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夫妻店進階到品牌店,共享廚房行業規模將達百億?
筷玩思維 · 2021-06-16 09:57:57 來源:紅餐網
共享廚房這個行業,近期確實沉寂很久了。但在兩三年前,它可以算是如日中天。
從起源來看,共享廚房是自外賣強勢崛起之后,在餐飲業作為服務商新冒出來的一個集合式品牌孵化機構。
從整個時間線來看,2017-2018年,屢獲資本風投、新玩家爆發式浮現的共享廚房領域頗受外界關注,期間更有一些新餐飲品牌借助共享廚房在短期內開出幾百數千家門店的情況存在。
但2018年的網紅行業發展期過后,共享廚房領域就逐步沉寂,其中的明星企業有傳聞倒閉的,也有被收購的(吉刻聯盟等),剩余的玩家們也逐步隱去聲名,在2019年到2020年,市場鮮有出來發聲的共享廚房品牌,直至今日,整個共享廚房領域剩下的大玩家不過一手之數。
共享廚房疫情后的沉寂引起了筷玩思維的關注,這個行業到底怎么了?它是否進入了新一輪的發展期,僅余的玩家們是在悶聲發財還是穩步扎根?
別把共享廚房單單認為是“共享廚房”,它的核心并非硬件,而是整套賦能系統 ?
在今天提起共享廚房,外界對它還是存有一定的偏見,比如大多餐飲人會用“二房東”這樣的字眼給它做定義,又或者認為它不過就是一個主攻線上的美食廣場而已。
共享廚房的從業者們提出,僅僅將共享廚房當成是二房東外加系統服務是不太客觀的,有這樣的認知只能表明定義者對共享廚房行業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
從業者們指出,共享廚房的定位是新餐飲服務平臺,我們可以給餐飲品牌提供大數據化的服務,此外還有場地、代運營、運營支持以及供應鏈的支持等。以供應鏈支持為例,餐飲品牌們可以通過共享廚房給出的小程序直接訂貨。
在供應鏈服務方面,共享廚房行業早已完成了與美菜、叮咚買菜等的對接,餐飲品牌們通過共享廚房的訂貨平臺,基本可以實現效率和成本方面的優化,這也是基于集約化給出的優勢之一。
從餐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即使到了當下,同一商圈內的餐飲品牌們基本都是互為競爭對手的關系,絕對的競爭關系也必然導致多方的集成價值為零,共享廚房的到來就是要改變這樣的低效鏈接,將從業者們都納入一個系統,以實現集成效應帶來的經濟賦能。
這個集成價值從可見的部分來看,它的前端是裝修、設備這樣的軟硬件基礎設施,中端是人員以及人員運營等的產品服務基礎,后端是食材配送、食品安全等,更包括經營中產生的投融資、品牌升級與品牌設計等。有了集成,整個鏈路的成本可以降低、效率也可以提高、經濟更可以升維。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指出,我們確實是提供了場地和系統運營的基礎服務,但這并不是共享廚房能力的全部,熊貓星廚今天的賦能深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其實已經升級成餐飲加速器了,依托加速器的轉型,我們能給餐飲商戶提供從菜品研發、供應鏈、倉儲、物流、加盟、推廣、品牌包裝、運營督導等多方面的全系列服務。
李海鵬表示,從場地經營的角度來看,當下整個餐飲業還是相對分散的,大多餐飲門店對上下游供應鏈需求的議價能力還屬于相對較弱的階段,其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比較高,互聯網的普及度也比較低,基于此,共享廚房的出現就是要試著去打破這樣的傳統慣性,讓小商家們也能享受到集成的優勢與服務。
總的來看,共享廚房做到了給餐飲品牌們提供集成服務,這不僅能優化小品牌們的經營能力,更能降低大(小)品牌們的開店成本,以此提升整個餐飲經營鏈路的生產效率。
談及效率,我們還得聊聊共享廚房對外賣動線的設計,大多共享廚房基本位于商場一層或者地下一二層(也有少數位于商場五六樓,但數量不多),選擇更靠近地面的場地核心在于降低騎手的到店成本。
如果要讓騎手到商場五六樓或者七八樓取餐,這個到店成本就得考慮進去了(比如是否有直梯從一樓直達五六樓,且商場不排斥騎手),也就是說,無論是騎手的到店成本、到店動線又或者是商家的線上運營等,整個生產鏈路都是共享廚房行業需要服務和改革的領域。
有了共享廚房,餐企開店周期可減少90%、開店成本減少80%、運營效率提高20% ?
在筷玩思維看來,如果單從服務屬性的角度,那么“共享廚房”這樣的定義都可能是一個誤解。黃小遞創始人黃獻興指出,其實共享廚房叫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共享廚房帶來的具體價值。
關于共享廚房的價值,我們可以從開店周期和開店成本這兩個角度做論述,傳統餐廳開業通常需要做裝修、梳理供應鏈和運營流程等,傳統的開店周期基本要三十天到六十天不等。
但如果通過與共享廚房的合作,餐飲品牌開一家店在當下僅需四天到五天,共享廚房的賦能體系可以幫餐飲品牌的開店周期減少90%、開店成本減少80%、運營效率提高20%。比如說X幸咖啡、XX鮑魚飯開店為什么那么快?除了這些品牌本身有快速發展的能力以外,共享廚房模式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共享廚房的賦能體系解決了三個事兒,分別是前中后這三端的改革,前端主要是選址,假設有餐飲創業者要做咖啡品類,共享廚房積累了大量的選址數據就可以派上用場。
這個數據可以分析出附近2-3公里的范圍內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咖啡品牌來生存,它應該賣什么樣的價格,更包括方圓幾公里內有哪些咖啡品牌,它們的經營特點有哪些等,這些共享廚房沉淀下來的數據分析都能提供給到即將開店的餐飲品牌們。
前端是選址數據支持(包括預裝修、預設備等軟硬件支持),中端就是合作經營方面的事兒了,在運營的過程中,共享廚房可以給入駐的品牌提供基于大數據圖的運營支持,可以給品牌方分析運營方面的事兒,更包括提供一些代運營服務等。
后端涉及的是以供應鏈為出口的成本優化鏈路,可以通過集采來優化整體的供應鏈效率和成本等,這前中后三端合一就形成了共享廚房行業給餐飲品牌方提供的全流程支持與服務。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指出,共享廚房是一個比較容易被理解的概念,所以這個名詞就被留存下來了,比如國外類似的模式不叫共享廚房,而叫“云廚房”(也是基于容易被理解而落地的概念),但無論叫什么,它的本質都是賦能與孵化以及成本控制等,雖然共享廚房是作為服務的角色,但我們更多的是想要把這個成本管控的能力賦能給商戶。
由此看,共享廚房服務商在行業扮演的是一個賦能與加速器的角色,比如說品牌方入駐進來了,共享廚房系統至少得提升入駐品牌的管理水平、食品安全能力等,這對于供需兩端都是好事兒,它也必然能體現共享廚房作為服務商的可見價值。
在訪談中,從業者們也提及了共享廚房行業的一個新變化,大品牌們開始進到共享廚房場域來了。比如一些過去只做堂食的正餐品牌也在逐步與共享廚房對接,以此來落地一些主攻線上的快餐產品。
李海鵬指出,我們會對正餐品牌進行篩選,但核心不是看它們想經營什么菜品,我們更多的是看它這個產品在外賣平臺的單量將會如何,本質來說,讓入駐的品牌賺到錢比多一個客戶更重要。
共享廚房已然從夫妻店模式進階到品牌店模式,它的未來將達百億體量? ?
到了當下,共享廚房已經是一個世界級業態,但在中國以外,它們并不被稱為共享廚房,從業態差異可見,中國的共享廚房除了提供外賣、團餐等,大多共享廚房還提供堂食服務,而外國的共享廚房,無論在印度德里還是美國紐約,它們基本不提供堂食服務,甚至連堂食的設施都沒有。
對于這種完全剔除了堂食服務的餐飲模式,外國人稱之為云廚房,又或者非常形象地叫它“幽靈廚房”。在疫情之后,主攻外賣的云廚房更是被盤活了,云廚房Faasos、CloudKitchens公司都在疫情前后宣布了數億美元的融資。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指出,中外共享廚房在業態方面雖各有差異,但總體上來講,其實所有共享廚房品牌往后走都會去做幫入駐的餐飲品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幫忙做流量等賦能的事兒,所以,無論是共享廚房還是云廚房,本質都是殊途同歸的。
李海鵬表示,我國餐飲業連鎖化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在熊貓星廚的商戶也大多實現了從過去的創業型夫妻老婆店變成了今天的品牌店,同時有很多品牌店的背后也是夫妻老婆店的群體在運營,他們基于連鎖體系更好的供應鏈來實現品牌化生產。
整個餐飲業因為這幾年供應鏈、物流體系等的發達優勢,大多餐飲品牌的連鎖化率越來越高,這也是熊貓星廚基于服務商這個角度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兒。我們會幫餐飲品牌快速成長,我們希望說“因為熊貓星廚的存在,我們作為加速器可以幫助餐飲品牌快速從零到一、從一到百、從百到千,然后孵化更多的品牌出來,這就是我們過去、當下和未來一直想做和在做的事兒”。
黃小遞創始人黃獻興坦言道,“我認為這個市場非常廣闊,我們在共享廚房領域可以做到百城千店,黃小遞會用五年的時間把整個市場的一些小商家們集約起來,然后讓它們更加標準化、發展速度更加快。我認為共享廚房這個市場還是非常大的,整個市場可以達到百億以上”。
結語 ?
到此,我們應該就明白了,“二房東”這個詞確實不能用來定義共享廚房。那么,共享廚房到底有哪些價值?它的未來到底有什么樣的想象空間?
回到餐飲人的維度,一家門店要落地,這是一個極其麻煩且復雜的過程,其中涉及到轉讓費、選址、裝修、品牌設計、招聘、運營、公關、融資等,無論哪一個環節的弱化、無能或缺失都會影響到門店的具體生命周期。
這中間涉及到了門店的經營成本、經營效率等的管理與管控等,而共享廚房的存在就是來幫助新店解決這些頭疼的事兒。
從開店的角度,“二房東”這個詞確實不能用來定義共享廚房了,如果只是二房東,那么給個租金,服務就可以結束了,共享廚房品牌們如果真想做二房東又何必著手上述提到的這些麻煩的事兒?
從合作的角度,共享廚房的關鍵詞是賦能,無論從成本管控、運營管理、效率提升還是食材訂貨、品牌設計等維度,共享廚房都能給合作的餐飲品牌們提供一定的解決方案。
從價值的角度,共享廚房的關鍵詞是集約,不僅是整個共享廚房商圈的集約,更是整個城市乃至于整個大區或者整個國家領域的集約化賦能,這一來,整個餐飲業才能形成真正的協同效應。
在價值的落地層面,共享廚房還承載著孵化器、加速器的意義,比如當某個大品牌想做一些比較小眾的嘗試,這個成本是可以轉移到共享廚房體系內的。
由此看,當下的共享廚房行業確實到了新一輪的發展期,這更是新一輪的扎根期。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