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連申7個“下飯火鍋菜”新商標!釋放品類新信號!
文博 張冬 · 2023-12-07 08:37:07 來源:火鍋餐見
本期看點:
1、海底撈申請下飯火鍋菜新商標
2、該新品類潛力透視分析
海底撈申請新商標,下飯火鍋菜怎么這么火?
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圖文商標,國際分類包括廣告銷售、餐飲住宿、方便食品等,當前商標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
◎天眼查信息截圖
“下飯火鍋菜”為海底撈新出的快餐品牌,8月中旬時,海底撈就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多地悄然上線了一批外賣專賣店,產品上以火鍋菜+飯的形勢售賣,主要包括冒菜、干拌系列,顧客還可根據口味和喜好另加菜品,套餐價格在31.9~42.9元左右,人均30元以上。
◎海底撈下飯火鍋菜
商標注冊消息一出,火鍋餐見也隨即發現,外賣平臺上搜索“海底撈下飯火鍋菜”,許多城市已經不見蹤影,莫非這是要從線上外賣專營店轉戰線下實體店,大干一場?
大牌的高深動作咱們猜測不了,但下飯小火鍋這個品類可以好好嘮一嘮。
1、何為下飯小火鍋?
它其實是蹭了火鍋熱度的快餐,不少人覺得它像麻辣燙,也像燙菜。
顧客點餐后,門店會把食材在鍋內煮好再端上桌。由于后綴有火鍋,門店鍋具底部可以加熱,以此來保持微微沸騰,說是火鍋更像是菜品,食客需要配米飯來完成這一餐。米飯+火鍋菜打造出飽腹感+滿足感公式,用餐體驗感拉滿。
◎火鍋菜(有鍋具加熱)+米飯
相比于傳統火鍋,它缺少社交屬性,更注重便捷快速;但相比于快餐,因為多了鍋具加熱保持沸騰的效果,它又沒有快餐翻臺率高。
2、不止海底撈
南城香、阿香米線等已紛紛入局
在海底撈布局“下飯小火鍋”前,快餐品牌南城香推出了“第一屆品質涮肉節”,其實就是下飯小火鍋系列。有三種鍋底可選,價格各不同,肉類19.9元/份、素類9.9元/份,菜品可免費續,看起來相當實惠。
喜家德餃子早在去年就已推出了類似的“小火鍋”菜品,還推出了醬鹵鍋、蔬鮮鍋兩個系列多個產品。
11月28日,阿香米線也在北京、上海兩城七家門店,上新了阿香小火鍋,包括壽喜肥牛鍋、番茄肥牛鍋、番茄牛腩鍋、香辣牛腩鍋4種。
◎阿香米線小火鍋新品
3、一批下飯小火鍋新品牌紛紛涌現
在下飯小火鍋這一賽道,較早出現的是巴奴的副牌桃娘下飯小火鍋,其在2021年面世,在激烈的大火鍋之外,切入“小火鍋”賽道,定位“小鍋不貴,下飯絕配”,目前有11家門店,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南。
另一位門店數較多的選手是李坑坑下飯小火鍋,也是2021年創立,目前有27家門店,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吉林三省。
今年,各地也涌現了許多新品牌。比如濟南楊桂桂下飯小火鍋(2023.8)、石家莊錢曉椒下飯小火鍋(2023.8)、北京渝采下飯小火鍋(2023.6)、研喜貓下飯小火鍋(2023.6)、武漢呆窩瓜下飯小火鍋((2023.4))等品牌。
◎每個新品牌都設置了自己的話題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今,下飯小火鍋注冊企業數量31家;下飯火鍋菜注冊企業數量200家,看來許多創業者已經入局,以期分得一杯羹。
下飯小火鍋,還有“味型紅利”可吃
任何一個現象的產生,都有著文化、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透視下飯小火鍋,也應該用這些更廣、更深的維度。
一人食小火鍋切中了單身經濟、宅經濟,切中了大眾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也切中了大眾對性價比的追求——聚餐吃火鍋,一頓大幾百,AA下來,落到自己頭上的數目也不少,而吃頓小火鍋,二三十塊就能行,有肉有菜還有飯,劃算。
但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小火鍋,而是“下飯”。
1、為什么“下飯菜”會如此受歡迎,以至于連海底撈都要伸把手?
◎下飯火鍋菜
在一些飲食著述中,常流露一個觀點,即“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飲食口味偏咸、偏辣;經濟發達的地區,飲食口味偏清淡”。
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人們多容易從事體力勞動,他們需要用最少的菜,下最多的飯;由于工作強度大、流汗多,他們需要補充大量鹽分;而且過度勞累也會造成味覺退化,他們需要更多的刺激性(偏咸偏辣)口味。
像全球最愛吃辣的國家,有墨西哥、印度、一些東南亞國家、韓國等,都屬于“經濟狀況決定口味傾向”的情況。
火鍋下飯菜的興起,與國人當下經濟狀況相關,但絕非主因,而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即“人口遷移帶來的味型紅利”。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人口遷移(跨省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前十分別是,河南、安徽、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湖北、河北和江蘇。
◎人口遷移圖表
從圖表不難看出,河南位列第一,遠超第二名安徽將近500萬人,而從安徽到湖南,次第排名,人口相差并不多,湖南以降,人口又拉開了差距。
味型的興起,與城市人口輸出密切相關,因為人們會把自己偏好的口味帶去新的城市。打個比方,深圳流行湘菜,那么,在深圳的湖南人一定多,當然,反過來也成立——湖南人多的地方,一定會流行湘菜。
我們來看前6名輸出人口的大省:河南人口味,五味中和,辣的咸的清淡的新鮮的,都行;安徽人口味,酸甜苦辣都能吃;四川人愛麻辣;貴州人愛酸辣;廣西人口組成比較復雜,有喜歡酸辣香鮮的地區,也有口味偏清淡的地區;湖南人則愛鮮辣。
◎口味各異的火鍋菜
6撥人里,4撥愛吃辣,2撥處于“可吃可不吃”的狀態,以此推斷,“麻辣、酸辣、鮮辣”正是當下的主流味型。
這種由人口輸出而帶動某類味型興起的現象,火鍋餐見稱之“味型紅利”。
根據《川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截至2023年上半年,川菜門店數量已超過32萬家,遠超其他菜系的門店,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大菜系。
當然,也有權威媒體調研顯示,湘菜是中國第一大菜系,川菜第二。
誰是第一菜系,在此不做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川湘菜系的受眾要遠多于其他菜系。
◎酸辣火鍋
回到下飯小火鍋上,與“下飯菜”的邏輯趨同,興起原因,一是經濟狀況,二是人口遷移,而這兩個因素,將會長期存在。
經濟狀況決定用餐習慣(下飯為主),人口遷移決定用餐味型(麻鮮酸辣),從社會層面看,味型紅利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2、哪個味型的辣,會成為風向標?
從味型分析,辣是一種痛覺,非味覺;麻是一種震動感,非味覺,也非痛覺;真正屬于味覺的“辣”,則是酸辣和鮮辣。(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鮮辣”,火鍋老板要考慮如何體現“鮮中辣”和“辣中鮮”)。
如果從下飯的角度看,麻辣無疑最適合,因為人們要用“飯”來緩解痛感和震動感;其次是酸辣和鮮辣,因為酸鮮有開胃效用。
具體哪個味型會成為風向標,要看所處地域,須調研城市人口構成與其就餐方式,比如,上海某處聚集的四川人多,那就適合做麻辣味型的餐飲;如果深圳某處的貴州人多,那就做酸辣口味餐飲。對于中小火鍋店而言,這是一種巧勁。當然,前文已述,經濟因素不容忽視,把辣味型的任何餐飲業態提高到均值水平以上,都非明智之舉。
◎不要把“辣”搞得吃不起的樣子
3、回到開頭的話題,下飯小火鍋是門好生意嗎?
從當下的消費形勢來看,下飯(也可理解為“帶有品質感的飽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主流需求。
目前下飯小火鍋已有快招化的趨勢,可以看到許多品牌都建立了自己的話題,并且創始人出來現身說法引流量,都把無需經驗、無需管理、總部配送作為宣傳點,戳中了創業者的心坎上。
但也要看到,它因為可復制性太強,各個品牌間產品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化,最后很可能會陷入價格戰之中;另外,由于下飯小火鍋存在加熱流程,也使其趕不上快餐的翻臺率。
能否入局,還需要大家把調研做細。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文博 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