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紅海下,包子品類的機會在哪里?
余奕宏 · 2017-11-30 08:18:00 來源:紅餐網
包子,作為中國人早餐的四大金剛之一,源遠流長。
華東地區有巴比饅頭、青露包子、和善園包子,走得是家常早餐路線,規模都在數百家不等;甘其食包子走得是相對高大上路線,并且拿到天圖的投資,還把包子鋪開到了哈佛旁邊,一時風光無限。
我在北京街頭吃到的普遍是偽南京小籠包,缺乏品牌,一屜鄉手工鮮包在北京有十多家店,算是不錯的品牌,可惜店太少了。至于慶豐包子鋪,味道還算不錯(南方人不一定接受),也是老北京人日常離不開的老鄰居。
華南的老班長手工灌湯包走得是休閑餐路線,多進入shoppingmall,能從廣州殺到北京,算是戰斗力很強。而鼎泰豐在國內就遠遠脫離了包子這個品類原本的屬性,不再是親民的小食,150元的客單價而成了高端低頻的休閑餐。狗不理包子也是在天津越做越高大上,而在北京又成為旅游景點品牌。
總體上看,包子這個品類,華東要比華北的工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程度要高。巴比和青露實現了中央廚房工業化生產,門店只是一個二次加工和零售點,無堂食純外帶模式,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甘其食應該算是包子品類里的喜家德,堅持手工,堅持品質,堅持自營品牌。如果說有小小缺憾的話,就是品牌名稱“甘其食”,既不好聽,也不好傳,無疑增加了很多傳播成本。
看上去整個包子市場競爭很激烈,但實際上我們街頭上依然看到無數的小作坊包子店,我們絲毫不知道這些包子鋪的質量,也沒有任何品牌。
哪里有痛點,哪里就有機會。也就是雖然看上去包子市場里已經有各種競爭,但是依然存在巨大的機會。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蜀食一家的創始人文宣甫,就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
包子人人愛吃,但人們想吃到放心的包子和更美味的包子。
同樣是一個小小的包子,全國各地街頭依然遍布著數以萬計的夫妻老婆店,平淡無奇,有些恐怕連老板自己都從來不吃,而文總知道要想在一個競爭慘烈的市場里殺出來,尤其是對一個餐飲新人,沒有絕招是不行的。這個絕招就是尋找痛點,并在痛點上差異化,做到與眾不同,就是做一個大家想買,但是市場上又沒有人提供的新產品(老產品的升級版)。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超出預期。
在人人都吃,人人愛吃的老品類里做創新,而不是自嗨式地主觀臆造新品類(偽品類),這是餐飲創新的第一法則。
文總從人人要吃,人人愛吃的包子入手,已經贏了一步,因為賽道決定選手難度,也決定市場寬度。緊接著他又到處去吃,到處去看,研究消費者究竟喜歡什么樣的包子。遍訪名店,遍訪名師之后,終于在古法傳承中創新出風味獨特的包子,并做到現包、現蒸、現賣、現吃。
在市場調研中,他發現很多人不敢在外買包子,原因就是不放心餡料,所以他在豬肉餡上不用肉糜,而使用肉丁,并且開放廚房,現做現包,大受歡迎。
營業時間上,每天只賣上午幾小時,由于包子餡料足,味道好,開放廚房又放心,天天排隊。越是排隊,買到的包子越新鮮,越是新鮮口感就越好,口感越好,大家越要排隊。
而作為發展模式,他沒有選擇直營,而用技術加盟的方式快速推廣。第一,他認為加盟模式就是共享經濟,把好品類、好產品、好模型共享給那些想透過勤勞努力賺錢的人,讓他們也有一份創業的機會;第二,加盟的老板更有責任感,也更吃得起苦,畢竟干早餐常年都要起得早,不是一般員工能長期堅持的。正是采用了快速加盟模式,而五餡包憑借好口味、好模式、好品類,有著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大獲成功。兩年近2000家加盟店,幾乎開一個火一個。
交流高手,欺負敵手
奕宏一直有個觀點:學習要找高手交流,競爭要欺負敵手。這其實也是品類發展的重要戰略。五餡包打敗的就是那些街邊夫妻老婆店,而最終他們紛紛關店,甚至加入五餡包。
作為好友兼顧問,我們經常一起交流,我跟他講如何命名,如何做品類塑造,比如現階段要強化“五餡包”而弱化“蜀食一家”,但隨著五餡包成為品類,并且出現大量的盜版和抄襲時,就要強化“蜀食一家”品牌。同時要不斷地升級產品品質,甚至要開始加強供應鏈管控,用五餡包品類推動品牌發展。(目前五餡包指的是店里只有五種包子,但完全可以打造一個五種餡料的包子,去pk傳統的三丁包子,也關聯五仁月餅一樣的新品類。)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余奕宏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