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要做好一家賺錢的餐廳,先讀懂菜單背后的秘密

壽文彬 · 2018-05-08 09:32:23 來源:紅餐網

很多人在實際經營中,往往都低估了菜單的重要性。有些餐廳一直盈利能力不強,其實跟菜單是有很大關系的。

通常一張菜單上面需要包含:

品牌名 ? ? 品類名 ? ?廣告語

產品結構分類 ?? 產品權重配比 ? 拳頭產品推薦

產品命名 ? ?產品定價 ? ?味型介紹

菜單結構設計 ? ?色彩設計 ? ?圖片

企業榮譽 ? ?信任背書等等信息

實際上每一個信息背后又都在扮演著不同的任務。菜單只是最終呈現的載體而已。

然而,在一些餐飲小白眼里,菜單可能就是一個點餐紙質工具,僅僅只是把這上百道菜的信息羅列上去了就可以。

還有些可能是臨開業還一兩天的時候,才想著匆匆忙忙的隨便印制下菜單。即使后期找了廣告設計公司,也只是想到到美化一下的作用。

有些可能因為自己不懂,被制作菜單的供應商忽悠,一份點單工具搞得像百科全書一樣。還不以為然。

還有一些情懷滿滿的老板,禁錮不住滿腦的創意,以至于菜單上還充塞著各種萌萌噠,卡哇伊等得瑟和炫耀。

其實,很多現象都是舍本逐末的廢動作。

為什么?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

餐廳為什么需要菜單,菜單的功能和本質是什么 ?? ?

1.對于消費者來說,菜單是消費者的點餐地圖。

2.對于門店來說,菜單是門店的最高運營統帥。

3.對于企業總部來說,菜單是單店的盈利結構模型。

為什么?

我們是經營者同時自己也是消費者,也經常出去吃飯。所以,先把思維切換到消費者就餐體驗的視角來思考一下。

比如,有四個新消費者通過線上營銷推廣信息,或者被你的門頭海報等信息吸引進你的餐廳。

你的服務員安排入座后會遞上一份菜單。

這時候消費者是需要通過你菜單上的信息,來完成整個點餐的任務。

消費者的整個點餐流程可以分為:搜索、識別、篩選、購買等信息決策。

假設你的餐單上有80個SKU,這四個消費者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判斷點4-7個菜。也就是說,菜單上剩下這73道菜他們是點不到的。

而這幾個消費者下次是否回頭復購,是依據他們對當下點的這幾道菜所獲得的體驗來決策和評價的。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市場。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他們不可能每家店菜單上這上百道菜都全部體驗一下,最后再篩選出有哪幾十道菜是他們喜歡吃的,以后再來你這吃飯就專門點這些菜。通常情況下,他只會給你一次機會,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在這一次機會里超出他的期望值。爭取讓他回頭。


所以,菜單的功能是什么?


對于消費者來說,菜單是消費者的點餐地圖。

地圖的本質作用就是協助和引導消費者點到他們喜歡吃的,或者門店最有自信,滿意率最高的拳頭產品,讓消費者有一次美好的體驗,從而增加對你餐廳的好感和回頭率。

所以,

1.你把菜單設計的各種創意和炫耀,用各種浮夸的豎版和繁體字,實際上只是在地圖上設置識別障礙物,增加消費者的識別障礙。

所有傳達信息載體的工具都逃不脫這個底層規律:信、達、雅。設計的本質是整理消費者的閱讀次序。 你要讓消費者看菜品介紹而不是去看你的設計。

2.即使你在菜單上放兩百道菜去給顧客挑選,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給顧客造成決策癱瘓,延長了消費者的點餐時間。

人的天性是懶惰的,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沒有誰愿意花十幾分鐘,在你這幾百道菜里捉迷藏。如果這次體驗的不好,他就只會給你一次機會,即使你剩下的這193道菜做的再好,也只是呆在廚房的冰箱里。

3.有時候顧客給的一些差評帶來的客源流失率,可能真不能完全怪你廚師手藝不行,是你沒有從本質入手,沒有規劃好產品結構,沒有畫好這張點餐地圖,沒有引導好消費者的點餐路徑。

我們再切換一個思維角度來思考一下。

我們都知道海底撈210家店,一年干了100億的營業額。 ?

請問這100個億靠什么賣出去的? ?

都是通過一張相同的菜單賣出去的。

假設他菜單上有100個產品,那么個產品的平均年產值就是1個億。

這張菜單上面每道菜該排什么位置,該賣多少錢。都是有詳細的精算,因為背后決定了要配備什么樣的供應鏈,多少人力,以及什么樣的廚具設備和餐具。

同樣你也可以算算你一年的產值,再算算你每個SKU的年產值。

你每天做這一兩萬的營業額,也都是通過這張菜單賣出去的,你門店所有的服務員、阿姨、廚師,他們一天干的所有活都是圍繞這張菜單來轉的。

菜單上加了增加了什么品種,,就要加工作量,加餐具,廚具冰箱設備,技術人員等;菜單上減了什么菜,很多餐具設備都要搬倉庫,甚至都可能要人員重組。

菜單的本質是什么

對于門店來說,菜單是門店的最高運營統帥,決定著整個門店的運營成本和工作效率。

我們再切換一個思維思考一下。

假設你現在有二十家店,你要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

很多人會想到開源,營銷推廣,加產品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做外賣,延長經營時間,做外帶,新零售,打破時間和空間邊界。

實際上這些都是末端的行為而已,治標不治本,誰都會做。

首先,營業額和產品數量沒有一點正向關系。

比如,小楊生煎月銷售70萬SKU不超過10個,喜家德400家店水餃只有六款,麥肯一天賣十幾萬,也就賣個薯條漢堡20多個SKU。

(喜家德菜單)

如果是加產品就能提升營業額。那SKU擴充10倍,業績也能提升10倍么?

營業額和面積也沒有關系 ,比如喜茶月銷售過150萬不過100平。而很多餐廳營業面積過大,坪效過低,實際上每塊地板磚每天都在燒錢。

即使加大力度營銷和延長經營時間,或者開創外賣和外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這些動作同時也分散了企業資源,增加了運營成本。并且你一件事都做不好,就能同時做好幾件事?

決定營業額的直接關系,是產品的變現能力。

也就是產品的效率,也叫品效。

品效的高低,代表了產品的市場正確度。

對于品效的關注,決定了企業有沒有未來。

品效越高,產品力越強,盈利能力才越強,企業才有未來。

不關注產品力,而把業績提升寄托于拓展銷售渠道,就好比一份工作做不好,就多打幾份工就能有出息一個道理。這是一個做寬不做深,自尋焦慮的動作。

提升營業額的正確做法是提升品效,只有重視品效,大家才會從“數量”切換到“質量”,從加產品進入“改產品”的提效通道。

因為人效和坪效都是由品效決定的。

品效低,代表使用過高人力,過大面積的同時,生產了變現能力低的產品。

人效就是每個人為經營創造的營業額;

坪效就是每平米為經營創造的營業額;

品效就是每個產品為經營創造的營業額

大家有空把自己的產品銷售數據打印出來,多總結分析一下,你會發現一個學霸大于一百個學渣。你會發現你的產品效率,依然還有很多能改善和優化的空間。

所以,對于一個企業總部來說,不是要產品多,而是要產品賣的好。菜單上面不賣什么比賣什么更重要。因為產品效率的背后是顧客的滿意度和復購率,這些同時又代表著單店的運營成本結構,和門店的盈利結構模型。

菜單的底層邏輯

回到開頭,重新總結梳理一下。

1.菜單是消費者的點餐地圖 ,設計菜單是設計消費者的點餐邏輯。所有的信息載體都逃脫不了信、達、雅這三個字。

設計菜單之前是先規劃菜單的整體結構,菜單設計跟做ppt一個道理,先有結構后有設計。

菜單結構就像做土胚房,菜單的設計只是在土胚房上做精裝修。

所以,一本菜單上這么多信息。規劃菜單絕這件事老板必須自己把關。餐飲行業不缺技術,管理和設計 ,缺產品經理,缺真正有用戶思維的產品經理。

2.菜單結構的背后是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的本質是排兵布陣,包含了產品的分類和主次排比,主推產品是什么?輔助產品是什么?什么產品是帥,什么產品是將,什么產品是兵,該上哪些產品不該上哪些產品。為什么要上這些產品?以及如何定價。

這些才是整本菜單的核心要素,

產品結構就好比是一部電影的劇本,大家經常看一些大牌明星拍出來的爛片。本質上就是劇本結構有問題。劇本不好,再好的演員也出不了彩。同樣產品結構不好,爆品就被一群豬一樣的隊友拉著出不了頭。

3.產品結構的背后是爆品研發打磨。

爆品不是大家嘴上的概念,他是一種信仰。他代表著產品的效率,代表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代表著企業的未來。而爆品打磨的背后又代表著切什么品類,產品如何定位,如何創新、包裝、定價,供應鏈等等。這些又都是建立在客群結構和消費者需求洞察,競爭市場分析,自身優勢和銷售數據等幾個維度的洞察和迭代進化出來的。

4.產品結構和價格結構同時又決定了需要配備什么團隊和資源。

產品結構決定了產品效率,產品效率又決定了你的門店的業務結構和成本結構。

而業務結構和成本結構逐漸清晰后,又會影響到未來開店的投資結構。投資結構清晰,就可以逐漸把開店節省下來的資金,更多配置在容易創造價值的部分,使資源聚焦形成合力。

而這些背后又代表整個門店的盈利結構模型,決定了單店的模型能否復制和擴張,決定了能否支撐整個企業戰略上良性增長。

所以說,戰略、商業模式、拳頭產品、產品研發。產品結構、菜單結構、菜單設計,這些事都是一件事。 以終為始,一線貫穿,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的事。

菜單建議

最后給到一些關于菜單上的幾點建議。

  1. 菜單設計除品牌信息和符號外拒絕多余信息。 很多菜單之所以亂都是因為經營者缺乏用戶視角和結構思維。這兩個原因是很多餐飲人的致命硬傷。

  2. 菜單上的主推產品 一定要有圖,要高清,要直接說出購買理由。同時主推產品不能自己想當然,要根據市場分析,數據分析,還需要對產品包裝和升級。

  3. 不要用廚師的思維去對菜單分個十幾大類,要切換到消費者點餐場景進行菜單分類。 產品命名盡量說人話。

  4. 菜單上每個分類的主推產品就是你的主推產品結構。 每個分類的主推產品也要有圖。主推產品的組合,不要超過設定的人均。因為一個新消費者走進你的店,不知道點什么菜的時候,通常他都是直接點你每個分類的主推菜。

  5. 決定一個產品的去留,就看它的毛利和操作復雜度以及有沒有拉低平均品效。 通常日品效大于500元的產品進入熱銷區,日品效低于100元的產品進入危險區。

  6. 不要總認為自己的產品做得很好,因為當你認為自己產品做的好的時候,你就已經停止進步了。

  7. 多出去走走,把餐飲行業這些大品牌的菜單都收集一份 ,回來好好對比一下,就能大概研究出他們菜單背后的邏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就看你有沒有下功夫去鉆研。


  8. 有些電子菜單或者明檔點餐只是呈現形式不一樣,背后的產品結構,產品效率,所帶來的運營效率和盈利結構模型,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同時這些底層邏輯也通用其他很多零售行業。一通百通。

壽文彬

54

文章

201427

閱讀量

壽文彬餐飲品牌咨詢公司創始人,十余年餐飲策劃實戰經歷,幫助眾多店家全盤操刀創建個性品牌,擁有數十起成功案例?,F任多家餐飲品牌顧問,為餐飲企業提供戰略咨詢、產品架構、品牌策劃、營銷企劃等全案餐飲服務。(微信:swb13066839909,微信公眾號:壽文彬餐飲策劃 XMGCYCH)

最新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