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場火鍋,正在暴露缺陷
星野 · 2024-11-07 09:04:36 來源:火鍋餐見
導讀:
1、菜場火鍋大爆發,創業者轉型入場
2、跑了一年多,門店模型基本定型
3、流量夠了,怎么解決復購問題?
01
菜場火鍋大爆發
21年餐飲老炮轉型入場
一年前,“菜市場餐飲”被曝光在大眾視野,而今年,菜市場火鍋,榮升熱門榜C位,許多城市都跑出來了“菜市場火鍋”店。
對于投資者來說,菜場火鍋的吸引力究竟在哪?
來自山東德州寧津縣的老溫,是餐見君的老朋友了,也是餐創聯會員,躬身火鍋行業21年,名副其實的餐飲老炮,這幾年卻犯了難。
自2013年,本著在知名火鍋品牌的從業經驗,他在當地經營了兩家巴鼎火鍋,菜品好、服務好、門店裝修氣派,經營一直順風順水,直到這兩年,消費形勢驟變,全國餐飲客流下滑,巴鼎火鍋也逃不過。老溫說,巴鼎的營業比之前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僅能維持日常運轉。
前幾日,他突然找到餐見君,興奮地說10月4號他又新開了一家菜場火鍋,是加盟的重慶當下比較火的一個項目,開在商場,面積251平,初期用工10人,顧客普遍反映味道可以,形式新穎,不過也有年輕顧客反映價格比較高。
一位堅守品質大店的老餐飲人,突然入局了時興的網紅項目,其中轉變還是挺讓人意外的。
老溫不假思索地告訴餐見君,之所以開小店面的菜場火鍋,是因為之前的大店有幾個因素:投資較大、店鋪選址難、人員招聘困難、管理壓力大,就想著怎么開一家投資小用人少好選址易管理的火鍋店。
其實對于這類模型的店面,他前幾年就一直在思考,也實踐了,但是因為固有的大店思維,做的不倫不類最后也失敗了,所以經過考察選擇了加盟。
他說,菜場火鍋這個品類,其實在剛了解之初,就感覺挺有煙火氣,相比起份裝菜更具有性價比,很適合年輕人和家庭消費。
通過多次測試,也驗證了菜場火鍋的模式頗受歡迎,他稱多地考察的時候,每次都帶上店里的年輕人一起去,這個模式很受她們喜歡,開業后,邀請了一些朋友和年輕人品鑒,她們也表示如果身邊有這樣的門店會經常去吃的。
老溫是很多餐飲人的縮影,相信今年入場菜場火鍋的創業者,很多都跟老溫有著同樣的想法。
02
菜場火鍋
門店模型已基本固定
某種意義上菜場火鍋跑了一年多,拋去個例,門店模型也已基本固定。
當下流行的菜市場火鍋模式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直接把火鍋店開進菜市場,以及選址位于社區農貿菜市場附近的,歸屬于菜市場火鍋,比如,杭州“食久鮮·菜場火鍋·鮮活牛肉店”、溫州“牛十三菜場火鍋”,實打實的把門店開在了菜市場,剛開業的時候都在小紅書上的熱度非常高。
二是火鍋場景打造成“菜市場風”,直接把菜市場元素搬進火鍋店,為了給顧客營造還原菜市場的真切感受,除了裝修風格,還采用現場選菜稱重方式、底料現炒現賣的方式。
比如成都的“九門紅菜市場火鍋”,自標榜為“全國首創菜市場主題火鍋”;重慶“觀窯菜場火鍋”自稱“首創菜市風”,把火鍋開成了菜市場,吃頓火鍋全靠顧客自己選菜,稱斤論兩賣。
因第一類受限于選址,只能開在菜市場內或者旁邊,相比之下,第二類普適性比較強,也是當下鋪設速度最快的門店模型,本文主要討論該模式的可行性。
盤點市面上的菜市場火鍋,發現這幾個關鍵詞尤為重要。
一是煙火氣。為什么消費者會越來越看重煙火氣?從整個餐飲市場的發展來看,曾經遍地開花的餐館是城市煙火氣的象征,但隨著餐飲工業化浪潮不斷推進,導致餐館里的煙火氣已越來越難找。而大眾的消費心理就是,越是稀有,自然會越追逐。
早前,為了烘托煙火氣,火鍋店把現做食物的制作場景搬進店,也就是我們說的檔口模式,而菜市場火鍋,就是檔口模式的無限加法,好比魏小煲菜場火鍋,直接店里支起三口大鐵鍋,當著顧客面現炒,原材料也都擺出來,真有菜場那味兒了。
現場選菜稱重、底料現炒現賣,菜市場就是城市生活里最具象化的煙火氣。
二是網感。能在抖音、小紅書獲得海量曝光量的內容,肯定是具備網感的內容,什么意思?適合打卡拍照,能夠傳遞松弛感,并且顧客會主動傳播。
打開小紅書,搜索菜市場火鍋,無論是文案設計、場景裝飾,還是取餐流程,都充滿了傳播因子,都切中了當下年輕人的喜歡,比如有趣、搞怪、土潮、真實不做作等。
場景創新能夠產生真實效能的核心,在于激發顧客的消費意愿,菜市場又和新鮮食材劃等號,因此把火鍋店改造城菜市場的模樣,要比其他類型的場景創新更“高效”。
三是極致的新鮮。目前來看,在所有火鍋業態中,菜場火鍋的新鮮是其他類型火鍋暫無法達到的,也可以換句話說,是其他火鍋還沒有明示出來的。
首先,“葷菜5.9元/兩,素菜1.9元/兩”成為行業標配,其次,菜品可以實現新鮮現取,直接從菜攤上拿來加工。整體來看,新鮮實惠,用餐體驗新鮮、菜品豐富新鮮、吃的好還不貴,高性價比恰好滿足了消費降價下,人們渴望吃好不貴的需求。
03
逐漸暴露缺陷
流量大,復購跟不上?
自菜市場火鍋從去年底火起來后,便吸引了不少投資人的關注,但有業內人士稱,“去杭州參觀了四個,三個已經快不行了!流量很大,復購跟不上!”
事實也是如此,在全國各地,不乏有開業不足半年即閉店的菜場火鍋店,也有開業生意極好如今顧客寥寥無幾的......
關于菜市場火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熱度和營銷,是博主打卡和網紅效應,流量過后,如何搞定復購率和回頭客?
優化取餐流程,提升體驗感是關鍵。
形式只是輔助內容,切勿形式大于內容。有餐創聯會員反映,在重慶當地體驗過一家菜場火鍋后,體驗感不是很好,這家店稱重和結賬是在一起的,雖然店里只有三桌顧客,但挑完菜品后還是等待了很久才結賬,并且沒有服務員提醒葷菜和素菜要分開裝。
科技能解決的就不用人工,科技解決不了的必須用人工,如果顧客還沒入座開吃就滿腹怨言,你覺得還有下次生意嗎?
別讓性價比成了痛點,提高控價能力。
根據所處城市的不同,市面上的菜場火鍋客單價一般在50~80元區間,以往人均在70~80元區間就算是很有性價比的,但是今年這個價格還是尷尬了,最好得做到50~70元。
此外,還得做到超過現有客單價的體驗感,顧客才能感知到性價比,比如60要做到80的體驗感,70要做到100的體驗感。
定價權背后,考驗的則是供應鏈實力與經營韌性,任何犧牲產品品質和門店利潤的決策都不可取, 一個優秀的供應鏈才是品牌活下去的重要出口。
你看好菜場火鍋嗎?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星野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