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餐飲O2O的4、3、2、1
余奕宏 · 2015-09-02 09:35:10 來源:紅餐網
最近兩年最火的一個名詞恐怕就是O2O了!
去年還有人把它叫做零2零,今年反正奕宏是再沒遇到了,倒是創業者若不是打著是O2O項目,好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創業?
可是到底什么是O2O呢?
哪位大神給我解釋明白?
2013年,O2O是指線上到線下,后來又有人說線下到線上,言必稱閉環!
2014年,O2O又進化到了上門經濟,到家美食、E袋洗(上門洗衣)、河貍家(上門美甲),懶人經濟,宅市場又火爆起來!
2015年,我們還沉浸在上門服務的模式挖掘中,一個叫Uber的家伙仿佛一夜之間就讓我們領略了分享經濟的魔力!
明年呢?明年O2O會進化到哪呢?
如果我們對什么是O2O缺乏真實深刻的理解,我們永遠就在追逐概念中,更枉論開展O2O業務了。
記得去年底,奕宏受邀參加南京市商務局季度會議,當時絕大多數商業系統的當家人和市場部居然認為他們跟美團、大眾點評合作了,自己開通微信公眾號了,就是O2O了。
到了我們餐飲行業,很多餐飲老板認為我們搞了外賣了,就是O2O了。(這個跟當初很多零售品牌認為自己上了淘寶開店了,就算是電商一樣的思維)
所以外婆家Uncle吳認為餐飲業接觸外賣只是O2O的0.5版本,這充分說明我們餐飲企業對O2O還需要有深度的理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O2O呢?
奕宏透過長期觀察,深度思考,得出一個完全與常規解讀不一樣的認知。
O2O的終極目標:為消費者、產業鏈解決痛點,提升效率、創造用戶極致體驗。
O2O是運用移動互聯網思維(從經營產品到經營人群)、移動互聯網技術將服務與人進行無縫連接,從而實現快速、高效、優質的全流程極致體驗的過程!
如果用兩個核心關鍵詞來描述:連接與重構。
我以餐飲業的餓了么和黃太吉分別舉例:
餓了么是透過移動互聯網技術App連接了附近的餐廳與饑腸漉漉的顧客,餓了么憑借巨額資本融資,并沒有一開始收到餐廳太多利潤,更沒有收到顧客費用,不僅如此,還進行了補貼。難道這真的是雷鋒叔叔再現?
不,透過海量連接,餓了么重構了顧客與餐廳的關系,它成了最大的餐廳外賣平臺。
于是,它可以往三個方向延伸:
1、往上游供應鏈,由于餓了么連接了百萬級的餐廳,它可以幫助餐廳進行集約化、規模化采購。
2、往中游延伸,可以在市中心建立中央廚房,讓一些餐廳直接在此中央廚房上加工,然后透過自建的配送中心直接送達顧客
3、往下游延伸,由于掌握了海量用戶數據,餓了么可以向顧客提供精準的需求服務。
這就是連接和重構!
這種連接、重構給上下游都創造價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是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而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思維:改變過去的以差價盈利模式思維,誰會干這種月月虧錢的買賣。餓了么每月燒掉數億人民幣)變為以經營人群多維度盈利(百萬級餐廳、千萬級用戶)
再比如黃太吉:
在國內核心CBD區域自建小型中央廚房(產能中心)、自建配送團隊,然后將自營食品和第三方合作者的產品,以最快的生產速度、最高的配送效率提供給CBD客群。
同樣如此,往上黃太吉可以直接采購地頭食材,往下可以建立與消費者聯系。未來一樣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提供更多服務與產品。
透過連接與重構:
1 實現規模化集約化
沒有規模和集約化,O2O就沒有意義。
2 提升服務效率
原本外賣這件事單純靠餐廳自己去做,完全吃力不討好,效率很低,服務永遠沒法提升。而透過連接平臺,雖然早期也面臨一些不完善的問題,但是規模效應后,效率必然大幅提高。
3 改變成本結構和商業模式
正如黃太吉赫暢所言,如果餐廳尤其是快餐不能改變成本結構,永遠受制于營業時間、覆蓋范圍、服務人群的限制,那么成本就花在浪費的租金和人力上。經由中央CBD中央廚房和自建物流快速連接用戶,可以大幅提升服務時間、服務半徑、服務人數,從而降低了企業成本。
4 創造更好的體驗服務
當企業成本降低,就可以讓利給消費者,用更好、更安全的食材,更優惠的價格,更多元的選擇、更快的速度來滿足用戶需求!
雖然大多數O2O項目一開始需要資本助力獲得早期用戶,但是一個餐飲O2O項目是否能夠持續,依然要看用戶體驗:是否有復購,復購率是多少?是否有分享,分享占比多少!
沒有復購的生意不是生意!(但是這個復購不是靠低價打折,不是一味靠補貼)
以上四點是我們進入餐飲O2O的四個必知。
當然,今天的餐飲平臺級機會已經很難找到,對于餐飲企業還有哪些機會呢?
三個機會:
1 只有重度垂直于某個人群
2 聚焦目標人群的某些場景 3基于某些區域優勢
快速復制在一線城市已經被驗證的成功模式
例如:重慶加班狗,是重度垂直于傳媒、It 等加班較多行業,聚焦加班餐、夜宵等場景,在重慶開展餐飲O2O也風生水起。
再比如青年菜君是基于年青都市白領(標簽:非北京本地、不與父母同住、公司離家遠、不愿長期在外就餐),卻愿意采購標準凈菜在家做飯的場景。
只要它連接足夠多的家庭,就可以打通上游供應鏈,并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與產品。
而我們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的曾總,基于其在成都近十年的本地化優勢,和其在成都數十家優質位置的門店,可以快速進行人群定位、場景定義、產品迭代、推出多種吻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做O2O最忌一窩蜂:
認為餐飲O2O就是外賣,大家就一窩蜂干外賣;看到小龍蝦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做小龍蝦。
小龍蝦由于其標準化程度最高、客單價也非常高,所以這個品類今年受到大規模的追捧,但是如果這些所謂單品O2O公司如果沒有想好聚焦哪類人群、何種消費場景,而僅僅是就單純認為小龍蝦是爆款,就匆忙上陣,必將被大潮淹沒!
總之O2O這件事沒有終點,我們先把概念搞明白,再把自己的資源優勢理清楚,定位好目標人群再開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