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各位餐飲人一個秘密:芝士奶蓋茶其實不是喜茶首創的
筷玩思維 · 2019-11-11 15:48:02 來源:紅餐網
現象一: ?
說起新式茶飲,我們第一個想起的是喜茶,喜茶是大家公認的新式茶飲的鼻祖;說起喜茶我們馬上會想起芝士奶蓋茶,喜茶首創將咸芝士奶蓋與天然茶香融合,芝士奶蓋茶成為了喜茶的代言產品。可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訪談視頻,刷新了我的認知,原來風靡的芝士奶蓋并不是我們熟知的“喜茶”首創的,而是另有其人。
訪談視頻中的人是雅茗天地集團的董事長吳伯超,其旗下有6個品牌,其中有兩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仙蹤林、快樂檸檬。據介紹,吳董事長1994年帶著珍珠奶茶落地香港,而后開拓大陸市場,是當年將臺灣珍珠奶茶帶到香港和大陸的第一人。2007到2009年期間,快樂檸檬連續打造了多個爆款產品,例如蛋糕奶茶、盆栽奶茶以及將芝士奶蓋融入到茶中的“巖鹽芝士”系列。
所以事實上,芝士奶蓋是來自臺灣的“快樂檸檬”率先開創的全新品類,喜茶只是作為后來者將其引進。因為結合了當下的熱點緊抓年輕人的喜好,喜茶成功將芝士奶蓋發揚光大,并且在“新茶飲”的浪潮中突出重圍后來者居上,讓芝士奶蓋真正走進大眾的視野,甚至讓芝士奶蓋成為自己的一張專屬名片。
現象二: ?
“喜茶”原名“皇茶”,起源于江門,當時江門還有一個做了十多年的茶飲品牌叫“布維記”,江門地區大概25萬的年輕人,布維記的會員粉絲數就將近20萬,甚至當地還流傳一句話“十個江門人,九個喝布維記”。
但時至今日,布維記依舊屬于地方品牌,沒有走出江門,而喜茶卻發展成為了全國新茶飲的代表。正如海底撈,當初在四川排不上名,如今卻一舉成為全國火鍋的領導品牌。
現象三: ?
前段時間我看了新榜的《中國餐飲品牌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喜茶在餐飲行業的新媒體影響力排名已經到了第四的位置。今年的中秋節,小紅書上有關喜茶應節推出的新品“流心奶黃波波冰”的用戶筆記超過了2萬條,新浪微博上“可以吸的月餅”的話題閱讀量也達3萬。創立7年“喜茶“早已不是純茶飲品牌,它的品牌勢能是很多餐廳品牌難以比擬的。
總結上文提到的三個現象:
1)、芝士奶蓋不是喜茶首創的,公眾(包括我)的認知認為喜茶首創了芝士奶蓋茶。
2)、“十個江門人,九個喝布維記”,在當地基本屬于被壟斷的茶飲市場競爭下,喜茶逆向生長,率先走出了江門,發展成全國知名品牌。
3)、喜茶作為后起之秀,通過7年時間從無名小卒壯大到如今的飲品頭部品牌,新媒體熱度直逼世界級餐飲三大巨頭。
有人疑問,是喜茶特別會炒作嗎?是因為跨區域經營的緣故嗎?還是因為他們選擇的品類本身的可發展空間大呢?其實這些客觀的因素都不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掌舵人的運營思維和執行策略,餐飲人的運營思維不同,導致的結果自然大相徑庭。
有調性的品牌理念、獨特的產品口感、簡約的空間設計、不可思議的排隊規模……這些特點讓打卡喜茶這件事兒成為了時尚,成為了一種人設增強的朋友圈儀式,慢慢地,喜茶就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社交貨幣源自社交媒體中經濟學的概念,該觀點認為:我們平時在公開場合討論的東西,就是代表并定義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會比較傾向于分享那些有助于塑造“高富帥”、“潮男潮女”形象的內容。深究喜茶大火背后的原因,我總結了喜茶在品牌營銷上運營的三個小策略。
策略一: ?巧用“喜歡”公式 ?
這兩年來喜茶頻頻放大招,一推出新品就能引起轟動,其中包括奧利奧波波冰、酸菜魚歐包、石榴養樂多波波冰、流心奶黃波波冰、餐蛋包、出前一丁麻油脆筒等等......
喜茶與益力多聯名推出的一款石榴養樂多波波冰,被網友戲稱為“巨型益力多”,其新穎的外表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到店打卡。用5瓶益力多大小的超巨型Size益力多杯裝滿一杯波波冰,捧著走在大街上著實又酷又有型。喜茶討巧地選擇了與陪伴90后長大的益樂多聯名,又不乏推陳出新地將杯子做到了XXXXXL的大小,并以此打出情感懷舊牌:我們長大的同時,益力多來到喜茶也“變大”啦,在保留情懷的同時又充滿新鮮感。
今年的中秋,喜茶再一次腦洞大開,推出可以喝的月餅“流心奶黃波波冰”。它抓住大部分人對月餅的情懷,選用最經典的流心奶黃口味,在保留月餅味道的基礎上做出奶昔的口感,酥酥脆脆配合奶黃冰沙,將月餅玩出新花樣,讓消費者大呼驚喜,紛紛甘愿為它掏腰包。
推陳出新又出其不意,只能說喜茶的腦洞,我們不得不服。仔細分析后我們發現,其實喜茶在新品開發上運用了一個小策略:巧用喜歡公式,喜歡=熟悉+意外。 ?
90后、00后是當下消費的主力軍,這部分消費群體獵奇心特別重,對新鮮事物的敏銳度也高。但感興趣歸感興趣,說到要掏腰包,很多人又不愿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損失規避”的心理會讓人有意識規避完全陌生的東西。
所以最容易被人們接受的,往往是在陌生和熟悉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熟悉+意外”經過化學反應產生的“喜歡”,是喜茶的推新原則。打破固有的腳本,用“熟悉”懷舊的情懷加上讓年輕人“意外”的新鮮特別,成功地抓住了消費者的關注,也就沒有理由不成為它的忠實粉絲了。
喜茶善于抓年輕人的“喜歡”,結合“意外”的創意,慢慢觸達到更大體量的目標消費群,今天我會因為喜歡阿華田口味成為喜茶的客戶,明天你會因為是酸菜魚愛好者成為了喜茶的客戶,明天他會因為其他“熟悉的味道”成為下一個喜茶的客戶。
策略二: ?創造附加值 ?
如果你有空去到喜茶的門店,可以細心觀察一下,喜茶的消費者中有90%的人買到飲品后第一個動作是拍照發朋友圈。拍照行為的背后邏輯是什么?
上文提到過社交貨幣這個詞,其實“喜茶”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除了是一杯飲品,還附帶一種社交功能。對新品的打卡是自己緊追潮流的表現,很多年輕人通過喜茶“找同類人”,提供年輕人公共的社交貨幣是喜茶給消費者提供的附加值。
我們總說要創造餐飲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究竟作用在哪呢?
消費心理學有這么一個名詞:心理賬戶。由于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個體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
舉幾個例子,讀書的時候為了送給喜歡的女生一只讓她心儀已久的G-SHOCK手表作為生日禮物,愿意每天吃3.5元的泡面來一點點攢那1000元;長大了,計劃去海外旅行,會提前兩個月省吃儉用,就為了去國外能瘋狂買買買;很多人在成為父母前花錢如流水,卻在有了孩子后,一年可能都不舍得給自己買兩件衣服,卻經常給自己的小孩換新衣新鞋。
大家花錢有很多目的,不同的目的,大家愿意花錢的數量不同。
當今年輕群體在選擇消費時,不僅僅只關注產品的本身,更關注除了產品本身以外所附帶的價值。年輕人愿意掏20多塊錢買喜茶,大多數并非真的口渴,而是為社交賬戶買單;花158元請心儀的女生到清吧喝杯B52,并非愛喝酒,只是在為自己的情感賬戶買單;我花了不下10萬元去參加各類的商學院的學習,并非是我真的多有錢,而是我為我的發展賬戶買單了。
讓顧客選擇你,不是簡單的事兒。愛爾蘭詩人羅伊·克里夫特有一首詩標題為《愛》,里面有一句我經常引用的話“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很顯然,當下的消費者選擇你不光光是你好,更加是因為我消費你時別人怎么看待我。
餐飲業發展至今已步入新時代,高度競爭成常態,市場已由藍海轉向紅海,比拼的不單單是產品,更多是附加值的競爭,是客戶心理及行為研究的競爭,經營者應該多思考消費者除了填飽肚子外,還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了解目標人群的內在需求是當下做餐飲的入門課。
需求是消費的核心,消費目標是實現需求的一種方式、一個途徑或者手段,消費行為是具體的操作過程。
策略三: ?緊抓目標人群 ?
現如今的喜茶其實不再只是一家單純的茶飲店了,“喜茶”這個品牌的存在代表的就是一種年輕人的文化,它能在那么多茶飲品牌中脫穎而出,其關鍵在于敏銳的客戶洞察力,并且通過正確的方法抓住了目標人群(年輕人)的眼球。
相比之下,傳統的餐飲人往往只站在了自己的位置去思考問題,想的都是:“我覺得這樣的裝修更好看、我覺得這個配方更美味、我覺得這樣的菜單更吸引人”,卻沒有站在目標消費者去思考問題,這樣的餐飲改革無論改多少次都是注定無法成功。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你覺得”是次要,“我覺得”才是主要。
你的競爭不是對手,而是客戶的選擇。喜茶能夠持續火爆且受資本市場青睞的所有成就,歸咎一點就是找準所要服務的目標客群,并不斷研究他們。
喜茶曾對外宣傳其產品策略:年輕人喜新厭舊,喜茶就陪他們花樣百出。因為深諳年輕人的內心,所以喜茶一直不斷推陳出新,無論是產品還是年輕人喜歡的各種潮流周邊都頻頻更新。據統計,單單2018年這一年,這“不務正業”的品牌一共推出過69次、100余種周邊產品,包含30個聯名系列。
很多人涉足餐飲市場,認為中國有著龐大的客群,甚至覺得13億人口都可以是你的客戶。但關于吃這件事兒眾口難調,你想做的客群越寬,你的實際客群就越窄,因為誰也不買你的賬,因此在做項目設計前期必須定位清楚你究竟要做誰的生意。你可能不知道,海底撈的每家分店會根據商圈輻射的目標人群不同,而去調整提供給排隊顧客的零食和服務項目。
人群定位會影響你的價格結構、營銷策略、服務觀念等多個方面,同時也會影響你的獲客成本。
一旦確定好要服務的人群,就要花心思去研究他們,研究目標人群的需求和規律,比如中學生群體,集中消費時間段為中午和下午放學時間,中午消費集中為簡餐,簡餐最好能與冰凍的碳酸飲料搭配為套餐,下午放學則主推小吃;女白領這類客群的消費規模一般以2至4人為主,因為她們的消費大多會帶上家人或者友人,故定位客群為女白領的餐飲項目應設置4人餐桌為最優配置。
啟動餐飲項目時,除了要選擇好賽道(品類),也要做好客群定位,然后想辦法給他們提供一個最適合的用餐環境和產品,并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讓他們心甘情愿為你買單。
總而言之,在當下這個社會做餐飲,不管你的產品好不好,只要客戶認定你是好的,那你就是好的。不要再說“我覺得我的產品很不錯”,盲目自嗨、一味的本位主義只會讓你輸得一敗涂地。
芝士奶蓋不是喜茶首創的,重要嗎?品類市場被龍頭品牌壟斷,會影響發展嗎?作為后進場者,面對眾多大牌,壓力大嗎?喜茶就是通過一個個小策略出奇制勝,完成一步又一步的進階。
都說餐飲難做,人面對困難和失敗往往會歸咎外因,房租太高、人不好管、食材成本過高、資本寒冬......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更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從2015年起中國餐飲業高速發展,才短短幾年時間,我們都還小,只不過是中國餐飲成長路上的小插曲。現在中國不管哪個行業都在蛻變、化繭成蝶,能夠進化并適應市場的留下,不適應的淘汰。
每個時代將會塑造新一批英雄,大品牌成功的路不可復制,掌握成功的小策略才是王道,因為有時候,學會登頂比登頂更重要!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