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抓手,餐飲企業只有創新才有利潤
壽文彬 · 2018-04-17 09:35:57 來源:紅餐網
先來看幾組數據圖(圖片來源于吳憨子)
以上是餐飲行業,近四年在公開渠道可查詢到,已經拿到投資機構的餐飲企業部分名單,共計406個。
這些餐飲品牌都來之不同的品類和業態,但是大家去深挖他們背后的本質,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有創新的基因。
這同時也告訴大家一個底層規律,資本只會投未來,資本只會投創新型項目。
為什么要創新?
經濟學之父,熊彼特在100年前就提出,沒有創新,就沒有經濟發展。
經濟是不會自己發展的,市場自己也是不會變化的,當你發現市場發生變化了,是別的企業創新了。
比如農業社會,一千年經濟也不發展,經濟就是“循環流轉”,剛好能循環生存就是了,形成一種不斷重復的“經濟均衡”。到了工業革命,創新了,就帶來了經濟飛速發展。一輪創新紅利結束了,經濟就停滯了,達到均衡,循環流轉,等待下一輪創新。?
熊彼特提出,在一次成功創新之后,企業會獲得一個利潤豐厚期。?
這一利潤豐厚期,有一個持續的慣性,以至于我們已經停止創新了,他還在持續給我們利潤回報,直到有一天,別人的創新顛覆了我們的成功,我們就突然死亡了。諾基亞就是這種情況。
熊彼特還提出,創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壟斷,同時也刺激了大規模的投資,引起經濟繁榮,當創新擴展到相當多的企業之后,盈利機會趨于消失,經濟開始衰退,期待新的創新行為出現。整個經濟體系就是在一個,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個階段構成的周期性運動過程中前進。
也就是說當創新已經為人們所熟悉,成為一種人人都可以選擇的事情,這輪創新紅利也就結束了。
比如,蘋果的創新引起了繁榮,再到后來,小米、華為、oppo的跟隨,但是錘子手機后面再跟進去就晚了。
比如,味千拉面,把日本的拉面帶到中國,這也是一種創新。但他后來也沒有持續創新,而各種創新型和模仿型快餐崛起,就蠶食他的市場份額了,所以也逐漸衰退了。
俏江南、湘鄂情、金錢豹、凈雅,這些老一輩的企業都是因為機構臃腫老化,失去創新的活力,而沒有跨過這個經濟發展非連續性的周期規律,而被淘汰。
反觀,西貝、海底撈、巴奴、樂凱撒等都在不斷迭代創新,始終保持生命力。?
認識這些現象就知道,為什么餐飲行業的加盟品牌都是火個倆三年就消沉,然后各領風騷,你方唱罷我登場。
因為,品牌要順應市場需要不斷演變升級,升級的背后就是持續的投入,加盟店是不會陪你投入的,所以很多早期開放加盟的品牌后來都在砍加盟。
認識這些現象,可以緩解我們的“戰略焦慮”,或者說“轉型焦慮”。在經濟進入衰退周期的時候,我們要堅定于自己的使命和戰略,而不是忙于去轉型,甚至把轉型演變成轉行。
因為上一輪的衰退就是下一輪的繁榮。只要還在牌桌上,就還有機會,蘋果手機不也幾起幾落嘛。
熊彼特提出,企業所有的利潤,都是來源于創新,企業只有創新才有利潤。
如果說現在市場上某些還能存活的餐飲企業,還能得到一點“利潤”賺錢養家的話,其實那錢不是“利潤”,熊彼特稱為,這是“管理工資”而已。很多落后型的餐飲企業其實還不如一家大型企業管理崗位的工資高。
即使很多表面風光的老牌餐飲企業,也不過只是”年年難過年年過”,也沒餓死,就是剛好能吃飽,繼續過,等死而已。
如果我們今年沒有創新,但還有利潤,那只不過是去年創新建立優勢的慣性,這慣性會隨時因為市場發生變化離我們而去。所以,我們在經營業績最好的時候,就要著手布局下一輪創新,否則,我們隨時會被淘汰。
這就是為什么那些優秀的企業家,總是在說自己公司離破產只有十八個月,或者說只有六個月。這不是說來嚇唬員工,這是現實,企業只要失去創新動力,肯定玩不下去。企業必須要有企業家,不能只是職業經理人“打理”,而是要有具備企業家精神,能持續創新的“職業經營人”才能持續引領行業。
舉個例子,小天鵝創新了鴛鴦火鍋,所以這個創新給企業帶來了豐厚持續的利潤,但創始人離開了,去做別的項目了。交給經理人打理了。后面就沒有持續創新,直到鴛鴦火鍋普及開了,紅利消失,小天鵝就逐漸衰退了。
熊彼特提出,企業家不是一個階層,而是一種創新力,企業家只有在創新的時候才叫企業家。沒有創新的時候,他只是企業的管理者。
企業家不是在時間軸上均勻地出現,而是以周期性云集的方式出現。企業家云集性地出現,連同它引起的現象,構成經濟繁榮階段的唯一因,這就是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來源。
什么是創新??
熊彼特在100年前就提出,創新不等同于創造和發明。
發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發現,而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只要發明還沒有得到實際上的應用,那么在經濟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這門多技術發明專利,但是沒有人把他們組合應用他們只能永遠在專利庫。
熊彼特提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簡單理解為,創新就是舊元素新組合。
雖然他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是在一百年前工業時代,但是他這個理論的底層邏輯是可以應用到所有行業。?
熊彼特提出,創新是有革命性的。
不管把多少量馬車加起來,你也得不到一條鐵路。
這就充分強調創新的突發性和間斷性的特點,主張對經濟發展進行“動態”性和規律分析研究。
熊彼特提出,創新是有破壞性的。
在競爭性的經濟生活中,新組合意味著對舊組織通過競爭而加以消滅,盡管消滅的方式不同。。如果是在完全競爭狀態下的創新,和毀滅。往往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經濟實體之間;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體的擴大,創新更多地轉化為一種經濟實體內部的自我更新。
餐飲人可以把這個理論簡單理解為,開始是新物種對老物種的蠶食。再到后來就是物種內部的自我更新。
比如,胡桃里或者盒馬鮮生,開始就是去蠶食其他品類的客群,后來就會品類內部分化創新。
這就是為什么早期互聯網行業的人都喜歡開口閉口要顛覆哪個行業。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只不過發展到現在倆個經濟體都相對均衡了。都在重視用戶體驗了。?
如何創新??
熊彼特在一百年提出的五大創新方法論,到今天為止,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誰能提出第六條。
一、提供一種新的產品,或是一種新的產品特性 ?
蘋果手機就是這種類型的創新,它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產品,特斯拉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也是一種新產品創新。樂凱撒榴蓮披薩,提供了一種新口味的披薩,就是一種產品創新。
喜茶的奶蓋茶,相對于之前的珍珠奶茶,就是一種產品創新。
還有現在爆紅的陳鵬鵬鹵鵝。
包括,我們服務的一個客戶,王依鮑汁燜鍋,也是把鮑汁和燜鍋進行了新組合,做了產品創新。
我們服務的廣西巨星集團,提出開發的“果木烤魚”也是一種產品創新!
二、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將傳統的手工生產方式改為流水線作業,使得原來需要花12小時28分鐘的汽車底盤組裝時間縮短至1小時33分鐘,則是具有革命性的生產方法的創新。
埃隆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發射作業,貝索斯探索的無人機送貨,IBM嘗試的Watson機器人診斷等,都是新的生產方式的嘗試。
餐飲行業的各種ERP系統,收銀軟件,切菜機,各種新廚具和設備都是屬于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價值。
包括,我們最近服務的一個互聯網企業。他是專注汽車配件交易的B2B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讓以前的修理廠在找配件這件事上,由以前專業人士花倆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變成10秒鐘搞定,這對整個汽修行業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創新。
人類的所有生產方式的進步都是圍繞效率的提升。
比如,馬車到汽車到火車到動車高鐵,到飛機火箭。
三、采用一種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新的供應來源
比如,太二的酸菜魚,就是酸菜比魚好吃,他的酸菜就是一種新的材料供應來源,
西貝的張爺爺空心掛面,喜家德的一加一天然面粉,巴奴的新西蘭毛肚。包括很多地方特色土菜的原生態食材供應來源,這些都屬于在原材料上的升級和創新。
四、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很多時候,你的新市場就是別人的老市場。
上面說的小天鵝鴛鴦火鍋就是開辟了一個新市場。
海底撈從開火鍋店到做蜀海供應鏈也是屬于開劈了一個新市場。
金百萬由線下轉戰線上外賣,也是開辟了一個新市場。
很多企業由直營轉為加盟也可以理解為開辟了一個新市場。
餐飲行業有個叫糧全其美的手抓餅企業。最早由自營的路邊店,到后來發展為全國最多的時候12800多家加盟店,再到后來又發展為一家為德克士,黃記煌,永和大王等定制供應鏈的toB企業。
再到把手抓餅做成快消品,進駐天貓,京東以及全國各大商超,銷量和思念水餃三全水餃齊名,再到走出國門,現在已經基本是只要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糧全其美了。這都是在不斷開辟市場,不斷的創新。?
包括,全段時間,我到潮州給阿彬開年度戰略發展會議,阿彬今年打算在潮州再開幾家直營店,他們帶我到潮州的七八個商圈走了一下,問我這些位置哪里能開。
我給出的答案是這七八個位置都能開,只不過倆利相權取其重而已,因為阿彬的品牌經過更新后,我把他定義為新藍海戰略。也可以理解為開辟了一個新市場,自然可以去收割別人的老市場。
五,采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這樣的案例就太多了。
蘋果手機就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因為它不僅從硬件上賺錢,還通過APP市場來賺錢。
360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它通過免費的殺毒軟件獲取客戶,然后通過做流量生意獲得利潤。
互聯網很多企業都是靠新商業模式起來的,包括,谷歌,亞馬遜,共享單車,阿里,騰訊等等,太多了。
包括餐飲行業很多賣飲料設備的也是以租代賣。
包括自助餐本質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只是紅利沒有了。
包括,我們一個客戶,大連誠健集團,就是以咨詢服務的形式賣火鍋食材,從而迅速發展壯大,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
后人們,將熊彼特這五個創新方法,依次歸納為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也叫新熊彼特理論。
簡單理解就是可以通過五個維度把舊元素進行新組合。
創新并沒有大家嘴上說的那么高大上,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天馬行空。市場上很多偽創新,本質上都是造出來的概念去資本市場割韭菜,
熊彼特在一百年前就給大家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創新必須要能提高效率或者創造出新的價值。
認識熊彼特
熊彼特是奧地利最年輕的經濟學教授,但是他是在死后幾十年才被全世界公認為經濟學之父。他著作的經濟發展理論,可以說奠定了全世界整個經濟學的理論基石。是創新這門學科公認的祖師爺。
但是在他提出這個理論的時代,他自己無法立馬證明自己,也沒有人相信他,幾乎所有主流經濟學界的專家都排擠他,嘲笑他。
當全世界很多國家,企業,個人用了幾十年走了很多彎路,碰的頭破血流后才發現,熊彼特是對的。
熊彼特在一百年前就給大家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只有創新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第一因。
到現在來看,這個理論是可以解釋經濟學里發生的所有現象。
包括習大大的經濟學顧問劉鶴,奧巴馬的經濟學顧問,奧布斯特費爾德,都是完全認同熊彼特。
包括李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不是一句口號,這是國家發展的戰略。
現在有很多各種賣狗皮膏藥的總是不斷地在宣稱什么理論“過時了”,并提出一些“新理論”。這叫心術不正。
什么叫理論?什么叫過時?
理論的本質是解釋,能解釋一切,就叫理論。
理論,要么是從實踐中總結得來,要么是從邏輯演繹中論證出來的。不管是總結,還是演繹,只要能夠解釋它所描述的事情,這就叫理論。有一天發現某一件事這理論解釋不了,理論就破產了,這時候就需要新理論。這就是我為什么一直說定位理論有缺陷的原因。因為有很多現象他已經解釋不了。
熊彼特還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他擁有一個教師最珍貴的品質。他講課從來不講自己的這套理論,也從不強加灌輸自己的思想給別人,他只在乎學生的想法是否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
他的后半生都用在普世度人,傳播思想,幫助學生開啟思想之門。他是一個用靈魂在做教育的老師。他有嚴重的抑郁癥,終生都想自殺,是這個使命成為熊彼特活著的全部意義,而生活只是替代品。
熊彼特的一生又是失敗和悲哀的一生,迫于各種原因從政失敗,從商也失敗,因為性格決定了命運,他傾其一生,都在思考經濟發展的第一因。
后人評價即使熊彼特依然活著,在那個時代,他也不可能證明他一直想要完善的理論著作。
《開門》中有句話,我看完幾乎要落淚:“他一直堅持不懈、近乎自虐地用他的頭腦去撞擊一堵謎一樣的墻。”
他用自己的一生為全世界經濟學奉獻了極其寶貴的思想財富,成就了無數的學生,他為人類經濟發展史做出的貢獻和他生平所遭受的嘲笑和打擊是倆個極端。
所有擁抱商業的人都要去研究熊彼特。致敬熊彼特,因為他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最耀眼的一盞明燈,指引著后世所有人前行。
僅以此文致敬偉大的經濟學之父,約瑟夫·熊彼特。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