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廝殺O2O:幾家歡樂幾家愁
沙水 · 2015-12-11 14:10:06 來源:紅餐網
2015年已接近年關,O2O江湖在這一年里風云變幻,大事連連。滴滴與快的合并、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攜程與去哪兒合并、阿里美團反目成仇、阿里投資餓了么等新聞事件接二連三,老大與老二合體、新仇舊恨睚眥必報,筆者甚至覺得三巨頭把O2O市場有點看得過重。
在這些行業大事件的背后,都不難發現有BAT的影子存在,直接或間接地主導著行業的變局,同時也讓行業的走勢變得更加變幻莫測,也增添了諸多變數。可以說,BAT在O2O領域的廝殺已經進入到肉搏戰階段。對于參戰的三方來說,O2O 市場爭奪戰意味著各自戰略發展的走向,那么眼下BAT彼此間競爭態勢如何?最大的“心病”又是什么?
阿里的支付恐懼
據易觀智庫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支付寶為71.51%,財付通為15.99%(其中微信支付占90%);但是在第三季度移動支付工具的活躍人數上來看,支付寶為1.9億,微信支付為1.5億,活躍用戶數已經十分接近。高市場份額是因為淘寶與天貓用戶貢獻了高客單價消費,活躍人數上的威脅是因為微信支付已經通過騰訊的戰略布局完成了眾多O2O支付場景的入口占領,所以對于阿里來說,移動支付領域的地位不容被侵犯,對于移動支付場景的爭奪必須誓死捍衛。
當阿里眼睜睜看著微信支付以微信紅包營銷發展壯大,然后通過滴滴與快的的合并占領出行領域的支付入口,通過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再一次占據上風,自己原本想扶持的干兒子美團毫不猶豫的撲進騰訊的懷抱,并與自己反目成仇。這些重要支付場景的丟失讓阿里感覺到了危機,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于是不惜重金投入60億人民幣復活口碑網,說白了就是其敗走O2O支付場景后的絕地反擊。
阿里在支付領域的恐懼還在于支付寶的護城河地位,支付江山的穩定關系到阿里整個O2O生態的前景,更與阿里股價浮沉掛鉤。支付是阿里的命門,毫不夸張地說,支付寶在支付江湖的地位決定阿里O2O生死。所以,O2O大戰永遠繞不開支付寶與微信在支付場景的撕逼。
騰訊O2O存隱憂
騰訊在O2O領域的布局獨樹一幟,跟阿里、百度完全不是一個路數,通過戰略投資認養了一大批干兒子,似乎也沒有打算要個親兒子。從去年以來,相繼投資了華南城、大眾點評、滴滴打車、丁香園、58同城、零號線等本地生活服務項目。
另外,以微信公眾號為中心,騰訊還搭建起了商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并通過搖一搖、微信掃碼、微信支付、微信卡包等11個接口的開放為各個商家提供豐富的O2O使用場景與基礎服務,從而讓微信成為了無處不在的超級入口,實在是高明。
騰訊雖然沒有直接參與O2O大戰,但是在今年又相繼通過戰略投資,拿下了滴滴和新美大,其身影遍布多個O2O場景,一個相對完整的O2O生態圈呼之欲出。同時,這一系列的戰略布局也為微信支付提供了眾多的支付場景和入口,使得活躍用戶數與日俱增,正侵蝕著阿里的優勢領地。這一切看上去十分美好,騰訊想想都要偷笑了。沒料到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當眾灑淚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將新美大合并后的內耗和無奈用最觸達人心的方式展現,騰訊加碼前途未卜,恐怕這會兒也笑不出來了。
恐怕最讓騰訊頭疼的是,微信如何借O2O成功干掉阿里支付寶,然而騰訊微信在O2O領域并非萬能的,加之騰訊戰略投資O2O領域燒錢勢頭正猛,補貼戰持續砸錢也讓騰訊越陷越深。
百度O2O去哪?
對于百度來說,2015年可謂是其轉型O2O的戰略升級之年,正式確認了“百度連接人與服務的戰略”,并投入200億巨資布局O2O市場,不斷拓展其在醫療、教育、出行、餐飲、旅游等領域的版圖。
目前,百度糯米已覆蓋400座城市,單日交易額突破3.5億,市場份額達20.1%;百度外賣在白領商務外賣市場也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績。造節運動更是開展的如火如荼,每一波造節活動數據都是大幅攀升,反映了百度在O2O領域的運營策略。
在百度的主導下,攜程與去哪兒完成合并,從而在OTA與酒店領域坐穩了市場老大的位置,并且通過戰略投資Uber、e袋洗等垂直領域,進一步拓展O2O的服務空間。
除此之外,百度也嘗試針對相對低頻的O2O做文章。百度基于PC時代的搜索營銷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順勢推出了百度本地直通車服務,瞄準以本地生活服務商戶為軸心的5-30公里范圍內市場,并將手機百度、地圖、糯米三大產品數據打通,結合百度錢包的返現計劃,為商戶實現“百度推廣+應用場景+支付”閉環能力提供支持。可以看出,針對本地商家精準營銷服務的百度直通車正成為串聯百度O2O生態的重要一環。
但百度O2O目前尚沒有擺脫PC時代的流量為王的視野,今年開始重點發力O2O,當然也需經受轉型陣痛,充分利用百度個大超級APP入口和強化O2O閉環生態壁壘,發揮百度系產品協同效應。
BAT爭霸賽:持久戰or疲憊戰?
通過以上現狀我們可以發現,騰訊是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微信和社交流量號令眾諸侯。尤其在今年內通過資本運作與資源置換形式先后完成對滴滴與新美大的收編,在O2O領域擁有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并且使得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緊追支付寶。只是干兒子畢竟不如親兒子,各自打的小算盤是否能被騰訊擰成一股繩,恐怕騰訊也沒有十全把握。
阿里則不僅錯失了發展O2O的先機,并且被干兒子美團背叛,在利益和面子上都是遭受到了重大傷害的。于是痛定思痛,阿里不得不重金復活口碑網,在支付寶與淘寶上為其提供流量入口,同時網傳阿里將以15億美元投資餓了么對抗美團,并且要低價拋售所持有的美團股份。這一系列的動作你可以說是阿里對美團的行為惱羞成怒了,也可以說是阿里必須要絕地反擊了,唯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在生活服務O2O領域的移動支付地位。
當阿里和騰訊明爭暗斗打得不可開交之時,百度選擇了低調應對,相繼推出了百度錢包返現計劃和百度直通車服務。圍繞百度三大移動流量入口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百度在C端不斷布局全新的O2O場景,以擴大市場規模;同時面向B端商家推出精準營銷服務百度直通車,助力商家實現移動營銷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強與線下商家的合作關系,以便讓連接人與服務的戰略更加落地。
在O2O的這場爭奪戰中,BAT可謂互聯網江湖的三座大山,都有著號令天下的本事。如今雖然騰訊暫時風光,但也不能做到怡然自得。阿里雖然全面落后,但也在拼命追趕,而且已經急紅了眼要給美團一些教訓看看,更加不能容忍微信支付的壯大。百度的布局已經初顯成效,并且還在全面出擊發起強勢進攻,野心不小。
可以看出,BAT三家都雄心勃勃,對O2O市場均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態度。因為這場戰役實在都關系到自家的戰略發展與興衰榮辱的大問題,絕對不敢怠慢。而且,三家都資本雄厚,一時間肯定誰也奈何不了誰,這場世界大戰恐怕還將繼續僵持下去,但BAT資本狂熱布局后是否會捉襟見肘?
眼下的BAT之O2O爭霸賽顯然是在打一場未知結局的持久戰,也一場無奈的疲憊戰。而這種局面究竟何時會被打破?只能且等且看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