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蒼蠅事件”和“老鼠門”,創始人為什么不出面?
田廣利 · 2018-06-26 10:13:13 來源:紅餐網
蒼蠅大還是老鼠大?當然是老鼠大。
對于海底撈來說,“蒼蠅”事件大?還是“老鼠門”事件大?這還真不好說。
去年8月25號,海底撈爆出“老鼠門”事件,作為地球人擋不住的著名品牌,出了這樣的事情,確實有點兒出乎意料,有點傷感情,所以很快就傳遍全國。
“老鼠門”事件對海底撈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不僅會影響門店的生意,我估計也影響了海底撈IPO上市的進程。假設如果沒有老鼠門事件,海底撈也許早已完成IPO了。
海底撈的公關能力是杠杠的,去年爆出老鼠門事件之后,媒體是鋪天蓋地的發文章,但是十幾天之后就幾乎一篇相關新文章都看不到了,全部給“平”了。
現在正值海底撈上市的敏感時期,又出現了蒼蠅事件,這事兒會有多大呢?
這事兒可以很小,因為蒼蠅比老鼠小,蒼蠅比老鼠更常見,因此公眾對蒼蠅的接受程度會更高,更容易諒解,海底撈也更容易擺平這件事兒。
這件事可以很大,顧客吃出蒼蠅,再加上海底撈經理要求刪照片,容易傷感情。雖然現在各媒體較少報道,但如果經過醞釀發酵,影響力不見得比“老鼠門”事件小。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海底撈事后只是發出了一個蓋著公章的說明,張口閉口都是“我公司”,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從媒體的公開報道來看,目前僅有當事餐廳的店長出面解釋。
要知道,去年的老鼠門事件是由海底撈大區經理出面處理。而今年的蒼蠅事件,目前像沒有見到海底撈高管接受采訪或者是出面處理問題。這反映了企業的誠意,以及高層的態度。
為什么海底撈的高管不出面?為什么海底撈的創始人不出面呢?有人說海底撈未來恐怕會遇到“官僚危機”,透過這件事情也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所謂的官僚,不僅體現在對待內部員工上,也體現在“餐廳&顧客魚水情”上。
當然,大家對海底撈還是太敏感了。一個老鼠門事件就傷感情了,現在又出現蒼蠅事件,又會怎么樣呢?
大家去看看肯德基吧,過去30年出了多少公關事件?比如蘇丹紅事件、速成雞事件、細菌超標事件、香料事件、冰塊事件、轉基因事件等等。經過了這么多事件,肯德基怎么樣了?還是不活的好好的!
顧客和海底撈之間就像剛結婚的小兩口,第一次吵架(老鼠門事件)時會覺得非常嚴重,第二次吵架(蒼蠅事件)就平淡了很多,未來一定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
吵架,是夫妻生活中的一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也是餐飲經營的“必修課”。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就是這樣,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倉儲運輸等無數領域的問題都匯集在餐廳環節上,不出問題才怪了呢。
在這種環境下,消費者只能給自己吃寬心丸兒:如果海底撈、肯德基這樣的品牌都不安全、不可信,還有哪家餐廳敢去吃呢。所以,就算肯德基、海底撈等大品牌犯了再多的錯誤,也還得選擇相信他們,不然又能怎樣呢?!
當然海底撈這樣的公司,有著極強的公關能力。而且海底撈的背后還有“阿LI爸爸”,在即將股票上市的關鍵時刻,在涉及到價值數百億利益的關鍵時刻,無論出現多大的事情,他們都能擺平。
但是,對于小品牌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你沒有那么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沒有特殊的背景,也沒有那么深厚的顧客關系。在顧客眼里,你只是像螞蟻一樣的眾多餐廳中的一家,如果遇到類似海底撈老鼠門、蒼蠅門事件,很多顧客會用腳投票,而且是一票否決制:下次再也不來了。所以大家還是要加倍小心。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