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餐飲風雨路,魚頭泡餅增量市場可觀,旺順閣二次創業正當時
趙娜 · 2017-08-30 13:43:30 來源:紅餐網
本月,旺順閣魚頭泡餅第26家店落戶北京北苑路甲13號上品+3層,這已經是今年旺順閣餐飲集團推出“合伙人模式”擴張品牌后,開的第7家新店。
魚頭泡餅,這個最初由旺順閣自創的菜品,至今成為代表京派宴席菜肴的一道名菜,整整經歷了18年。而這其間,旺順閣也完成了從大眾餐廳到商務宴請餐廳、再到高檔大眾宴請,并回歸社區商圈定位和業態的演變。
“名店”旺順閣+“名品”魚頭泡餅的品牌疊加策略,打造出的超級大單品“魚頭泡餅”,快速實現了旺順閣的品牌化發展。
隨著中國餐飲消費市場風向不斷更迭,旺順閣逐步梳理出的品牌定位和核心產品體系,則比較完整地展示了單品聚焦型中餐館的發展思路。
筷玩思維分析認為,如今的旺順閣也面臨許多老牌餐飲都會面臨的問題,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旺順閣開始了大幅拓店的戰略擴張,壓力和張力都在這個最合適的時機,促使這個品牌走向更大、更有挑戰性的的市場。
對于旺順閣創始人兼總裁張雅青來說,不論在北京大本營,還是在外省,魚頭泡餅的市場大有可為,如何把積累了近二十年的品牌力、產品力、運營力在這一兩年中爆發出來,是眼下需要她著力去做的。
產品為王永不過時
打造獨有飲食文化,保證核心產品出品,合理制定菜單結構守住老顧客
在專訪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女士之前,筷玩思維記者就看到了眼下旺順閣使用的4月份剛剛調整過的新版菜單。可以發現,從菜單裝幀到內容結構的種種變化,都是圍繞著“魚頭泡餅”而來的。
鳙魚魚頭肥大,是南北方吃魚的首選品種,旺順閣把魚頭放在菜單封面上,翻開菜單則能看到大魚頭“水庫有機野生”的產地身份,以及魚頭每個部位的營養美味,對于老客人來說是溫故知新,對于新客人則輕易就勾起食欲和健康感。
旺順閣的一套魚頭泡餅的六步吃法:魚劃水、魚唇、魚眼、魚腦、魚肉,最后是泡烙餅——這些步驟和含義,讓到旺順閣吃魚頭已經不是家常的魚頭,而是體驗一種飲食文化。服務員在餐前也會按這個步驟向顧客講解一遍,同時把魚分好,這不僅是持續的市場教育,關鍵是要讓顧客體驗到商家對這道菜傾注的愛和執著。
僅魚頭泡餅就占營業額的50%、點單率高達90%、每年銷售300萬斤、銷售額達幾個億,這樣一個以一道招牌菜而立的商業模式,讓旺順閣活下來、立足、擴大知名度乃至在國八條頒布后依然堅挺。
商業模式成立也促成了新品類的成立,以及消費模式的成型——客人基本都是沖著魚頭泡餅而來,一份魚頭泡餅搭配幾個小菜可以滿足2到4人的日常正餐、親友聚餐,再搭配幾道大菜則可以組成一桌10人的體面宴席,自由搭配,豐儉由人。
但這種眾星捧月式的菜單結構,最大的危機就在于一旦招牌菜品出品不穩定,顧客的體驗就會直線下滑。
張雅青也十分清楚這一點,她在魚頭泡餅這道主菜上傾注了大量精力。在企業內部,張雅青定下了常規的出品檢測規矩,每半年舉辦一期“魚頭泡餅比武大賽”,組織幾十人進行盲評,同時也讓各店的團隊到彼此門店交叉吃自己的菜品。
此外,隨機抽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張雅青時不時會到門店去檢查出品,她只要一看一聞,憑著魚頭的色澤狀態、香氣味道,就知道哪道好吃哪道不好——用她的話就是因為“吃過太多好吃的魚頭泡餅,聞到看到吃到的三種感官已經統一”,而一旦出現不統一,那就一定不會好吃。
張雅青認為,人往往都有惰性,需要持續管理,不過有“管”還要有“理”,管是鞭策督促,告訴員工怎么做是對的,理是再回來檢查。所以靠這種固定和隨機的檢查機制,從廚師長到經理,從服務員到領班,門店上下對“味道”這根弦,都是繃得緊緊的。
而至于其他菜,張雅青的思路是,主菜決定菜系和整體定位,但并非只能有一種菜系,西餐、海鮮、家常小炒也各有幾道精選菜品,最關鍵還是要滿足客人的不同需求。
旺順閣四季菜單輪換推陳出新,給主菜單提供“炮彈”,通過一年數據的盤點把菜單重新更新一遍,受到顧客歡迎、得到市場認可的新口味會加到主菜單中。
菜單里有一個隱性原則——絕對重視老客人的口味——10大必點菜雷打不動,但卻并非都是大菜,也有蘿卜干這樣的小菜,但卻因為客人經常點而列位十大必點菜,持續吸引顧客。
大店模式怎么改才能輕裝上陣?
砍面積、砍人工、砍菜單、進商超
從菜品到菜單,可以看到這個餐飲老品牌的歷久彌新,而企業本身的大店、老店的基因并沒有變,這也讓旺順閣面臨許多大型傳統餐飲品牌同樣的問題。
旺順閣早年發展時期走的是中高端宴請定位,店面多選擇面積超過千平方米的街邊店。而經歷過“八項規定”出臺后旺順閣主動調整定位,將人均消費從以往的近300元下調至現在的130-150元,同時在開店上也放緩了腳步。
作為見證旺順閣轉型的商超樣板店的常營店,營業面積僅524平方米。對于曾經面臨過的困境,已經順利轉型的旺順閣對大店模式無疑持有發言權。張雅青認為,砍面積、砍人工、砍菜單、進商超,這四個動作是必須要做的。
1)、砍面積
旺順閣也曾經走過彎路。張雅青總結曾經推出的新品牌“椒瀾”最終的關店,最大問題就在面積上。
這種面向白領消費群體的時尚餐飲品牌卻開到了千余平,使用的是和魚頭泡餅一樣的優質原材料,人員待遇也和旺順閣一樣高。但人均消費只有魚頭泡餅的一半,這就導致椒瀾的出品、口味、環境、品質和價格都讓顧客滿意,但卻是月月虧,不得不關。
“老店持續增長乏力,業績下滑,又沒有很好的辦法開新店,餐飲業四高一低,人工、材料都漲得厲害,餐飲人得拋棄固有的門店思維,該砍掉的砍掉,該租出去的租出去,該轉型轉型。”張雅青說。
高房租在近三年持續困擾新開的餐飲店,但對于手握大面積租約的老店,則暫時沒有體現出壓力——這些租約是五年前就簽下來的。
而從國八條到現在已經五年時間,那批低租金租約即將到期,一旦到期就面臨著租金漲到當前市場價,企業壓力陡增。
旺順閣早已開始行動,其部分大店如北京財富中心店、順義店和大望路店,都在根據運營需要優化面積。店面越小空置率越低,中午能坐滿,晚上能翻臺,用的員工也少了,人效和坪效雙雙提升。
從服務角度,面積大了服務人員就要增多,否則客人坐滿服務就不到位,坐不滿人員又會閑置,效能低。
2)、砍人工
人效要達到最高,就得從總部到門店都精簡人員。同時,人員的合理利用對提升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旺順閣要求門店必須要有10%的小時工,小時工增加,固定工同時要減少。
3)、砍菜單
老店往往積累了許多菜品,一本菜單有200道菜甚至更多,但并不是客人有那么多需要,而是沒有一個特色產品給客人提供。
張雅青認同如今特色爆品、單品思維的理念,這些新的提法其實并非新生事物,旺順閣正是以魚頭泡餅這個特色爆品起家的。
對于菜單越來越長,她認為這是由老板情節導致的——總吃自家菜,想要創新,老的不丟新的又加上來,菜單就越來越多。
菜品多意味著原材料準備得多,而往往有些菜一天賣不出去10份,材料就要積壓自然不新鮮,造成菜品不好吃、賣不動的惡性循環。
餐飲老板要不忘自己的發家致富之本——“開始做第一個飯館是怎么成功的?自己的看家菜是什么?點菜率最高的是什么?得把這些事揪回來。”同時,張雅青認為,看什么火就干什么,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就會造成菜單同質化。堆砌菜品、沒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抄襲,對于品牌則更加危險。
對于中餐正餐,張雅青給了一個參考:300平米以下的店可以上約30-40道菜,300到500平米的店大約50-60道菜。圍繞著精簡的菜單把自己做大做強,才能把品牌傳播出去。
4)、進商超
環境、人效、材料新鮮,這些是做餐飲的核心法則,而在當下,進入商超也成為大型餐飲門店轉型期重要的決策,可以同時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筷玩思維了解到,目前旺順閣正推進在萬達廣場華北區的入駐。張雅青認為,綜合型商場為餐飲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全方位的,會從營業執照、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監督管理,這樣萬達整體的商業環境更好,房租自然也會相對高一點。
入駐商超的租金的確比街邊店貴,但這也導致了沒有浪費面積——因為房租貴,老板不會多租,并且盡力提升效能——比如旺順閣的新店樂多港假日廣場店,周末翻臺可以達到七八次。
一切都源于定位
面對市場變化不斷重新定位,外賣要做但不可本末倒置
在中央八項規定推出前,國內高端餐飲生意好做好賺,各大品牌都想入局分一杯羹。當時旺順閣也定位于高端,經營的品類有高端的海鮮廣場,中高端的魚頭泡餅店、火鍋店、商務會館等。
而八項規定之后,高端市場迅速萎縮,張雅青立刻調整定位:砍掉海鮮,主營魚頭泡餅,讓旺順閣率高端品牌之先向家庭宴請市場延伸。
從此,魚頭成為菜單的核心主推,并按照重量分為三級,其他菜品則下調為親民價格,魚頭銷量因此翻了3-6倍,利潤大幅增長。
不過,當初的“魚頭泡餅旺順閣”的定位不夠清晰,之后“大魚頭,不容易吃到的美味”成了新的定位,強調了旺順閣魚頭野生的特色,同時也點出了菜品稀有和味道。
而現在,旺順閣已經啟用了新的Slogan,也就是新的定位——“魚頭越大越好吃”。新定位語句更精簡,用詞更樸實,把“我們有大魚頭+我們的魚頭好吃”這兩個概念都植入進去,同時還有一種鼓勵顧客嘗試更大魚頭的召喚感。
定位于“商務宴請的低端,家庭宴請的高端”,也意味著旺順閣一直都在中餐堂食正餐上花費主要精力。而中餐正餐很難實現的外賣業務,旺順閣也進行了嘗試。
張雅青告訴筷玩思維,其門店的外賣業務從不到1%-2%,現在已經上升到8%-10%,新開的達美店,外賣業務則要求達到30%。
門店還專門為外賣打造新的菜單,比如炒餅,適合外賣同時也和主營餐品“餅”相關,市場反饋不錯,這樣更精細化、更適合外賣的外賣菜單還在持續打造。
但張雅青也明確表示,不會專攻外賣。現烹現吃,吃“鍋氣”,是中餐飲食文化的基礎,也是中餐經營的基因,旺順閣的中餐正餐定位,決定了外賣只是錦上添花。
對于一些中餐正餐品牌全力放在外賣上,她并不認同:面對增長壓力寄希望于外賣來彌補,并不能解決中餐廳面積過大,客流量不足這些本質問題。
而過度注重外賣卻不注重提升菜品服務,客戶體驗不好;外賣業務增長,主營業務下降,則成了本末倒置。
關鍵是,外賣的消費場景決定了其客單價有限,想靠外賣拉回銷量也是很難的,企業仍然難以逾越根本性的問題。對于中餐傳統老店,外賣使門店的效益提升,必須要做,但堂食門店的外賣和堂食倒置絕非好的現象。
而對于像旺順閣這樣的中端消費,外賣服務定位于“是堂食向家庭用餐的延伸”,是一個比較符合企業整體品牌和經營方式的定位。
拓店期供應鏈如何支撐?
自有主材直采基地,借助第三方供應鏈提高配送效率
從定位上也可以看出,旺順閣已經完成了扎根北京市場的目標,開始依靠優質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逐漸走出去。目前旺順閣已在西安、青島分別開出第一家跨區域門店。
旺順閣還將在近年不斷新開店面,而在持續擴張的背后,供應鏈的支撐必不可少。
18年來,旺順閣最主要的原材料魚頭一直是基地直采直供,目前,已經和杭州千島湖、撫順大伙房水庫等搭建起穩固的直采鏈條,從源頭控制,開始養魚的時候就把控,從魚苗、水質,加工、捕撈過程,全流程監督。
旺順閣和養殖基地的合作已經不僅局限于一紙供銷合同,最新在河南鴨河水庫又建了新基地,旺順閣不僅給基地訂單,還給它投資。
現在旺順閣的大宗原材料都是以這種“深度合作”方式操作的。比如面粉的直采,選擇的是內蒙巴彥淖爾河套面粉廠,“他們有很好的產地和很好的加工廠,但品牌力不強,我們給他投資,成為股東,面粉等級達到可以給旺順閣銷售,也可以給其他企業銷售。這樣我們既監控了面粉的品質,成了股東后還帶動了經濟效益。”張雅青表示。
旺順閣一年全國銷售魚頭300多萬斤,哪家供應鏈公司的供應都滿足不了,所以必須由自己控制。主材的采購是集團直采,但倉儲和物流都交給了蜀海。
初加工的魚頭從基地直接進入蜀海的倉庫,蜀海按照旺順閣的訂量發到各個門店,“買還是我買,存在你那里,你配送給我。”
而蔬菜類原材料則跟康安利豐合作,解決凈菜和半凈菜的供應。不建倉庫不建物流,這種方式既能控制效率,又能保證品質,同時還降低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
其他配料則和京東合作。去年11月京東宣布開放物流服務系統后,旺順閣作為首批跟京東合作的餐飲企業,可以以批發價采購,集團拿出一個名錄,門店根據需要下單,由京東送到門店并每月結款。
張雅青認為,餐飲企業建超大的供應鏈支持系統,投資過重;供應鏈體系建起來但門店沒有開出那么多,前面掙錢后面虧錢,經營風險大。而跟強大的供應鏈合作,參與聯合集采,企業拿到了全國最低價,品質還能提升。
借助這種在不擴大現有供應鏈設施的前提下搭建供應體系的方式,旺順閣得以實現了零庫存、低周轉期、高效率的目標。通過供應鏈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最終實現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穩定快速的復制。
擴張速度如何把控?
繼續在北京開直營店,外部拓張選擇加盟模式
在積累了產品、管理、品牌、供應鏈四大核心優勢后,旺順閣在今年開始快速擴張。
過去18年,旺順閣在北京穩步發展了18家門店,而在今年年底,則要加速發展到超過30家,到2018年50家,將旺順閣的連鎖店開到全國各地。
同時今年旺順閣正式進入商超,最近在跟萬達推進進駐事宜,一旦合作展開,旺順閣借助萬達在全國的布點,拓店效率會大大提高。
盡管如此,張雅青還是保持相當的謹慎:“每開一家店都如履薄冰,沒有說開一家店就能百分百成功,但要百分之二百地努力讓它成功。”
在新開的門店中,商超店與街邊店的比例基本為2:1或3:1。張雅青認為,街邊店是中國人傳統就餐場地,只要場地合適,各項手續都可以的情況下,不放棄開街邊店,不過單店面積會減小,原來最小的都要一千多平米,現在一般是七八百平米,甚至六七百也可以開。
在北京的新店,張雅青則推行了“合伙人模式”。
于8月20日開業的上地店,是今年繼海淀的圣熙八號購物中心店和門頭溝店、朝陽的達美中心廣場店、豐臺的資和信百貨店、朝陽的酒仙橋店后,第6家“合伙人模式”連鎖店。
而采用合伙人模式的初衷,則是希望核心團隊能夠持續發揮最大能量。對于合伙人的甄選,張雅青最終選擇的大都是從基層做起、在旺順閣有著多年工作經驗并有創業能力的老將。
而北京外部市場則采用加盟形式。繼西安區、青島區后,今年又開了蘭州區、天津區,之后在河北、內蒙等和北京很近的地方都會陸續布局。
對于加盟商,旺順閣同樣會精挑細選,選擇標準是有餐飲經驗,最好是現在還干餐飲想轉型的。
旺順閣提供給加盟商各種管理手冊將近38本,還有大量視頻培訓資料;加盟店主要的管理人員、廚房人員,都要到旺順閣總部參加兩個月的培訓;加盟商使用的供應鏈體系,直采的價格,都和旺順閣是一樣的——用張雅青的話說,“加盟旺順閣實際上是買了旺順閣18年積累下來的一套體系和經驗”。
結語
眼下,旺順閣不缺硬實力,有核心產品,有團隊,有品牌,高速擴張開啟后,新店的各項經營如預期一般穩中有升。然而張雅青卻一直在強調:別認為過去成功就會一直成功。
經過商超店模式、合伙人模式的磨合,以及供應鏈建設逐漸完善,擺在旺順閣面前的是巨量的市場空間。而最讓這位管理者感到緊迫的,則是如何在一個地區讓老百姓深入地了解品牌,知道“你是誰”。
“這個過程太難了,我們自己總認為旺順閣在北京很知名,真的推開門去問,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品牌。”可以看到,即使是像麥當勞、星巴克這樣世界級大企業,到現在還是在持續做品牌,做宣傳。
因此,今年旺順閣也會持續加強品牌方面的宣傳,從Logo到宣傳物料,再到店面整體設計,旺順閣都投入巨大精力,為的是把品牌和產品介紹給更多顧客,讓品牌成為想到這個類型時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即品類等同于品牌。
“人叫人不來,菜叫人自然來。怎樣讓客人嘗到我的菜是關鍵的第一步,人來了才有機會爭取讓他第二次再來”張雅青說。
如今,魚頭泡餅的市場逐漸變大,越來越多門店把魚頭泡餅加入菜單,也有主打魚頭泡餅的其他餐飲品牌,更有外地餐廳直接山寨旺順閣。
對此,張雅青的看法是:品類強大才有品牌的強大,品類大才有品牌老大。旺順閣雖然是魚頭泡餅的開創者,但愿意跟同行一起把魚頭泡餅做大做強。
在定價、選品方面,旺順閣已經圍繞魚頭泡餅制定了一系列標準,這些標準也成為這個品類的標準。品類上則不斷創新,如開發了番茄味、咖喱味、麻辣味、魚頭佛跳墻等多個口味的魚頭泡餅,以此來滿足大江南北的顧客,引領魚頭泡餅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強認知。
筷玩思維認為,今年旺順閣拓展迅猛,看到旺順閣的成功后也會有更多跟進者和競爭者,但最大受益者則是顧客,以及魚頭泡餅這個品類,理性發展后的擴張與良性競爭才能使品類持續受到市場歡迎,無論頭部品牌還是中小餐廳,所有玩家都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筷玩思維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