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簡單”的背后是不簡單
劉克 · 2017-01-11 15:24:46 來源:紅餐網
簡單,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詞語,即便是只有小學文化,應該也能了解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但是,要真正的理解簡單,明白簡單,尤其是相信簡單,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原因在于,很多人總覺得簡單的事情沒用,事情“應該”不會這么簡單。
有一個故事,很多人以前可能看過,大概意思是說,某個工廠的機器壞掉了,請了很多人都修不好,最后只能花高價請專家過來,結果專家到現場后,在機器某個部位畫個叉,說把這里面的零件換掉就行了,結果廠里不樂意,說你畫個叉就要我這么貴,憑啥子?專家說,畫叉不值錢,知道在哪兒畫,值錢。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認為畫叉簡直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是,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就不知道在哪兒畫呢?說白了,是背后看不見的差別:人家可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研究和使用這個機器,機器可能出現的這些問題,人家以前可能遇到過,甚至著手處理過,基于這樣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讓他僅憑耳朵聽就可能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但是,很多人僅僅只看到簡單的表面現象,認為這玩意兒不復雜,沒什么了不起,并因此輕視當事人,覺得人家畫叉不值錢,以為身邊隨便一個人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不重視這種“簡單”的事情,結果就是反復出問題,又反復找一些庸碌之輩來解決問題,最后反而把麻煩越弄越大。
還有一種人,他不相信問題可以“簡單”解決,覺得事情應該更復雜才對,于是把很簡單的事情全面復雜化,比如把機器全部拆開,要一個一個的再找問題,結果費力淘神下來,什么作用都沒有,全是浪費精力。現實中,上述兩種人大量存在,自以為是的同時,從來意識不到自己在犯錯。
比如餐飲行業的做菜,我遇到過這樣的餐飲老板:他們原本是上班族,覺得某個東西好吃,于是上網去搜索做法,僅僅因為在網上學的那點皮毛功夫,就想開店做生意去賺錢了,邀請我去試菜,提出問題后他們一頭霧水,為什么出問題不知道,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也不知道……
他們這就是把“簡單”想得太簡單了,餐飲行業來說,一個在市場受歡迎的菜品,可能經過其創始人很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反復測試,甚至經過消費者一輪又一輪的批評和意見,最終才找到讓大多數人最認同的那些組合,做菜的那幾分鐘確實簡單,說出來也簡單,但是要做到這些“簡單”背后的那些付出不簡單。
我們豪蝦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在味道上經歷過好幾次變化,最開始的2009年我們的香料用的是大料;2010~2011年我們開始用塊料;2012年后調整為用粉料,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根據成都消費者的口味喜好,在香料配比上做出很多調整;2013年開始因為開了很多分店,我們開始嘗試標準化研究。
前后又經過一年時間,我們才于2014年將香料配比和烹飪方法全部標準化,原本我們可以做到全標準化,也就是真正的傻瓜烹飪,連食鹽都不用分店師傅操心,但最后因為一些現實問題的考量,我們后退一步,只采取了半標準化,各個分店師傅,按照我們的標準化香料包,采用半標準化的操作,去烹飪出當地的味道。
因為這樣的標準化操作,導致現在我們烹飪龍蝦非常簡單:多少蝦,多少水,多少香料,多少辣椒花椒,多少食鹽,多少白糖,多少雞精……,在什么時間下這些調料以及他們的先后順序,全都可以流程化操作,我們甚至可以做的更傻瓜一些,結果,我們就在這個問題上遭遇到很普遍的兩個情況:
一種情況是過來學習烹飪方法的學徒,原本以為要學習很久才能掌握廚藝,結果他們在我們廚房待上幾天就發現不對頭:他們沒有任何廚藝基礎,居然也可以在短短幾天之內做出標準味道,繼而開始認為這玩意兒太簡單,沒什么學的必要,轉身就走人了;或者自以為這沒什么大不了,開始信心百倍要當大師傅,并開始自以為是的調整和改變。
結果呢?火候的變化對味道的影響是什么情況?水的變化對味道的影響是什么情況?如果按照標準味道做,發現味道不對頭,那么問題是出在哪里?為什么會出現味道不對頭?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完全是一竅不通,最后可能怎么努力也回不到最初的狀態,為什么?因為內心來說,他們已經把簡單的事情弄的面目全非。
在我讀書時,一位老師曾經告誡我們,學習是先把書“讀厚”——對書本內的每個知識點都做筆記和備注,越詳細越好,這必然讓讓書本“變厚”;然后要再把厚書“讀薄”——通過全部梳理,把簡單和已經掌握的剔除掉,只留下還沒掌握的知識點,然后一個一個針對性解決,到最后全都弄明白的話,書就“變薄”了。
這段話一直貫穿我讀書的全過程,也是我到現在都嚴格遵循的邏輯,任何一個表面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其背后都不知道要經歷多少人,多少次的重復,才最終由復雜呈現出“簡單”的表象,因此,如果一個“簡單”真的有效并實用,我會去尊重這種簡單,尊重別人在背后所付出的那些努力和磨難。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自身社會閱歷的積累,我越來越發現,簡單才是王道,復雜反而沒什么了不起:一個事情凡是還處于“復雜”的階段,不管是表面看起來復雜,還是實際上很復雜,那只能說明它還有進一步提升和簡單化的空間和余地,現在沒有做到簡單,僅僅是因為用功還不夠,或者,做這件事的人不對頭!
因此,那些奉行事情復雜化觀點,認為越復雜的事情越了不起的人,在我看來很不入流,見識有限;相反,努力追求極致的簡單化,愿意把最復雜的事情也能簡單的呈現出來,那這種人和這種努力,真是讓人發自內心的佩服,不僅是能力,更是見識:沒有見識的人,能力再強,也無非是使蠻力而已。
綜上所述,“簡單”并不簡單,表面的簡單,說明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可以去把背后的邏輯給梳理出來,找出真正的簡單所在;如果已經是確實的簡單,那說明背后有人已經付出很多努力,已經把這個事情各個復雜的方面給優化和簡單化了,不管是哪種“簡單”,都不應該被狂妄之輩輕視為“不過如此而已”。
本文作者蔣毅(微信:cdzh56),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