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30+,首開小火鍋!看清海底撈頻開副牌的“超級機制”
田果 張冬 · 2024-11-27 10:45:17 來源:火鍋餐見
導讀:
1、海底撈旗下自助小火鍋近日開業
2、頻頻推副牌,其被行業稱為“卷王”
3、海底撈開副牌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么?
01
號稱人均30+吃火鍋
海底撈瞄上自助小火鍋
今年的火鍋賽道,沒有什么可以媲美平價小火鍋的熱度。
沒錯,這次海底撈也把目光放到了小火鍋身上,旗下“沸派·甄鮮小火鍋”近日開業。顧客紛紛反饋:“性價比高”、“服務很熱情”、“跟海底撈味道一樣”……
這家店位于山東臨沂萬達廣場,海底撈火鍋樓下,于11月20日正式開業,門店以橙黃色為主色調,整體簡潔明亮,餐桌上還擺放了許多鮮花作為裝飾。
◎排排坐,環境干凈明亮,圖源點評
從整個產品線上看,沸派·甄鮮小火鍋復制了海底撈經典鍋底,像什么番茄鍋、雷山紅酸湯、清油麻辣鍋,統統可以吃到。
不僅是鍋底,產品也能看到海底撈同款,比如原切肥牛、蟲草花肥牛 、新西蘭羊排卷、巴沙魚等。就連調料臺也有種熟悉的味道,店內專門貼出了蘸料推薦吃法。
從價格線上看,海底撈在副牌上不斷價格下探,先是在去年推出人均80元的嗨撈火鍋,后改名為小嗨火鍋,客單價進一步降低,在低線城市降至50元。
這次的沸派·甄鮮小火鍋直接打出“排排坐,吃火鍋,人均只要30+”,從大眾點評上看,門店推出多款套餐,包括45元單人餐,95元雙人餐,還有19.9元兒童餐。
◎3個主流套餐
餐見君注意到,門店主打的原切肥牛,一盤賣9.9元,最近9塊9的風,在小火鍋界越吹越大,在一圍肥牛小火鍋的菜單里,鍋底+調料只要9.9元,原切100%真肥牛也只要9.9元/盤。但這樣的模式并不建議盲目學習,畢竟這樣的質價比背后,都是扎實的供應鏈在支撐。
另外,跟其他小火鍋店不同的是,店內除了有單人餐位,還有四張4人桌,滿足了一人食和聚餐的需求。
因為門店剛開業,也開設了有意思的引流小活動,比如“憑借當日消費小票,發小紅書/點評/抖音任意平臺即可,帶上話題,即可領取蔬菜小玩偶一個”。
近幾年,海底撈頻頻推副牌,被行業稱為“卷王”,被圈內圈外討論。
這兩年,從云貴菜館囿吉山云貴川炭火與發酵Bistro,到平價火鍋品牌小嗨火鍋,從炸雞品牌小嗨愛炸,到復合烤肉品牌焰請烤肉鋪子,從業態融合的烤魚品牌喵塘主麻辣烤魚,再到這次的沸派·甄鮮小火鍋......
今年8月,海底撈宣布了旨在鼓勵孵化和發展更多的餐飲新品牌,推動餐飲服務創新的“紅石榴計劃”。根據官方回應,海底撈鼓勵內部優秀店經理、區域教練等人員提報創新創業項目,并成立創新創業辦公室,為項目發展提供支持、輔導。
海底撈敢于舍棄過往經驗,不停在試探符合當下經濟周期的產物,似乎在試圖轉化為一個具體的、可復制的商業項目。
02
小火鍋的背后
是一個超級機制
在大眾降低社交頻次的當下,有料火鍋、自助火鍋、小火鍋的優勢逐漸凸顯,老百姓無需花許多錢,便能吃到諸多種美味,體驗上會有種超值的感覺,另外,社會階層逐漸呈“M”型,分級也愈加明顯,剛需高頻、平民且精致化的餐飲品類會更受青睞。
小火鍋丟掉了聚餐屬性,更多的是呈現“快餐化”,其高效的優勢更符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
海底撈開小火鍋,優勢更多,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繼承更多的品牌資產,諸如聲量、供應鏈、人才、資金等。
這些年來,海底撈一直往縱深處挖掘,一直在尋求更多的地域特色以及給顧客的亮點服務,黑天鵝事件后,海底撈則開啟了橫向發展的戰略,烤魚、烤肉、烤串、香鍋等等,與其說是分化,不如說是進化——進化得更適應環境。
海底撈最高明的一點是,從不開創新品類,而且所開副牌,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品類并且多有一兩個做得好的品牌在引領,可見,海底撈是確定了有羹可分的結果才行動,當然,憑借母品牌的號召力,副牌自然能輕松做到,而從行業角度來看,雖然只是一個店(副牌店),但帶給同品類的同行的壓力是巨大的,因為沒人搞得清楚,海底撈的下一步是不是全力進攻該領域。
不過,從海底撈開副牌的態度和后續行為來看,這一點大可放心,海底撈是典型的“伐冰之家,不蓄牛羊”,老大哥自然不會跟弟弟妹妹搶飯吃,開副牌的意義,也就是做個“MVP”,用一個最小的產品模型去試探市場,以確定戰略和機制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當然,模型只是表象,海底撈還有一個更特別的目的。
在消費分級、市場緊縮的情況下,人工成本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尤其是大企業,宛如一頭巨獸,每天都要吸收更多的食物和營養,以供給身體各個器官存活,當物資匱乏短缺之時,一損俱損,很多企業基本都被這么拖死。
所以,很多大型企業更希望各個“器官”能夠獨立存活,不需要或者不那么需要總部去提供更多的食物和養分,阿米巴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的經典產物。
國內很多大企業都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全力提供資金資源和人才,因為一旦創業成功,就意味著,不僅能砍掉一部分預算,還能收獲意外之財,用最小的模型去試探市場,極具價值,所以,騰訊、阿里、美團、華為、京東等大廠,都很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另外,員工內部創業本身自帶一個最大優勢,即,砸碎了“吃大鍋飯”的思想——每一根柴、每一口湯,自己都要為之負責。
無需價值觀和企業章程制約,主動性自己就能調動起來,很多員工皆因內部創業而從不燃型、助燃型,變成了自燃型,每天都對自己的“事業”充滿激情,其道理很簡單,在這么好的資源配置下,掙的錢都是自己的,何樂不為?
很多火鍋店讓員工持股、鼓勵員工開分店,也情同此理。
海底撈的不斷橫向擴展,無疑是發掘自身(員工)優勢——自己做不成,不見得員工做不成,花最少的錢去測試一項未知優勢,成與不成,都很劃算。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內部員工創業,讓海底撈“重構了分配機制”,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資源人才,他們都會自動去往“使利益集聚之處”,此為諸神歸位。
這才是海底撈三十年長新的終極奧秘。
如果說前二十五年的新,是因為差異化的服務,那么,后來的新,則是因為擁有一套不斷自我突破、自我更新的機制。
最后
一個軍隊打勝仗,不一定是兵力和火力數倍于敵人而產生了降維碾壓,但一定有一個最為核心的思想,而這個思想,一定能夠調動更多的人才和資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同樣適合企業經營。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田果、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