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盤點三次餐飲上市潮:趨勢、共性與未來機遇

王新磊 · 2022-02-09 09:36:07 來源:紅餐網

餐飲業從“餐館”向“公司”進化過程中,你的現代化工具越多,你就能越快脫離低維度拼產品、拼味道、拼價格的競爭。

一旦脫離了低維度的競爭,餐飲公司就找到了階梯,可以持續迭代升級:從產品競爭、門店競爭、品牌競爭、組織力競爭,以及資本競爭。

所有優秀的品牌,從成立到成熟,都要經歷至少8年時間。

01 三次餐飲上市潮

《超10家餐飲企業“集體”沖刺上市,2022年餐飲業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文章寫道: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疫情兩年,一些餐飲人退場,一些餐飲人成為弄潮兒。2022年初,餐飲業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集體”沖刺上市。”

也是在寫這個文章時,我們發現,對比三次餐飲上市潮,可以洞察到更多的信息。我們用兩天時間,整理了如下表格——

結合表格,我們來說說這三次餐飲上市潮。

第一波餐飲上市浪潮是在2008年左右。

2007年,全聚德、味千拉面(中國)上市,餐飲迎來首次上市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成為餐飲與資本結合的分水嶺。到2009年,以湘鄂情A股上市為結束標志。之后,在長達8年時間,再沒有餐飲企業在國內上市。

第二波餐飲上市潮在2015年前后。

2012年國八條規定出臺,大眾餐飲受到資本關注,同年煌上煌上市;2014年呷哺呷哺港股上市;次年餐飲企業迎來新三板潮,望湘園、狗不理等登陸新三輪。

2016年百盛中國拆分美股上市,周黑鴨、絕味食品緊隨其后。

周黑鴨于2016年11月1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絕味食品2017年3月17日,絕味食品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主板。

由于絕味食品更偏重零售化,因此餐飲上市的標志性品牌是廣州酒家。

2017年5月23日,廣州酒家上市。這是自湘鄂情2009年11月上市之后,8年來首家成功過會的餐飲企業。

2018年,海底撈港股上市;2020年1月,九毛九同樣在港股上市。

這兩起上市,我們仍把它們歸屬于第二波餐飲上市潮。因為從公司成立時間來說,海底撈和九毛九,都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在“國八條”之后,在公司化進程上獲得了成長動力。比如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魚就是另一個成果。

第三次上市潮,將會出現在2022年。目前,已經有超10家餐飲企業已經“集體”沖刺上市。因此,2022年一定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時間。

02 神秘的8年

很多人對餐飲業的認知,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樣。比如“餐飲周期”,有說5年的,有說8年的。

事實上,截止目前,餐飲企業從成立到上市,都不低于8年。我們梳理三次上市潮中的企業,只有奈雪的茶從成立到上市,跑出了最短時間7年多。其他的,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比如,第二波上市潮中,零售化屬性的周黑鴨用了14年,絕味用了9年。供應鏈企業千味央廚,用了9年。最具餐飲屬性的呷哺呷哺用了16年。

為什么會有這個現象呢?

答案就是:比起規模,“公司化進程”才是餐飲進化的正確道路。

 

比如,第一輪餐飲上市,其實是“時代潮汐”帶動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要素全齊了。

從大環境上說,中國企業普及了“現代化管理”,再加上中國資本市場的機遇,餐飲企業跟著沾了光。

從個案品牌來說,上市品牌是市場整體繁榮的結果。當時不僅像味千拉面、鄉村基、小肥羊這樣的大眾消費異常繁榮,就連湘鄂情這樣的高端消費也是非常繁榮的(所以才有了2012年的國八條)。

當初,味千拉面進入到上海,一個單店的月營業額就做了將近100萬。這在當時超過很多有規模的大型企業。

因此,第二波上市潮中的企業,更多是零售化品牌和供應鏈企業。就連跑出最快上市速度的奈雪的茶,也是極具零售屬性的茶飲大類。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餐飲企業上市除了“公司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更重要的是穩步的高速增長屬性。

第二波上市潮中有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2017年5月23日,廣州酒家上市。這是自湘鄂情2009年11月上市之后,8年來首家成功過會的餐飲企業。(廣州酒家主業也更偏零售化,賣月餅。)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餐飲業正在回歸“公司”這個大本營

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一直倡導“當前餐飲業的主潮流既不是匠心,也不是營銷,而是公司化進程”。這也是我們對“精細化管理”極其推崇的一個重要原因。

未來,真正給餐飲業帶來變革性力量的,就是第三波上市潮中的企業。他們將推動“餐飲公司”回歸到“中國公司”這個大本營中。

為什么這么說呢?

國八條之后的餐飲公司,才是真正被市場化“洗禮”過的餐飲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餐飲業獲得了IT技術和互聯網工具的加持。

這些工具,推動了餐飲從前廳到后廚,從消費軌跡到員工成長的提升,再加上供應鏈崛起(第二波上市潮)提供了支持力度。

因此,第三波上市潮的企業有四大特點:

1、時間長足,都超過8年。這意味著經過了時間考驗。

2、成立時間均早于2012年。這意味著品牌經歷了市場化洗禮,又獲得了多種工具加持。

3、都具有規模優勢,鋪天蓋地。

4、賽道觸及快餐、火鍋、茶飲、麻辣燙等,都抓住了大眾消費的需求。

通過這些品牌,我們可以看到:餐飲業從“餐館”向“公司”進化過程中,你的現代化工具越多,你就能越快脫離低維度拼產品、拼味道、拼價格的競爭。

一旦脫離了低維度的競爭,餐飲公司就找到了階梯,可以持續迭代升級:從產品競爭、門店競爭、品牌競爭、組織力競爭,以及資本競爭。

事實上,我們對比了目前各大榜單上的百強品牌發現:如今市場,已有40多個品牌,門店數量超過500家。超過25個品牌,門店數量在1000家以上的。

在公司化進程和現代化工具的加持下,餐飲品牌已經在市場中開啟了飛速拓店的發展模式。而這一發展一旦成為常態規律,餐飲行業將會加速變革與迭代。

只是,留給品牌轉型與認知提升的時間,將會越來越有限。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