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便利店都瞄上了生鮮,但這門生意真不好做

零售老板內參 · 2019-06-12 09:22:43 來源:紅餐網

比爸媽還關心你一日三餐吃什么的,可能是小區門口的便利店。

核心導讀:?

1.好鄰居的門店生鮮化做的怎樣??

2.為何便利店都想做生鮮品?

3.便利店做生鮮,難點在哪?

從未停止過給自己做“加法”的腳步,繼鮮食之后,生鮮品也上了便利店的小黑板。

而在探索社區生鮮便利店的路上,北京這座城市顯得格外積極。早在2014年,7-11就曾在北京的幾家社區門店內試水過售賣包裝的時令蔬菜水果,但并沒有持續進行。2017年,7-11再次于東直門店進行小包裝果蔬及凈菜的試銷,但這一嘗試同樣也再無下文。

同為中國三大日資便利店品牌之一,羅森也同樣盯上了生鮮買賣。2019年3月28日,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與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共同進軍社區生鮮便利零售事業。

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圍繞社區居民一日三餐需求,開出成百上千個“惠民社區生鮮店”,提供包括肉禽蛋奶果菜等基礎食材以及半成品、制成品、鮮食,輔以日常必須的便利商品。并圍繞社區生鮮便利業態,進行物流中心、鮮食加工中心、中央廚房、城市物流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羅森(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文煥在媒體采訪中表示,預計首批社區生鮮便利店將于2019年內開出。

如果說以上兩家都還處于計劃階段,那么作為北京便利店市場龍頭的好鄰居在生鮮引入上則顯得“大刀闊斧”。2017年起,圍繞“便利+生鮮”模式,好鄰居開始了對旗下綠標店進行不同程度的生鮮經營改造。

相對于其他便利店只是簡單增加生鮮商品貨架,好鄰居可以稱得上是真“門店改造”。以「北京商報」日前報道的好鄰居“車西店”為例:

記者走訪發現,這家被改造后的“綠標”門店,經營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而擴大的面積基本全用來經營生鮮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肉、熟食、主食廚房等。

這樣的門店改造,在好鄰居經歷了2017年10月,被鮮生活、易果、綠城物業三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全資收購后便一直持續至今,車西店只是其中一例。?

1 好鄰居門店轉型,如何做生鮮?

作為北京市場最“接地氣”的連鎖便利店品牌之一,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好鄰居一直以70-100平米的小店模式,下沉在社區周邊的每條大街小巷。

而在進行門店的生鮮化改造之后,在零售老板內參記者的實地走訪中,同樣可以非常清楚的感知到這種社區周邊有關生鮮和鮮食售賣的“煙火氣”。

以記者走訪的西城區兩家好鄰居綠標店為例,改造后的門店,日常經營的生鮮品類以應季的家常果蔬、肉品為主,當季的荔枝、西瓜以及西紅柿、包菜、豆角等以醒目的價簽標示,被擺放在一進門的位置,價格相較其他生鮮超市也更加親民。

入口處擺滿家常果蔬

工作日下午4點半,店內顧客很少,但店員依然會吆喝售賣,在觀察到顧客逗留猶豫,還會上前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挑選。

而在肉品方面,好鄰居門店打出“不買隔夜肉”的標語,散裝零稱售賣的豬肉、雞肉以及少量半成品如牛排、雞丁在冷柜中一字排開,價格也未見比賣場有明顯提高。

有限的平價精選肉類

在門店面積相對較大的車西店,相較其他綠標店還增加了主食廚房和加工涼菜的售賣,本地特色的鹵味和鮮切面,以及門店現制的餡餅、面類,讓這家便利店看起來更像一個迷你版的社區生鮮超市。

現制熟食和包裝鹵味

而便利店原有的貨架和冷柜,被放置在入口靠內側區域,冷柜上也有部分包裝果蔬、果切和沙拉售賣。整體來看,生鮮品和快消品的銷售區域面積幾乎達到了1:1,生鮮品位置得到明顯強調。

而通過查看商品價簽,零售老板內參發現兩家門店果蔬及肉品供應商均為北京豐臺新發地一家農副產品經銷商,而非此前報道中由易果供應。鮮生活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好鄰居生鮮供應商并非僅易果一家,也會根據季節市場需求靈活調整。

在此前報道中,好鄰居的門店生鮮化改造同其背后鮮生活和易果兩大股東的賦能密不可分。

在大規模的門店改造中,鮮生活承接了技術和流量對接及線上運營工作,雙方共同進行大倉、店面及商品數字化改造以及線上線下技術控制中心的一體化方案。另一股東易果則輸出生鮮電商規模能力以及安鮮達冷鏈配送體系。加之好鄰居門店優勢,三方整合呈現了目前改造后2.0版本的好鄰居社區生鮮店(Natural?好鄰居)。

與其說是門店生鮮化,倒不如說好鄰居是圍繞居民日常消費的一日三餐場景,做更碎片、更精選、但廣度更寬的品類拓展。

2 便利店碰生鮮,為啥總是想的比做得好?

對于目前便利店的生鮮化嘗試而言,好鄰居的改造已算得上是可圈可點。在城市化進程下,菜市場的清退、改造過程中,居民日常生鮮消費的空檔,是推動生鮮社區化的主要誘因。

有著天然地利的社區便利店當然不會錯過這一機會,生鮮品是天然的引流工具,同時也是盈利商品,在社區便利店屬性日漸綜合的趨勢下,生鮮品也就成了便利店轉型的最佳選擇,我們前文所提到的7-11、羅森等便利店品牌的嘗試都是如此。

但鮮有品牌能做好這一點,即便7-11也沒能如愿,從2014年至今依然這般。

為何便利店生鮮看起來很美,但如此難做?

對于社區便利店而言,硬性條件之一即門店面積不會很大,店面的限制決定便利店不可能像社區生鮮專門店一樣實現足夠的品類寬度。這就使得,便利店的生鮮品在生鮮專門店和生鮮電商的夾擊下,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盡管門店渠道可以復用,但生鮮品和快消品的供應鏈完全是兩個體系,新的品類需要新的供應鏈搭建,成本支出前置。相較社區生鮮專門店,便利店在生鮮品最關鍵的損耗問題上并不占優,數量少、品類窄、損耗難控,帶來的問題就是便利店做生鮮,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門店本身而言,都很難成為一門劃算的生意。

因此,類似好鄰居這種背后有著成熟生鮮品供應鏈能力的便利店,有著更多放手一搏的本錢,但在實際運營中,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經歷社區生鮮近年的大熱,許多人都瞄準了這一領域。在這其中,生鮮折扣店、精品生鮮門店、以及生鮮電商、社區團購都在不斷蠶食這一市場。對于便利店而言,還處在是否要做、怎么做的猶豫當口,剩下的時間并不多。盡管占據地利,但對于附加生鮮屬性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眾說紛紜。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