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落幕,我從報告中嗅到了餐飲業的10個機遇
張冬 · 2022-10-25 10:24:59 來源:火鍋餐見
導語
大會落幕,報告內容也已發布,那么,從報告內容中,關系到民生的部分,存在哪些機遇?對餐飲行業又存在哪些影響?
一起來看。
01 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信息將更加對稱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
圖片來源:攝圖網
餐飲業的人員問題,始終是一大痛點,每年大量餐廳關門,大量開業,人手卻一直緊缺。
這其中,很大的關鍵是“信息不對稱”,換言之,用工方的信息觸達不到、或者說很難觸達從業人員手中。
大會提出“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或將解決這一痛點。
在國家的加持下,就業服務體系將更加健全,解決信息對稱問題。
當然,作為餐飲老板,還應及時與勞務公司及中介平臺溝通,隨時了解動向。
02 教育:發展素質教育,崗位培訓將更加高效、專業化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長期以來,素質教育屢次被提上議程,如果將素質教育的概念外延,聚焦到餐飲業,也會發現同樣的問題,即是,人員的崗位培訓,需要高效化、標準化和專業化,同樣,不難推斷,有關餐飲人員培訓的專業機構將會增多、翻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會期間,重慶市人社局、重慶商務委、重慶火鍋協會牽頭申報的“火鍋料理師”這一新工種,成功申報,火鍋餐見采訪了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這一工種的申報,已歷時三年。
你可以理解成量變引起質變,但在此時機成功申報,難免讓人遐想,也足見國家釋放了有關餐飲培訓、考證、考級等利好信號。
03 收入:多勞多得,實體經濟將復蘇
“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在很多人觀念里,“多勞多得”是個顛補不破的真理,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這一認知正逐漸被打破,尤其是直播、短視頻的出圈,讓很多汗流浹背的勞苦大眾懷疑人生。
如果勤勞不能致富,那么,大多數人將不再勤勞;如果人們不勤勞還想致富,只能動別的心思。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提出“促進機會公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可謂恰逢其時。
多勞多得的前提是,有“可以多勞多得的去處”,所以,實體經濟將會復蘇、抬頭。
對此,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表示,“目前西貝有2萬多名員工,未來還會有更多,我希望幫助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西貝將繼續在推動共同富裕中積極作為,全力以赴以集體奉獻的方式為顧客創造價值。”
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拉動內需,也是個巨大的推動作用,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解決了消費問題。
04 健康:民生健康,存在巨大可優化空間和機遇
“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加快,在令人憂慮的同時,也產生許多商機。
諸如有關老人的周邊產品在逐步豐富,諸如老人服裝、醫療行業及周邊產品、療養院、保健培訓機構等。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銀發經濟”將大力興起,對于餐飲而言,針對銀發群體的舉措,應早做準備。
順便說一句,生孩子有補貼、獎勵的時代,應該也不遠了。
無論是中醫藥的傳承創新,還是疫情防控體系和能力的建設,歸根結底,目標都指向了“民生健康”。
大眾健康意識的覺醒,讓很多行業不得不再次審視自己的產品,像前段時間“科技與狠活”的爆火,正是民眾對健康憂慮的一次情緒宣泄。
在食品安全上,餐飲企業還應多做工作,比如采購源頭可追溯的食材、與大品牌供應鏈合作、多用鮮貨等等。
05 保障:統籌城鄉,公平統一,下沉市場將發力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隨著城鎮化率的提升,城市與農村的鴻溝逐漸消除,人們的消費觀念也趨于一致、平等。
國家提出覆蓋全民、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目的之一就是達成共同富裕,未來,國家也將會把重心逐漸向城鎮偏移,做更多有關保障方面的工作和支持。
由此推斷,下沉市場也將因國家的支持而更為繁榮,所以,準備走下沉市場和正在走下沉市場的餐飲品牌,將迎來更多好訊息。
當前,你要做的就是,沉下心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練好內功,等待東風來。
06 文化:以文化帶動戰略,特色餐飲軟實力將日漸凸顯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中國實力的日益增強,直接帶來的結果是,“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輸出”,優秀作品、文化產業項目都是這一結果的載體。
同樣,中國飲食文化也擁有了一個輸出的有利環境和條件,所以,接下來,特色餐飲將會得到更多的扶持機會和曝光度。
大國風范的表現之一,就是向世界展示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展示百花齊放、百川歸海的心胸與格局。
全國各地的特色火鍋,也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07 鄉村:守住十八億畝耕地,農副產品將成內需新突破口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是糧食大國,無論世界局勢如何風云變幻,我自巋然不動,底氣就來自于十八億畝耕地。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有的吃,社會才會穩定、和諧。
國家一直以來都支持三農建設,尤其是疫情后,“拉動內需”的戰略逐步實施,全國各地的各種特色農副產品,成了諸多行業和平臺的焦點。
餐飲品牌不妨多與當地部門聯合,推出一些惠農活動,達成三贏局面。
08 環境:倡導綠色消費,百姓餐桌將更健康
“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防治外來物種侵害。”
綠色消費的背后,是對百姓健康和安全的考量。
于餐飲行業而言,多推出天然無添加的綠色產品,這既是社會趨勢,也是消費趨勢。
當然,做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怎么做才能讓顧客感知到。
簡單點說,你產品屬于綠色天然,同時,你也要讓顧客感知到你的綠色天然。
09 住房:住得踏實,才更有干勁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沒有一個孩子的夢想,長大之后是買車買房,房子帶給國人的情緒很復雜——買,傷身;不買,傷心。
對于房子,國家一直在出臺各種利好政策,此次大會推出的住房制度,相信也會讓房地產去往更光明的大道上。
如果租房的制度發生變化,那么,餐飲人的房租大山問題,會不會有更好消息出現?
拭目以待。
10 安全:確保國民安全,供應鏈產業將重塑
“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最好的安全,是防患于未然,從源頭解決根本問題。
國家提出“確保產業供應鏈安全”,就是在根源上杜絕隱患。
這一政策的實現,行業產業鏈將會發生重塑,安全因素將會加大、加重。
所以,供應鏈企業還應多多自檢安全問題,細化到每個環節上,確保產品安全出廠。
寫到最后
報告涵蓋內容極其豐富,其深度之深、廣度之廣、高度之高,一篇文章實難解讀透徹。
總之,時代在朝更好的方向發展,擼起袖子,干就完了。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