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薪買得起一杯茉酸奶嗎?
施冰鈺 · 2023-07-20 11:34:54 來源:餐飲新連鎖
2800一杯的咖啡也有人在喝,但注定不是大多數。
在高端品牌紛紛主動走下神壇的今天,沖擊“高端”的茉酸奶顯得尤為“特立獨行”。
當下“酸奶刺客”的話題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滾了一圈,而上周,“酸奶刺客”話題的主人公之一——茉酸奶正式對“高價”問題進行了回應:
“定價策略并非高價,高價也不會是茉酸奶未來的品牌戰略方向。”品牌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說道。
但隨著#茉酸奶新出產品定價最低68元#、#茉酸奶應該叫茉奶昔#、#喝茉酸奶5天胖了6斤#等詞條連續登上微博熱搜,被頂上風口浪尖的茉酸奶顯得有些騎虎難下了。
1
68元新品回應高價
茉酸奶為什么“頭鐵”?
7月7日,茉酸奶在其公眾號發表了文章《說點心里話》,先是道歉表示會于79日下架「滿杯桃桃酸奶奶昔」,緊接著公布將于8月上架「蘇丹王榴蓮系列」的升級版「貓山王榴蓮系列」,并發布了新品價格調查問卷。
■ 源自:茉酸奶公眾號
而該問卷將「貓山王榴蓮」最低可選擇價格設在68元,最高價位來到108元,因定價過于“離譜”引發了網友大范圍討論,有網友表示,“要不是你設置了最后一個選項,我還真不知道該選哪一個。”
■ 源自:茉酸奶公眾號
雖然今年茉酸奶才被推上風口浪尖,但早在2014年,茉酸奶就在上海臨港開了第一家門店,到2021年底開放加盟時,門店數尚不過90家。
2023年茉酸奶步入擴張的快車道,據窄門數據,茉酸奶2023年3月新開門店接近100家,4月開店數近200家,5月近300家。
截止目前,2023年茉酸奶新開門店數已超過700家,全國范圍內茉酸奶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至今年7月10日,茉酸奶店鋪總數已超過1600家。
除了在線下瘋狂開店擴大市場影響力之外,茉酸奶還通過線上營銷的方式進一步跑馬圈地。茉酸奶通過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推廣產品,還利用頭部主播的影響力為其背書。
據媒體報道,2021年12月,茉酸奶首次接觸口碑生活并與李佳琦合作茶飲券包直播,雖然是在眾多茶飲的集合當中,但茉酸奶得到了李佳琦的強力推薦;2022年女神節,茉酸奶再次進入李佳琦直播間,原本30元一杯的價格有所松動—39元全場任意兩杯奶昔。
目前茉酸奶私域會員超過1000萬,位列多個城市大眾點評飲品店熱門榜第一,抖音本地生活單月GMV超5000萬。
2
“叛逆”的茉酸奶
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由于產品定價的關系,外界多把茉酸奶與喜茶等“高端飲品”進行對標,也有媒體直言“茉酸奶走的路有一半是喜茶鋪的”,但在這個消費者已經被馴化過的貴價賽道上,茉酸奶的路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走。
如果從飲食偏好上追溯,酸奶品類的國民接受度遠比新式茶飲、咖啡等飲品要高,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酸奶現代化生產就已經開啟。
當時最流行的就是凝固型酸奶,各地牛奶廠大多都在當地生產,這種酸奶被裝在大肚瓷瓶或玻璃瓶中,如老北京酸奶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統計數據顯示,1988年我國酸奶總產量為6610噸,1989年猛增到14360噸,2001年中國酸奶/酸味乳銷售額增長率達39%,高居所有品類之首。
作為流行于上個世紀的飲料,酸奶成為了Z世代的父輩們承認的為數不多的“健康飲品”,耳濡目染之下,酸奶在消費者偏好上的優勢稱得上得天獨厚。
茉酸奶一度成功的找準了品牌目標受眾——與輕食用戶高度重合的追求“配料表干凈”的健康飲食男女。如果拋開真相不談,茉酸奶的產品對標用戶,既直白又精準。
而一杯30元的茉酸奶,以并不算低廉的價格為這部分人群帶來了食物品質的安全感,如果你對30元一杯的飲品沒有概念,那么舉一個生動的例子:
■ 源自:BOSS直聘
茉酸奶發布的店長待遇是月薪7-9k,如果按照最低7千、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8小時工作制和雙休待遇計算,該店長工作一小時的收入剛好夠買本門店一杯39元的產品。
但隨著社交平臺上流出了一份茉酸奶的制作原料表:除牛油果等水果外,其產品還使用了名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網友質疑,上述雪糕配料中的“精煉植物油、葡萄糖漿和乳化劑”等成分很有可能是將植脂末的部分成分拆解標注。
此次事件一出,茉酸奶“健康和品質”的標簽被踩進了泥里,消費者紛紛質疑茉酸奶的定價和產品不相匹配。
■ 源自:微博
但緊接著,茉酸奶用一種近乎叛逆的方式回應了外界對其高價的質疑——將新品最低定價抬到了68元一杯,像個叛逆的兒子固執的問爸爸:“你就說你喝不喝?”。
但,這是一次極其失敗的公關回應,仿佛在商場買到假貨,找商家理論卻被罵“買不起就爬”。品牌應該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受眾是誰,不惜一切代價的討好消費者、爭奪消費者的青睞,以換取相匹配的商業價值。
很顯然茉酸奶搞錯了品牌和消費者的關系,至少在飲品賽道,品牌還不足以篩選顧客,而“叛逆”的品牌很容易被消費者拋棄。
3
逆勢做高端品牌
貴價酸奶是否是個偽命題?
“高端”、“貴價”在過去某段時間一度成為差異化的主流打法之一,但隨著喜茶、奈雪相繼調整產品定價,消費降級的趨勢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至少目前主流觀點是這么認為的。
但酸奶賽道似乎不這么想:實際上從疫情前開始,低溫酸奶已經出現大規模高價的情況,時至今日仍在一路走高,另一邊,茶飲品牌的“熄火”,使得現制酸奶作為茶飲“貴替”進入了部分資本的視野。
自2020年以來,現制酸奶品牌蘭熊鮮奶、Blueglass、王子森林、麗茉酸奶等先后拿到融資,一只酸奶牛被上市乳企新希望乳業納入麾下。加盟模式的開啟,加速各品牌跑馬圈地,茉酸奶甚至在官網提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目標。
但酸奶“高端”市場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邏輯清晰呢?
1 . 消費降級,高價酸奶市場前景有多大?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消費降級的大前提下,只有“蜜雪冰城”們能賺到錢,如果茉酸奶要繼續開店、擴大受眾,價格還是繞不開的一環。
以茉酸奶的招牌單品牛油果酸奶奶昔為例,除了一只酸奶牛、王子森林等現制酸奶品牌,新茶飲品牌喜茶、古茗、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奶茶品牌也相繼上線了酸奶系列,價格大多數在25元以內,可以做“茉酸奶平替”。
消費降級帶來的是消費者理智的回歸,君不見高端茶飲雙巨頭都把產品價格降至20元左右,酸奶刺客何德何能敢如此叛逆?
多年前,喜茶乘著消費升級的東風穩住了“高端茶飲”的牌子,但時過境遷,如今已不再是一個“高端”的時代,與大勢逆行,大概率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2 . 平價酸奶已滿足眾多用戶需求
實際上酸奶由于發酵等技術,以及“調味乳”“奶昔”等復雜的細分種類,現制酸奶在缺少清晰定位和標準的情況下,很容易渾水摸魚,導致消費者高價消費后卻發現貨不對板。
而超市預包裝酸奶,自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了成熟的生產和標準體,而且平價酸奶早已教育了廣大消費者。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制酸奶最多在新一線和一線城市擁有市場,而且大概率不會擁有太長的周期。
■ 源自:微博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曾表示:“健康的飲品其實是衛生的白開水,而且還實惠。如果大家非常想喝某款飲品,更建議分開吃榴蓮、喝酸奶(鮮奶),沒有必要花高價購買所謂的流行元素。”
3 . 當高價酸奶并不滿足健康,是否還有市場?
通過大規模擴店的情況來看,茉酸奶對自己的定位實際就是大眾向的現制飲品品牌,那么為了照顧消費者體驗,就必須犧牲一部分“健康”讓步于口感。很顯然,絕大部分貴價酸奶的消費人群,是在為“健康食品”買單,但實際上酸奶并不能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
其次,酸奶上游供應鏈并沒有強大的壁壘,這意味著貴價酸奶更多的溢價來自“概念營銷”,而這一類營銷更容易成為泡沫,讓酸奶的“貴”顯得有些無理取鬧。
拋開產品口感暫且不提,目前飲品賽道售價30+一杯的品牌,國內也就星巴克還在堅持了。
寫在最后
消費降級帶來的影響不只是短暫的低價競爭,而是持久的效率、成本、性價比。
雖然2800一杯的咖啡也有人喝,但那注定不是大多數。
本文轉載自餐飲新連鎖,作者:施冰鈺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