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專欄:回到宋朝 吃肉喝酒
唐博 · 2017-01-11 16:05:08 來源:紅餐網
宋朝是個什么樣子呢?宋朝的陜西是個什么樣子呢?那個時候吃是怎么回事呢?我非常想知道。作為一個資深吃貨,酒和肉是我的最愛,總得找個理由讓人信服吧。重新看《水滸傳》讓人心花怒放。里面喝酒吃肉的場景太多了,大愛這本書。
別的地方咱不說,只說陜西境內的吃食習慣。話說京師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進,為了躲避高俅的迫害,逃到渭南少華山下,也就是個下午六點多吧,找到一個地主莊園,主人讓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看客注意了,這只是給一個過路人準備的便飯,有酒,有肉,還是牛肉,還有菜蔬,非常豐盛了,這個生活標準,擱到現在也不簡單啊。還要注意一個字,“篩”而不是“倒”或“舀”,這就與現在我們喝的白酒不是一回事,那個是米酒,喝前要過濾下。
便飯說完了,再看看飯館待客是怎么樣的。話說,史進來到渭南遇見魯達,二人一見如故,朋友指數飚升,必須喝酒吃肉,就找到州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旆,漾在空中飄蕩。怎見得好座酒肆,有詩為證:“風拂煙籠錦旆揚,太平時節日初長。能添壯士英雄膽,善解佳人愁悶腸。三尺曉垂楊柳外,一竿斜插杏花旁。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忘了一個人,史進的入門師傅打虎將李忠,三人上到潘家酒樓上。那時的酒樓也有包間,也有名字,他們三人定的是“濟楚閣”,名字就透著故事。坐下也有規矩,魯提轄(魯達、魯智深)官大,盡地主之誼,就坐了主位,李忠作陪,坐在對席,史進身分小就下首坐了。酒保上來打招呼,魯提轄是熟人,便道:“提轄官人,打多少酒?”魯達道:“先打四角酒來。”角,是古代的量器名。《特牲饋食禮》記載:“一角一散。”注:“角四升。”《管子》中也記載:斗,斛也,角,量也。由此看來,一角相當于四升。公制一升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與市制相同。那么,一角酒就是4000亳升。魯達一張嘴就先要了相當于16升的酒。古人的酒量,現在人是比不上的,當然,宋朝那會蒸餾酒不多,大多是發酵酒,像米酒、黃酒、醪糟一類的,所以酒量大是理所應當的。而且不是涼著喝,要熱,酒保下去,隨即將銀酒壺燙酒上來。放下三個盞子,三雙箸。
酒來了,菜就上了,先是下酒菜,樣樣也多,菜蔬、果品按酒也應該是七碟子八碗的。酒菜上了,還得有下飯菜,魯達道:“問甚么?但有,只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服務員心中高興,只要是招牌菜,肉食蔬菜,鮮魚、嫩雞、釀鵝、肥羊、時新果子之類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闊氣、豪氣,大眾餐飲,市肆菜都這么講究,坐有講究,酒有講究,上菜有講究,菜品有講究。當時,史進是個逃犯,李忠是個賣藝的,就魯達是個公務員,還只是個低級公務員,都是這么地講究,而且這席飯放到現在最少是一兩千元的標準,可那會就幾兩碎銀子,宋朝人的收入和生活標準比現在要高很多啊。
說完咱渭南城里的飯店飲食,看看鄉村酒店是什么樣的。話說春天了,你出城,走啊走,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是個傍村小酒店。用一首詩來形容這酒店的里外情況:“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邊。白板凳鋪賓客坐,須籬笆用棘荊編。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簾。更有一般堪笑處,牛屎泥墻盡酒仙。”走進店里,找個靠窗位子坐下,店小二過來擺下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面前,會問你:“你要打多少酒?”我酒量大就會說:“休問多少,大碗只顧篩來。”當然,我不比古人,酒再甜我也三碗不過崗,要是武松或魯達至少先吃個十來碗。喝酒要吃肉,酒家道:“只有熟牛肉。”你模仿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盤子,將來放在面前,隨即再篩一碗酒。一碗下肚,豪爽之人從不喝半碗酒,必須一口干,碗一摔“端的好酒!”牛肉吃得口滑,只顧要吃,筋道,爽滑,沒有添加劑,大喊一聲,“好肉!”
宋朝做假的人少,只一個李鬼已被李逵打死了,所以開飯店的除了孫二娘開的是黑店,其他都沒膽量造假,肉啊,酒啊,你敢造假,不用官府來找你,單就這江湖英雄分分鐘就把你收拾了。一個吃貨,生在宋朝的關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文/朱立挺)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