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縮水4000億,海天醞釀赴港上市
王言 · 2024-10-18 14:40:56 來源:源媒匯
“醬油茅” 海天味業(下稱“海天”),最近傳出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
10月16日,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海天正在考慮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籌資至少15億美元。
據報道,海天正在與顧問商談在香港出售股份的可能性,上市或在2025年上半年進行。目前,有關可能性正在進行商議,籌資規模將取決于市場情況。
雖然海天方面并未就此做出回應,但這一消息還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畢竟,如果海天最終成功登陸港股,將會成為國內調味品行業首家“A+H”股同時上市的公司。
對于海天可能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資本市場開始用腳投票。10月16日和17 日,海天股價連跌兩日,截至10月17日收盤,跌2.2%,報收42.24元/股,總市值2349億元。
01
為出海做準備
海天可能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首先被解讀為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公司摸索全球化擴張,尋找新增長曲線的嘗試。
畢竟從財務層面看,海天目前并不缺錢。根據2024年年報,海天實現營收141.56億元,同比增長9.18%;實現凈利潤34.53億元,同比增長11.52%。
此外,海天賬面上包括貨幣資金在內的流動資產達到了273.42億元,同期短期借款加一年以內到期的流動負債為62.22億元。
另一方面,告別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后,整個中國調味品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新階段。根據國泰君安發布的調味品行業復盤與展望,2020-2023年,調味品行業銷售額CAGR降速至1.3%,其中銷量CAGR為-1.25%。
業內普遍認為,在港股二次上市,與海天目前的資本戰略以及期望的國際化布局密切相關。
首先,港股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力,無疑將有助于海天吸引更廣泛的國際投資者。因此,海天如果成功在香港上市,將不僅為公司帶來資金、豐富資本結構,也能提升國際知名度。
同時,隨著中餐品牌的不斷出海,海外市場對于醬油等中式調味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海天選擇此時赴港上市,或許是希望借此進一步拓展其國際市場,提升全球業務的響應能力和靈活性。
源媒匯注意到,近年來,海天在不斷布局海外業務。2024年4月,海天子公司海天國際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海天國際貿易;6 月,海天國際投資又設立全資子公司HADAY ID。
另據天眼查,海天母公司海天集團于2018年成立了廣東海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貨物或技術進出口等。
截圖來源于天眼查
不過,目前海天的國際化程度依然有限。2024年8月,海天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在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以華人使用為主,海外市場的銷售占比較低。
02
業績和股價陷入陣痛期
4年前,因被投資者戲謔“賣房子的不如賣醬油”,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的一句“服氣”將海天拉到了聚光燈下,但在飛速上升的市值之下,海天的煩惱其實并不少。
作為國內調味品龍頭,海天自2014年上市之后業績高歌猛進,營收從2014年的98.17億元增至2021年的250.04億元。而在剛登陸A股時,海天的股價僅為13元,市值約500億元。
2020年8月,海天的股價和市值一舉超越中國石化,這一情況被外界稱作“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汽)油”。當時,海天也成為A股市值增長最迅猛的公司之一——不到7年時間,實現股價翻14倍、市值翻10倍的華麗轉身,市值大致等于2.4個伊利、9.2個中炬高新。
在此情況下,海天實控人龐康的身家也水漲船高。2020年6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疫情四個月后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顯示,龐康的財富達到了1050億元,幾近翻倍。
在市值創下新高的同時,海天卻進入經營拐點。
2022年,海天經歷了一波因食品添加劑引發的輿論危機,同年其營收僅同比增長2.42%至256.10億元,增速大幅下滑;凈利潤更是出現上市以來首降,同比減少7.09%至61.98億元。
2023年,海天出現了近十年來首次營收下滑的狀況,凈利潤則延續2022年的態勢持續下滑。該年度,海天實現營收245.6億元,同比下降4.10%;歸母凈利潤56.26億元,同比下降9.21%。
同時,海天的股價也在持續下跌,市值縮水超過4000億元。直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才開始反彈,實現營收141.56億元,同比增長9.18%;凈利潤34.53億元,同比增長11.52%。
截圖來源于上證路演官網
處在調整期的海天,還更換了掌門人。2024年9月19日,海天宣布前董事長龐康卸任并退出了董事會,在公司工作32年的程雪被選為董事長。
據公開資料,1997年至2010年間,程雪歷任企業策劃總監、副總裁及董事等關鍵職務,2014年海天上市后長期擔任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
換帥之外,海天還試圖通過員工持股計劃綁定利益,激發活力。公司推出了《2024 年-2028 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每年滾動設立各期獨立存續的員工持股計劃,確定業績考核目標。比如,2024年剔除激勵和資本運作等費用后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不得低于10.8%。
有著“打工女皇”之稱的程雪接棒,透露出海天正在積極求變的信號。不過,相比此前,大環境已經大不相同,程雪面臨的局面更加復雜。
一方面,當前市場呈現出消費需求和渠道多元化的特點,海天長期布局的線下經銷等傳統零售渠道,面臨被電商、即時零售、社區團購等新渠道沖擊。同時,消費者對于調味品更加挑剔,需求也變得多樣化。
另一方面,調味品行業在存量市場下競爭態勢愈發激烈。目前,包括千禾味業、金龍魚、李錦記、廚邦等糧油、調味品品牌紛紛展開多元化布局,海天的市場正被不斷蠶食。
03
面臨港股低估值阻力
經歷了持續三年的下滑后,海天的股價雖然有所調整,但無論是從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來看,其估值水平在整個A股食品飲料板塊都名列前茅。目前,海天高達40倍的市盈率依然超過了貴州茅臺。
而在當前,港股市場還存在著流動性不強、消費股估值偏低的情況。若赴港二次上市消息屬實,海天還要面對港股食品飲料板塊的低估值阻力。
有不愿具名的投資者對源媒匯表示,如果海天最終在港股上市,其股價低于A股,很可能會出現港股拖累A股股價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也有業內人士猜測,海天赴港上市或與外部因素推動有關。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沈萌對源媒匯表示,目前港股估值明顯低于A股,所以A股上市公司如果在港股二次上市,不會只是從簡單的商業角度出發。而作為市場主要在中國的食品企業,其實也沒有太大必要通過香港上市提高知名度。
沈萌分析,作為龍頭大盤股,海天到香港上市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助力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海天與其他一些A股龍頭企業被推動至香港上市,以提升港股IPO的業績表現。
無論如何,如若海天最終于港股二次上市,依然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從全球范圍看,調味品行業競爭激烈,海天在全球化過程中將面對來自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同時,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影響海天國際業務的布局。
對于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源媒匯聯系海天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