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成都小吃消失,酸菜小魚品類創領者渝是乎如何突圍?
夏海林 · 2017-05-03 12:37:41 來源:紅餐網
曾幾何時,量大價低、風味獨特的成都小吃店隨著川菜的普及而遍布全國,據統計,到2014年就有超過3000家的成都小吃店充斥于北京的大街小巷。然而,隨著家庭式經營及無品牌化運作等一系列誘因,無法擺脫“臟亂差”標簽的成都小吃乃至與其一體同源的重慶小吃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是消亡還是重生,來自于重慶的渝是乎用一碗酸菜魚、1年多16家店的嶄新崛起,為重慶小吃的重生之路帶來了新的希望。
酸菜魚——源自麻辣山城重慶的傳統美食,曾以其酸辣過癮的獨特而風靡全國,然而直到2015年,在快時尚單品爆款大眾餐飲消費需求趨勢愈演愈烈之時,傳統酸菜魚依然面臨深藏川渝菜館,品類品牌雙無的尷尬局面。
2015年底,在餐飲行業川菜市場深耕多年的重慶人王勇,創建了以新品類酸菜小魚為核心產品的輕時尚餐飲品牌-渝是乎,1年多時間,渝是乎用北京、廣州16家直營店,店店火爆的成績,為“酸菜小魚”這一新品類的誕生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案。
定位“小而美”,小魚解決“品類大痛點”
在正式創立“渝是乎酸菜小魚”品牌之前,王勇對傳統酸菜魚消費市場做了深入調研,發現了其存在“量大人少不敢點”,“菜品口味看廚師”的2大品類消費痛點;
針對于此,王勇將渝是乎定位為“小而美”的時尚輕餐飲模式,以標準化流程將酸菜魚出品做小,按份賣魚,20多元吃到味美的酸菜魚,30元-40元的日常餐飲人均消費,50多元的小型聚會消費,打破了傳統酸菜魚量大,多油,味重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印象;
同時,渝是乎將新品類以“酸菜小魚”命名來與傳統酸菜魚做識別認知區隔,并以符合現代時尚美感的品牌形象系統包裝將渝是乎推向市場,于是乎,“渝是乎”由此開創了“一條酸菜小魚闖天下”的火爆市場局面。
聚焦“小而精”,去大廚化打造“餐飲輕時尚”
20多元小魚組合,6元小涼菜隨意搭配
三款”小魚”,6款特色涼菜,4款自制飲品…渝是乎用不到20款產品,及50平后廚做到了店面3公里店內火爆,外賣緊俏的普遍現象,歸根于其對于產品的精耕細作;
在核心產品“小魚”的味型選擇上,酸辣、麻辣及番茄三種口味組合完美解決了目標市場消費人群的飲食需求,同時經過多次精心研發改良,對每份小魚的材料配比、烹飪流程做了精準的標準化設計,在降低采購成本提升出品速度的基礎上,保證了菜品口味的品質和穩定。
簡約“文藝范兒”,年輕人“喜愛”商圈“青睞”
在對菜品口味、份量、定價上做到超高性價比的同時,“渝是乎”以輕時尚簡約的包裝手法對品牌及產品形象進行了精心的系統打造,品牌標志采用飽滿大花椒形象,在突出了餐廳屬性的同時,擬人化的設計大大拉近了與80,90年輕消費者的距離感;
在餐廳設計上以黑、明紅、淺綠為主色調,明亮暖色系燈光,簡潔的小魚磁盤及波普手法演繹的大花椒墻畫裝飾,渝是乎給熙熙攘攘的商圈帶來了一股亮眼的文藝清流,于是乎,渝是乎也因此成為各大商圈招商引流的最佳搭配。
注重“含金量”,布局核心城市“引領市場”
面對新品類紅利帶來的市場跟風與山寨現象,創始人王勇始終保持著開放和樂觀的態度,作為酸菜小魚的創領品牌,更加注重品牌“含金量”對于全新品類的重要意義渝是乎以品類創領者的市場戰略思路,通過對酸菜小魚產品出品、口味、份量的標準化研發及定義,品類文化的包裝等工作,增強品牌的整體價值含金量,同時不斷進行酸菜小魚品類市場的消費者引導與培養,期待與更多同行將酸菜小魚這個新品類市場做強做大;
依據發展初期制定的集中發力制高點,聚焦核心城市的滾雪球式發展戰略,渝是乎初站首都北京,短短1年多時間便成功開出16家直營店,同時30家+的年度布局計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作為擁有“辣尚癮”“金渝川菜”等多個川菜品牌超百家店面的北京渝都仁和餐飲有限公司,將“渝是乎”定位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品牌,渝是乎更加符合新時代時尚餐飲趨勢及年輕人餐飲消費習慣與生活品味的簡約輕餐飲模式,也將注定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本文作者夏海林(微信:xhlylxhl),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