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再難打動顧客!川渝火鍋正在流行“套餐新打法”
大龍 子豪 · 2024-09-03 09:00:56 來源:火鍋餐見
本文看點:
1、套餐成為火鍋引流“基本款”
2、賣套餐,往往忽略如何搭配
3、套餐的本質是引流、轉化,從而鎖客
01
半年賣出近50萬份
盤點時下爆賣的火鍋套餐
套餐,已經成為很多火鍋店的經營標配!
最近,火鍋餐見發現呷哺呷哺把“會員+套餐”玩出了一套組合拳,且每個動作都在吸客。
先是通過線上把活動擴散——在美團上出售暢吃卡,原價208元,經過打折之后198元。顧客獲卡之后尊享八大權益,包含但不限于周一額外折扣、精品菜專享價、新店特惠一律五折,以及免費奶茶券等。
因其物超所值,半年銷量能達24萬份,儲值金額近5千萬。
其次,讓菜單、燈箱傳遞關鍵信息,他們在菜單上用紅色字體標注好購買暢吃卡后的價格,與原價做對比。門店的燈箱和餐桌上的桌卡也都有非常顯眼的提示,用十倍奉還的字眼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也牢牢鎖住了顧客一年當中的復購。
同時,為了順應消費趨勢,并滿足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需求,呷哺呷哺推出了近20個套餐類型,從36.9元的單人餐,119元的雙人餐,到245元的3-4人餐等,以及擼串套餐、下午茶、宵夜等套餐形式,目標群體瞄準打工一族、輕社交等,將不同時段、不同用餐需求盡可能撿拾。
在這份套餐里仍然有許多選擇點,鍋底六選二,雙拼十一選二,主食三選二,飲品五選二,這樣的搭配能讓顧客保持新鮮感,提高套餐的復購率,選擇的權力還能給予顧客足量的情緒價值。
在火鍋餐見看來,門店這一連套動作看似常規,卻將獲客手段運用到極致:線上“做鉤子”引導顧客到店;利用進店信息,“釘釘子”強化心智;并通過套餐讓顧客“省銀子”。
縱觀火鍋套餐,大家更多的玩法是根據實際的需要去做產品匹配,意在讓顧客對產品接受更絲滑。
比如突出實惠。位于重慶洪崖洞的古老九宮格火鍋,將13種葷菜和5種素菜合成一個套餐,其中不乏招牌名品,有鮮鴨血、鮮毛肚等,菜品如此豐富的團購,僅僅需要101元。
再如突出體驗。而位于成都的貴仕甲魚火鍋,有專門針對游客的八人餐,除了主菜外,還包含了前菜、鍋底、魚鮮、涮菜主食和甜品,其中有大量的招牌菜,就是為了防止游客踩雷,降低新人試錯成本。
這樣的一份套餐,價格高達7888元。盡管如此,進店消費者幾乎不謀而合地表示,這次用餐體驗令人難忘。
而套餐一直存在一個痛點,那就是套餐內菜品份量在一個居中值,不足的部分尚可通過額外點單進行補充,但對于兒童來說略顯浪費。
針對這樣的問題,位于河南鄭州的胡慶一重慶老火鍋,專門設立了兒童套餐,取消了清晰的菜品羅列,取而代之的是零星的承裝,點評優惠價16.9元/份,單店短時間銷售量達400份。
最近,火鍋餐見還發現了把套餐做出差異化的打法。
位于鄭州的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鍋,素菜、小料、飲料僅需9.9元,雖然鍋底和葷菜需要額外收費,但能給顧客帶來占到便宜的感覺。
菜品組合的背后是價值的組合,在線上平臺,商家都會標注單品的價格,顧客通過核算,會發現套餐更為實惠,消費偏向也就發生了變化,無形之中增加了客單價。
另一方面,套餐也能為門店做好展示效果,對于潛在客戶,決定是否前往就餐的一大因素就是套餐的優劣。
總體而言套餐向顧客展示的是,價格足夠香,產品相對多,吸引力足夠大。
02
如何用好套餐,為門店做增量?
注意這3大要點!
雖然火鍋、餐飲店都在推套餐,不僅是作為門店的引流款,現如今,套餐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
1、根據不同消費市場差異,高效獲客
多名火鍋老板告訴火鍋餐見,目前約1/3的新客是通過各平臺購買套餐到店消費,從顧客的消費決策路徑來看,用好套餐這條獲客渠道,不僅僅表現到線上數據,為到店消費也提供了基礎人氣。
在不同的目標市場,做套餐有所差異:
◎一直營品牌不同區域市場,打法的不同
•對于國內的旅游城市、或重點發展的區域門店而言,套餐也是快速抓取顧客的一種手段,根據需求常態化去做。
即新市場、旅游城市,需要巨大的流量曝光,競爭力強,要的是門店被看到甚至是霸榜。
•如果在游客少、本地客多的市場,線上套餐就要階段性去做。
而老店、成熟區域,可以按需去做套餐、優惠。
2、不想卷價格戰,用套餐給實惠
對于一些火鍋品牌而言,本身具備一定的忠誠顧客,或者已經把讓利給到了消費者,這時候,他們并不想搞低價引流策略,但仍需要對產品做組合,在線上展示的同時,略降套餐價格給顧客一點實惠。
比如,成都的園里火鍋,線上售賣298元的雙人餐,原價為371元,半年售出3千+,也是通過線上渠道讓顧客覺得有些許實惠,但又保證品質。
而熊喵來了火鍋主推出的“超牛氣雙人餐”,在大眾點評半年售出了83萬+,線上售價139元,其中,葷菜12選4,素菜9選4,主食2選1,包含小料及3大不限量產品。很多顧客評論“真的香”。
賣套餐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新客,但也可用套餐給老客實惠,還能拉復購。
像是甘肅的蜀芳珍火鍋,在直播結束后,類似優惠還可以發到微信群中,讓老顧客覺得有特權,還可以此帶動老客到店的頻次。
縱觀套餐賣得好的品牌,都有一個共性,套餐的可選項大于5個,提升套餐設置的豐富性,讓不同人、不同用餐場景找到切實的實惠。
3、巧妙搭配,留有利潤
網上有一種觀點,餐飲做套餐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賺錢,但事實是,套餐搭配的好,可以不虧錢。
舉例來說,在直播或線上賣小酥肉,在菜單上,小酥肉售價22元,直播時賣15元;如果還想進一步拿單品去打流量?也可搭配稱小酥肉雙拼(小酥肉+炸蘑菇),直播間可以賣8元,讓顧客認為,花一點錢就能吃到爆款。
套餐的搭配,還可以根據品牌的調性,也可按面對的客群,主流女性顧客、家庭用餐等。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把拳頭產品當套餐來賣。
火鍋餐見餐創聯會員、蜀芳珍總經理張飛認為,套餐以及引流產品,不一定拿自己的拳頭產品、爆品去打,理應創新一些高毛利產品,到店消費后讓顧客進一步了解拳頭產品。
張飛舉例說,比如自家的拳頭是土豆燉牛肉,售價89元,可以在味道的基礎上做研發,像是土豆燉雞售價49元,讓顧客通過這個低價引流產品,再通過宣傳、海報、菜單等看到拳頭產品,進而還會引發復購。
如果一味拿拳頭產品、高毛利產品去做套餐的搭配可能還會引發經營之災。
因為高毛利的產品、套餐產品不賺錢,一旦門店降低產品品質,降低份量,導致顧客不滿意,以此陷入惡性循環。
03
鎖客是關鍵
所有的引流動作,不為轉化、復購去服務都是賠本賺吆喝。
拿羅媽砂鍋早期的引流打法來說,他們用“1元冒肚”引流的同時,還推出29.7元套餐,單次9.9元可以吃3次,用“單品+套餐”的形式,實現“引流+復購”的閉環。
像楊絲絲成都鮮貨老火鍋,推出69元雙人餐、99元3人餐、148元4人餐的同時,還把鍋底做成9.9元的會員價,顧客加入會員,今后到店均可享受9.9元的會員價鍋底。
同樣邏輯,像很會玩流量的瑞幸咖啡,也經常用次卡的方式,把新近爆品進行組合售賣,比起一杯杯賣,次卡綁定的是顧客未來一周的消費。當鎖定了顧客未來的消費機會,讓用戶、顧客養成購買習慣,復購與購買持續性才會在無形中發生。
套餐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新客,而后續并持續的轉化才是關鍵。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必須建立在顧客消費的初體驗要好,才能進一步與顧客發生關聯。
總結
設置火鍋套餐已經成為營銷、獲客的基礎環節,也是基礎流量的來源之一。
在戰略體系中,有個說法叫“頭尖尾巴長”,如何讓這個頭尖(便宜易購),變成尾巴長(持續復購、影響),需要火鍋餐飲人不斷發揮巧思,給顧客實惠,用機制鎖定持續性、關聯度。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子豪)
聚沙,方能成塔;共好,才能更好。“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將于2024年9月23-26日在廣州盛大開啟。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