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行跨界來做餐飲,怎么樣可以不死?
余奕宏 · 2015-07-31 15:05:01 來源:紅餐網
請原諒,我又使用了標題黨。其實我是想說,跨界的外行最可怕。
失控俱樂部里有一位跨界來做餐飲的創業者,一個曾經被朋友嘲笑的外行,一個完全不按照傳統思維來做餐飲的瘋子,一個立志要開一家一直排隊的餐飲店老板——真老陜創始人郭青杰。
如今他創立的真老陜陜西小吃店,從不選旺鋪位置,開業兩年了,依然要排隊。投資人、加盟商追著他要入伙,這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來,看看我跟他面對面的訪談。
訪談 行者奕宏——郭青杰
失控余奕宏:你為什么要放棄在上市醫藥企業高管的職位來創辦真老陜?
真老陜郭青杰:我是個陜西人,又是個吃貨,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外,難得回家。在外久了,就會想念家鄉小吃的味道,每次遇到街邊的陜西小吃店,就進去想大吃一頓,結果大多數時,非常失望。
1、老板鮮有真正的陜西老鄉,用句陜西話跟他打招呼,他根本聽不懂;
2、環境往往都比較差,給人不衛生,不舒服的感覺;
3、最要命是產品也不正宗,往往是高興而來,敗興而去。時間久了,就強烈地想自己做一家正宗陜西小吃店,至少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失控余奕宏:你的這個創業動機真的非常單純,其實很多人都有你這樣的創業沖動和創業動機,這算是發現自己的痛點,也正好是你們同類人群的痛點。
真老陜郭青杰:確實是,我這個店開了之后,很多全國各地的陜西老鄉打飛的、坐高鐵,就為吃上一碗家鄉飯,來跟我這個老鄉說幾句,我很高興為他們做了一點事。
失控余奕宏:你作為一個純粹的新手,是如何突破產品關的,要知道很多創業者就是被產品難倒的。
真老陜郭青杰:我們一開始就八個人,去西安小吃培訓了一周,回來做出來的產品完全不合要求,于是我們就趁著店鋪裝修,一邊練習,還每天邀請朋友、路人甲路人乙來免費品嘗,及時聽到他們的反饋。其實那些人就是我們的天使用戶,并讓他們加我的個人微信,個人微博,并邀請他們當中滿意的顧客幫我們轉發。
這個過程當時我也就是憑著直覺去做的,后來進了研習社學習,才發現這就是精益創業的MVP(最小化產品原則)以及消費者的參與感啊。
2013年粉絲經濟、精益創業、社群經濟的概念還沒有那么火,我這個餐飲外行完全是憑著自己的直覺,而不是憑著傳統的經驗來做,結果就真的誤打誤撞做對了。其實,到今天我們的產品也不完美,也在不斷迭代中。
失控余奕宏:你取名真老陜,真的非常贊,這是如何想到的呢?
真老陜郭青杰:一開始我想了很多名字:長安面道、一品老陜面道、三秦面道。
我做過測試,問南京的朋友、蘇州的朋友。隨機測試,很多人根本答不上“ 長安”、“秦 ”是哪里,也不知道是陜西的別稱,這是我非常詫異的,如果他們不能識別“長安”和“秦”是哪里,他們根本就沒法從這個名字上識別我是做陜西小吃的。
當時也想過叫面館、面道,但是媒體正好報道一些天價面館,而我的裝修又不錯,又是真材實料,就怕叫面道,別人會認為是高價店,不進來消費。
所以我就叫小吃店。西安沒有菜系,只有小吃。而真老陜這個名字是我絞盡腦汁之后,靈感乍現,我覺得這個名字太好了,誰也沒商量,就去注冊了。
行者奕宏:取名幾乎是開始一個生意最關鍵的事情,尤其對于餐飲品牌,因為餐飲店一開始沒有那么多錢打廣告,如果名字沒法識別你是做什么的,那就白瞎了;另一方面,你的名字如果生僻難記,別人怎么幫你口碑宣傳呢?
好名字需要好聽、好看、好記、好傳。很多餐飲老板在這里都忽略了,有人隨意取名,有人取了名字卻忘了注冊,有人甚至取了一個生僻難懂的名字。而郭總對取名非常重視,取名之前就開始找親朋好友測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正如郭總所說,真老陜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識別性、獨占性、排他性,確實是個好名字。
失控余奕宏:對了,你的兩個店鋪選址都是選在死亡之角,這是為什么?還有你跟朋友說,你要開一家一直排隊的店,這種信心來自于哪里?
真老陜郭青杰:我是個外行,所以一開始我就揚長避短,做了幾點顛覆:
選址不選旺鋪,因為選旺鋪需要很高的房租,我把房租省下來的錢用在食材上,消費者能感受到,就會經常來,就會帶人來,就會一直排隊,所以我不需要租旺鋪。
制作技能簡化、流程化。雖然我們是外行,但是我親自主抓產品,不斷升級,不斷迭代,反而比那些一塵不變,甚至越變越差的老店做得更好。
顛覆了陜西小吃屌絲形象。傳統的陜西小吃一直都和沙縣小吃,蘭州拉面的街邊店類似,店小環境差,而我盡我所能把店鋪裝修好,選用厚實的榆木桌,景德鎮瓷器做餐具,講求環境、干凈、舒適。
顛覆了傳統餐飲行業顧客需要積累。傳統的餐飲店都是靠店鋪流量積累用戶,所以他們需要找好的位置,而我是靠產品吸引用戶,靠個人微信、各種社群來積攢粉絲,我的鐵桿粉絲非常多,我把他們叫做真親。
我跟小伙伴說,我們真老陜要做到不是讓顧客滿意,而是要做到讓真親感動,所以每次我分享朋友圈,就會有很多真親與我互動,他們會給我留言,給我鼓勵,更會幫我去做傳播。
這些真親和鐵粉們,幫我帶他們的朋友來,家人來,同事來,把我們店里的品種吃個遍。
失控余奕宏:你是如何建立你的品牌文化的?
真老陜郭青杰:做人,厚道樸實真誠,這是我待人的準則。做產品,極致好料,兒時味道。
在極致好料上,才是我們下功夫最多的地方。為了確保“真”字,我們在原料上堅持從西安采購,陜西著名商標岐山醋、涼皮中戶縣大王鎮的大王熏醋、西安當地米皮專用的大米,香辣濃郁的線椒,這些都是千里迢迢從西安運來。油是麥德龍直供、肉選用雨潤的品牌肉,我們都用最好的原料,這些看上去讓我們每年要少賺幾十萬,但是正是如此,才讓粉絲們對我們信賴、依賴。
奕宏從真老陜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他符合餐飲品牌發展的幾個核心趨勢:
1、消費升級,未來的5-10年一定是中國誕生大批中產階級的時代,因此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滿足中產階級的需求,就會受到資本的青睞。(我完全不認同得屌絲得天下,一個民族若永遠都是屌絲占大多數,這個民族沒有希望,這個國家也必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堅定地相信,我們必將迎來大國崛起時代。)因此好的產品,用心的產品必然會受到消費者追捧。人們的消費觀,不再是求廉,而是求真、求好、求異。
2、吻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餐飲品牌是稀缺資源。90后已經25歲了,再過5年,2000后都走向社會了。他們跟70、80是完全不一樣的消費者,所以你的品牌若能受到90后的追捧,必將受到市場的追捧;
3、品類品牌的機會。中國的餐飲文化淵源流長,有著豐富的地域餐飲品類資源,但是由于過去不重視品牌建設、文化挖掘、產品創新,這些資源很可惜都被浪費了。很多所謂的老字號今天都被市場漸漸遺忘。而諸如黃太吉煎餅、西少爺肉夾饃、伏牛堂米粉、真老陜西安小吃、這些懂得用新元素、新文化、新時代精神重塑品類品牌,受到市場的歡迎,就不難理解他們會受到資本的追捧了。
所以,我們餐飲創業者應該問問自己,我所要創立的店,所要創立的品牌,是不是符合這個趨勢。因為如果我們做的事情符合趨勢,才是順勢而為,才能事半功倍。
另外奕宏認為創立一個餐飲新品牌有三個支柱,恰恰這三點真老陜都做到了。
一、產品
產品上,雖然郭總是外行跨界而來,完全沒有經驗,甚至如他所說,連廚具都不知道在哪采購。但是他也不受固有行業的劣習所影響,沒有成本觀念。所以在原材料上不惜成本,只為還原正宗陜西味道、兒時味道。奕宏一直有個觀點,餐飲產品要想好吃,食材是關鍵,我們很多餐飲老板在手藝上、表現形式上花了很多功夫,在食材上卻是能省則省,殊不知舌頭騙不了人,食材好,食才好。好的食材,才會讓人流連忘返,朝思暮想。
所以真老陜創始團隊的劣勢是沒有廚師經驗,所以他們揚長避短,力求用最好的食材,最原始的做法還原了食材本真的味道,還原了家鄉味道。而這樣的產品,又吻合了用戶對產品的真正需求。
二、品牌
真老陜搶占了陜西小吃這個品類的第一品牌。
陜西老鄉之間就親切地稱呼老陜,也是一個超級符號,只要你是真正的陜西人,聽到或者看到這個詞就特別親切。
而滿街的所謂陜西涼皮、陜西小吃店,他們大多數都不是陜西人開的,做的產品也很不正宗。(這也是真老陜的創始人郭青杰為什么要放棄很好的醫藥行業高管職位來做西安小吃的原因。)
所以,他在取名的時候就想好,這個名字就叫真老陜。因為他本身就是正宗陜西人,又是正宗陜西吃貨,更是確保所有的產品都是正宗的老陜口味。
一個好名字,既搶占了品類品牌,具有正宗性、獨占性、排他性,這個商標的價值就不止千萬,因為他節省了大量地傳播和認知成本。
真老陜的真,有三重境界。
真正老陜西人、真材實料、真實真誠。
創始人是真正的老陜西人,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真正的陜西人才知道什么是家鄉的味道,什么是兒時的味道。同時當遇到老鄉顧客和老鄉粉絲時,說兩句家鄉話,那種親切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真材實料,為了做好一個肉夾饃,郭總帶著他的小伙伴不斷練習,每天要倒掉一大袋白吉饃,而主要的原材料,一定是從陜西老家采購過來,而當地采購的食材,一定用最好的。雖然價格高,但是份量足,依然給消費者感覺到實在。
(奕宏有個觀點,餐飲好不好吃,核心是食材,食材好,口感就不會差,米有米味,肉有肉香,消費者的舌頭騙不了。)所以外行跨界餐飲者別被所謂的老餐飲人嚇倒了,只要你的食材好,不偷工減料,不濫用食品添加劑,消費者能感受到。
真實真誠。郭總一看就是一個陜西漢子,當初我倆在研習社學習時認識,那時他已經是獨角獸俱樂部學員,當我跟他交流餐飲業的發展趨勢,了解我們失控俱樂部的愿景,立刻表示加入,而他在我們失控俱樂部內部的分享,對其他迷茫中小伙伴的指點更是毫不藏私。
他對粉絲也非常用心,只要他看到粉絲在朋友圈曬真老陜的圖片,能立刻安排服務員去給他送上飲料或者新品,那天我在他店里,親眼看到他給一個提建議的顧客送上一碗新品,完全感受到他的待人真誠。
因此這個品牌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文關懷、有情感的品牌,這更是稀缺品。
可以這么說,雖然郭總是一個外行跨界來做餐飲,但是他的志向遠大、視野格局很高、戰略清晰,絕不是為了做一個店,然后靠加盟賺錢。(據說目前已經拒絕了五六百人的加盟需求。)
人的品牌即是店的品牌,店的品牌又是人的品牌。
品牌才是一個店能夠持續經營的核心。
三、粉絲
也就是郭總所說的真親。一個品牌若沒有鐵桿粉絲,就不能稱之為是品牌。什么是真親,就是他比你還關心你的店鋪的命運。
奕宏在這點上非常有體會,我如果喜歡一家店,一個品牌,就會經常去,帶人去,會對這個店鋪投入情感,越是投入情感,就越喜歡這家店。
如果你做了一家店,沒有這樣的一批死忠,真親,鐵粉,說實話未來會非常困難。
粉絲是什么?粉絲是你一開始就知道你的產品,你的店是為誰而做,而不是等你的店開業了,才花錢做什么吸粉的動作。
郭總開真老陜這家正宗陜西小吃店,在滿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同時,不是也滿足了跟他有共同想法的陜西老鄉嗎?他們也一樣是常年在外,有著濃濃的鄉情,記憶著家鄉的味道、童年的味道。這時有一個陜西老鄉把這種正宗的味道做出來,真材實料、價格公道,不僅征服了他們的口,也贏得他們的心。
至于用微信號與粉絲、真親們直接交流、對話,這是社交網絡創造的機會,而建立各種社群、組織線下的活動,讓粉絲、真親與品牌,與創始人更加緊密。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鐵粉、真親,才讓真老陜不用開在旺鋪也能火,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極致產品、定位精準的品牌、鐵桿粉絲,這是一個餐飲店三大支柱。
這也是未來每一個做餐飲店的基本功,未來的老板(創業團隊)要有三種身份:產品經理、品牌經理、粉絲社群經理。
外行跨界如何不死,你學會了嗎?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