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每一個餐飲人都有無限可能
白墨 · 2020-01-16 09:51:58 來源:紅餐網
用知識的力量,推動餐飲品牌進步的方向。
1
這個十年
中國餐飲品牌化的十年
十年前,中國餐飲品牌化進程剛剛有點苗頭,那時候海底撈還沒有大殺四方,巴奴火鍋還開放著加盟店,西貝莜面村還在不斷折騰“定位”,還有一大波做快速招商的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十年后,中國餐飲品牌化程度大幅提升,海底撈上市了、九毛九上市了,同慶樓上市了。
巴奴改成毛肚火鍋叱咤江湖,西貝莜面村變成“I LOVE 莜”,一下子國際范十足,越來越多的傳統餐飲企業開始升級品牌,我在我第一本書《餐飲品牌塑造》開篇寫了“餐飲人品牌意識的覺醒”,引發了很多餐飲創始人的共鳴。
同時開創性的提出:“餐飲品牌塑造就是一場認知戰爭” ,顧客消費行為一開始都起于認知。打不贏認知戰,就會陷入價格戰,[認知戰爭]是每個餐飲企業不得不打的一場硬仗。你的品牌有沒有被顧客get到?有沒有在顧客心智中建立認知,這是能否成功的關鍵一步。
品牌競爭的戰場不在對手那里,而是在顧客心智中,在顧客認知中。巴奴火鍋在2012年正式聚焦毛肚火鍋,訴求毛肚和菌湯的產品認知,正是出于對顧客認知的研究做出的決定。從此以后把競爭的注意力從對手那里移開,專注于品牌認知基因的構建。
西貝為什么四次更名?為什么提煉出超級符號I?莜?巴奴為什么主打毛肚?又為什么用巴奴黃做顏色入侵?真功夫為什么寧愿吃官司依然堅持用“疑似李小龍”的形象? ?
其實,他們都在做一件事:構建品牌的認知基因。 因為,一個品牌沒有認知度,就無法被顧客記住,沒有基因,就無法傳承下去,品牌資產就沒有商業價值。
品牌認知革命,成為席卷餐飲行業的最強風暴。《餐飲品牌塑造》的出版,讓餐飲認知戰略影響了越來越多的餐飲人。在此非常感謝楊國福、巴奴、喜家德、阿五、楊記興 等品牌創始人對本書的推薦。
如你們所愿,我的書得到了更多餐飲人的認可,甚至書里面的策略方法,成為不少餐飲策劃和設計機構的指導方法。我在本書序言里說過,此書是我規劃的“餐飲品牌宇宙”中第一本書,后續還會有系列書籍問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我還未滿三十歲,卻寫了一個非常難寫的話題:餐飲品牌定位。
一個沒有做好認知定位的餐飲企業,就是一堆鋼筋水泥。 ?
當我把樣章發給楊國福先生的時候,楊總回復我說:“白墨老師選擇了個相當有難度的課題,對于想投身餐飲行業的人而言就是一座燈塔”,當然這個贊譽我是承受不起的,我只希望下一本書可以寫的好一些。
還有巴奴毛肚火鍋的杜總,在發給我的推薦詞中,他把“產品主義” 的精髓講的十分通透,讓我對產品主義有了更深的理解,杜總最近提出的“戰略性產品” 概念,就非常貼合這段話。
在和杜總的溝通之中,他不僅十分謙遜,還回復的十分細心,把我書稿中的幾處錯誤一一標記出來。
當然,我和每一位推薦人都有著一段故事,還有阿五黃河大鯉魚的創始人樊總、喜家德創始人高總、楊記興創始人楊總,在和他們的溝通中,他們都十分謙遜誠懇,為我新書出版提出寶貴建議。
在我人生第二個十年的尾巴上,遇見你們是我的福祉。
2
下個十年
我們終將立于世界餐飲之顛
中國餐飲的下一個十年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頭部餐飲企業,走向了資本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中餐開始出海遠征。
海底撈制霸中餐王者寶座,創始人張勇問鼎新加坡首富;千喜鶴跟螞蟻金服聯合成立公司,這家年營業額超200億的隱形餐飲巨頭,正在開啟新的征程;同慶樓、九毛九相繼上市,美團市值超越小米,楊國福麻辣燙出戰全球9個國家,布局6000家門店,讓中國麻辣小吃揚眉吐氣。
新的十年,機遇屬于傳統餐飲人,屬于新餐飲人,同時也屬于跨界餐飲人。 ?
兩年前,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干租車公司的團隊,能夠去賣咖啡。當瑞幸咖啡創立之初,喊出一年開出200家直營店的時候,前來應聘的店長以為這家企業瘋了,說他們是騙子,撒腿就跑。
結果一年后,瑞幸咖啡開了2000家門店,如今已經開出4500家直營店,并在18個月完成上市。
她一路狂奔,傲視群咖,一副掀翻麻將桌的姿態。 ?
還有賣手機出身的李學林,跨界到餐飲行業,生生把一碗中國撈面條賣到45元起步,并開出200+直營門店,它叫“和府撈面”。
如果你了解過和府,了解過李學林先生,你會發現,這家企業絕非等閑之輩,和府的視野是全球化的,首先在文化上就占領了制高點,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家面館,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文化的傳播,要讓世界品味中國味道,品味中國國粹。
跨界者都是整合高手,瑞幸的錢治亞、和府的李學林,還有我的好友張爺爺空心面創始人陸志剛,早年做過收銀軟件,做過智能硬件,還做過蒸菜店,直到去陜西拿到了張爺爺空心面的授權,新面館開了之后,一發不可收拾,一年多開了60家門店。
餐飲行業需要西貝、海底撈,需要全聚德、同慶樓,同時也更需要瑞幸、和府這些跨界者。我一直認為,改變餐飲潮水方向的,往往是跨界者,是跨界者帶來了顛覆和創新的玩法。
如今第一批跨界者,已經成了開路先鋒,比如黃太吉、雕爺牛腩、西少爺、伏牛堂,他們的出現,對中國傳統餐飲創業者影響非常大,沒有他們,傳統餐飲品牌化的腳步會慢上好幾年。
在此,向他們由衷地致敬! ?
未來還將有更多跨界者涌入餐飲行業,他們大多有著搬山倒海的勇氣,有著毀天滅地的信念, 即使陣亡成炮灰兒,依然會誕生一個又一個弄潮兒。
在中國國力日漸強大的今天,新的跨界者,真正讓“文化自信”深深的扎進了年輕一代的心中,時間倒退幾年,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還在街角的巷口修手機,樂樂茶、茶顏悅色這些將國潮風玩出花樣的品牌,還沒有問世。
文化自信,不再是人們口頭上的自我意淫,而是真真切切的走到了生活中,走到了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里。
未來,中國的餐飲將拉動文化的繁榮,將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有力武器。這里面有太多需要我們提煉升華的內容。在中國餐飲波瀾壯闊的畫布上,孰能指點江山,孰能歷經沉浮而笑傲江湖,我們拭目以待。
與此同時,我人生的下一個十年已經開啟,在而立之年,我決定開啟第二本餐飲書的寫作。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接到一個遠在青海省循化縣的電話,這位讀者是當地拉面協會的負責人,他看了我的書然后找到了我。他說當地的拉面協會成立了“拉面品牌局”,正在做一件事,就是把青海的拉面進行整體的品牌升級。
我在書里寫過:中國的拉面館其實大部分是青海人開的,開了多少家哪?答案是3萬家。 ?
但現在問題來了,隨著中國快餐品牌化進程加劇,擁有3萬家門店的青海拉面館面臨了危機,他們大多是夫妻店,品牌意識薄弱,抗風險能力差,在時代的洪流中,一些背井離鄉的青海人開始回到原籍,這讓青海美食走出去面臨了新的挑戰。
而青海拉面要想長遠發展,必須進行品牌重塑再升級。品牌可以創造商業價值,有品類無品牌的青海拉面已經讓當地政府十分重視。巧合的是,我已經多次去過青海,也去過循化、化隆等地,對當地風土人情和美食有一定的研究。
一本書就是一束蒲公英,你不知道它會飄向哪里?會被誰看到,又影響了誰?天南地北,天涯海角,世界的每個角落里,都有著對知識敬畏的人,正是因為有你們,我才會奮筆疾書,不惜踏遍千山萬水,去領略中國餐飲美食博大厚重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我要去剖析餐飲品牌化運營的方法和落地指導工具,能夠讓更多餐飲人從中受益。
我希望可以遇到更多餐飲朋友,也希望可以和更多餐飲朋友發生故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向全世界餐飲界發出一份邀請。
去尋找比較有代表性的 餐飲品牌,目前還有10個名額。 與企業創始人深度對話訪談,然后根據我的寫作架構內容,梳理成文寫到我的新書中。被選中的餐飲品牌,將成為本書的贊助人,您的品牌將留名青史,啟迪所有餐飲人。
我的第一本書《餐飲品牌塑造》里已經有楊國福、喜家德、巴奴毛肚火鍋、阿五黃河大鯉魚、楊記興臭鱖魚、很久以前、喜茶、九毛九、小肥羊、旺順閣等品牌,也有谷鵬麻鴨面、他二哥、麻辣集市等成長型品牌。
第二本書的主題是關于品牌營銷增長 的,我將探索餐飲品牌如何通過營銷來拉動增長,從而實現企業利潤的增長。
其實很多餐飲企業,在品牌營銷上犯了很多錯誤,花了很多冤枉錢。絕大部分餐飲企業,分不清“營銷推廣”和“品牌營銷”的關系,他們不知道做一件事情,是為了品牌美譽度,還是為了拉動銷售。甚至有的餐飲品牌陷入過度營銷的陷阱,最終死在了“營銷”上。
營銷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做品牌營銷的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如何通過正確科學的營銷方法,推動企業的成長,這里面大有學問。
本次招募對象不分品牌知名度,不管你是誰,是否有影響力,都可以報名。您可以分享成功的經驗,也可以分享曾經失敗的故事。
寫第一本書時候,從籌備到寫作,再到出版社三審三校,花了兩年多時間。我的第二本書已經在寫作中,會在本年度秋季出版。寫書會占用我不少時間和精力,因此2020年我將少做項目,把時間騰出來寫書和采訪更多餐飲人。
一個人,不足以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但我相信,一群人可以。 ?
我相信知識的力量,終將推動中國餐飲品牌進步的方向,我也相信,中國餐飲終將立于世界餐飲之顛。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