀的書。真正讓自己認知進步的書,需要用啃的精神去讀。因此,不能急于讀完和讀多。
精耕細作
深打井,還是廣挖坑?
對于一些口水書,我們只需要翻翻就好,而對于一些好書,就需要精耕細作。
搞清楚概念 ?
書里都會有大量的概念,想要充分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內涵,首先需要把這些概念搞清楚。
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搞清楚,短期看會比較費時,因為你需要花時間去理解和思考,但最終會讓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整體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還能增強自己的理解力。
做讀書筆記 ?
粗讀十本書,不如精讀一本書。
在讀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在書上寫下筆記,或做上記號。我讀書的習慣就是在書上隨意的書寫和做記號,這本身就是很爽的事情,有種揮灑自如的感覺。
讀完書后,要整體梳理書里的內容,并符上自己的理解。一份完整的讀書筆記,會讓自己充分的理解作者的意圖,也是一次系統消化的過程。
溫故而知新
好書,不只讀一遍。反復的讀,能讓我們汲取更多營養。
翻看讀書筆記和自己做的記號,翻看書的目錄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回顧書的內容,隨意的跳躍到某個章節深度一番,或從頭到尾再累讀一遍,這都能自己溫故而知新。
講給別人聽 ?
教是更好的學。
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整理后再教給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又讓自己系統深入的進行理解。可以說,教別人能讓自己最深刻的理解書中的內容,這是任何其它方式都無法企及的。
本文作者李順軍,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