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梨園宮劇院餐廳(三)|《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 · 2017-02-06 17:26:18 來源:紅餐網
接上:西安梨園宮劇院餐廳(二)|《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四、美食戲曲雙融合
一道菜的食材可能來自于中國的大江南北,從谷類的耕種、肉類的飼養和捕撈、配料的采集,再到大師們精良的加工和配制,直到端上餐桌,品嘗美食的韻味與餐桌上的文化,這些過程就像欣賞一部戲劇,不論是制作的過程或是品嘗美味,都是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享受。正如戲曲演員從練功開始練唱吊嗓子、踢腿、下腰、翻跟頭、學習把子、學習表演,把這些綜合起來成就一個戲曲演員,再把戲曲演員各自的特長綜合起來才能成就一出好的戲劇。戲曲和美食一樣講究美的享受,戲曲的美在于視覺與聽覺感觀,美食在于視覺與味覺的享受。戲曲中講究“美不美第一嘴”,演員一聲唱便將觀眾帶入美妙的音律當中,精美的服裝、細膩的化妝,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將觀眾帶入超越時空的世界。美食的色澤、食材的搭配更是讓食客看一眼便沉浸在味覺的幻想當中,勾起人們的食欲,在味覺享受中,更是滿足舌尖的欲望,挑戰味蕾的極限。
西安梨園宮劇院餐廳(網絡圖)
美食的發展呈現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創新,體現出人類的智慧文明。戲曲則是遠古時期人們茶余飯后的娛樂活動,一代一代繼承創新,更加提高人類的精神文明,也是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現。比如西北的大老碗、油潑面,再配上一段秦腔戲,直接體現出陜西漢子的豪邁與黃土地的人文風情;四川的火鍋,就像四川的辣妹子一樣,再配上川劇變臉,更是增添了巴蜀之地的險要與神秘感。再比如上海菜,就像那座城市一樣海納百川,汲各家之所長,將京、廣、蘇、揚、錫、甬、杭、閩、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個幫別,同時還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點,相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博采眾長。
美食的“火候”與戲曲的“火候”如出一轍。用文火做出來的美食細膩、柔滑、深深入味,就如戲曲中的文場(弦樂或演員深情的演唱),悅耳動聽,深沉入味,引人入勝;武火在美食制作中更是講究,對食材烹制的生熟程度、翻炒的過程以及直到端上餐桌的溫度,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滴水不漏,這更像是戲曲中的武場(打擊樂與演員的翻打)演員在鼓師的配合下完成一整套的打斗動作,整個過程完美飄逸,和廚師翻炒美食的動作一樣,只是看一遍就已經深入其中、絲絲入扣、精彩絕倫。美食文化與戲曲文化在同一舞臺上相互融合、相互貫通,讓人們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又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梨園藝術大發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天朗梨園宮藝術團創建伊始的目標有二:一是打造精品劇目;二是走出梨園宮到更廣闊的市場中展示自己。要打造精品劇目,需要引進大腕名角。梨園宮藝術團在西安市每年舉辦兩次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文化藝術表演,在為大家帶來文化享受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知名度。藝術團要多走出去,參加全國性戲曲表演大賽,多借鑒國外藝術團的發展經驗,并與國外文化團體建立友好互通平臺,同時梨園宮藝術團還經常參加文化廳主辦的“惠民演出”系列文化活動,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也為下一步的發展打好扎實基礎。
西安梨園宮劇院餐廳(網絡圖)
2016年,梨園宮劇院餐廳將高度重視藝術團的發展,進一步地推動藝術團的成長。梨園宮劇院餐廳計劃通過舉辦多種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提高餐廳知名度,努力帶動消費,還將定期在餐廳舉辦皮影、面塑、剪紙、泥雕、戲曲服裝、老舊唱片等陜西民俗展覽。
六、文化先行比翼飛
平心而論,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那些一味追求“高大上”,遲遲不肯調整以往經營思路、經營理念的餐飲企業,無疑是會步履維艱。親民、接地氣、辦好特色餐飲,無疑是現實情況下餐飲企業一條大有希望的光明之路。在梨園宮劇院餐廳,梨園文化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張“王牌”,是一個可以做大文章且游刃有余的主題。梨園宮堅信以文化廣造聲勢、以菜品與服務取悅人心,兩者互為表里,不可偏廢。因為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古老而年輕的帝王之都、絲綢之路發端于斯的國際化大都市,需要像梨園宮這樣一個可以承載如此厚重歷史文明的餐廳,人民群眾也同樣需要一個能夠放松身心、愉悅身心、穿越時空并可以品嘗美味、大快朵頤的餐廳。梨園宮劇院餐廳不僅要傳承弘揚光大傳統中華文化,更應該是一處讓廣大中外朋友休閑放松的擁有高度文明的載體。
絲竹管弦動,大唐絕響,還看古城梨園宮。想當年雅士高朋,明皇教化,歌舞妙曼,開元升平;而今天朗氣清,盛世欣逢。藝術團氍毹獻藝,美饌佳肴快人生;文化盛宴,陜菜品評,教父老樂不思蜀,嘖嘖贊嘆無停。春來也,喜他惠風駘蕩,滿目柳綠花紅。促經濟發展,為社會服務,梨園宮當仁不讓,只緣志效鯤鵬。
以上內容摘自《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此報告由王喜慶主編,在紅餐網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專欄連載。歡迎大家訂購!聯系人:梁老師,聯系電話:13201776909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https://img.canyin88.com//uploads/161026/139080-161026150J1939.png?imageMogr2/thumbnail/225x)
60篇
文章
147253
閱讀量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由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喜慶研究員擔任所長,以餐飲產業規劃、餐飲街區規劃、shopping mall街區規劃、小品牌餐飲孵化、產品研發等為主導,旨在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助推食學發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