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服務員如何站到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劉克 · 2017-08-28 16:04:33 來源:紅餐網
早上一個讀者問我一個問題,見下面截圖,這件事狠多人遇到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如何處理,只要有了疏忽,不但錢花了,人還沒有了,得不償失。
一開始就要嚴格的制定活動規劃設計,知道自己干什么,多少人多大能力,最終的目標是什么?
一旦出現失誤,不管是不是主觀故意的,沒有兌現,顧客就以為你欺騙了他,記住:只要承諾不兌現,就是欺騙,沒理由,沒借口!
如何挽回,參照上面這句話,???!
這就是站到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那如何才能正確的站到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呢?
顧客想什么?
顧客要什么?
如何能做好服務?很多老師給我的答案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這話沒毛病,但為什么大家還做不好服務呢?關鍵問題就是,我們無法站到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去買車,會考慮什么?
外觀,品牌,價格,性能,保有量,安全性,油耗……
說到這里,其實都是錯的問題錯的回答,這問題本身就不是站在對方角度提出的,那應該是怎樣?
應該是一個第一次買車的人,年收入在10萬以內,考慮貸款,目的是為了上下班代步,對于車的認知是……當這些都綜合完成以后,才是,他購車首先考慮的是……
油耗對于他來說,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值。
那換個前提條件呢,比如說,是一個年薪300萬的人,有多年的駕駛經驗,這輛車是為了去西藏購買的,那他的要求和前一位是截然不同的,出發點不同考慮的問題就不同。
對于一個一線的人員來說,沒有這種閱歷的時候,是無法站對方角度考慮的。
前幾天我們去一個知名的火鍋店吃飯,就是在商場的一次吃飯,隨便去的沒有任何目的,中午餐點已過,店里面的人并不多,服務員只給我們一桌服務。
我們同行的有個四川的美女,要了一份腦花,上來后,我們要個架子準備將腦花放到漏勺里面掛在架子上煮,一般都是這樣的。
服務員聽到我們要架子,沒有馬上給我們去拿,而是問,你要架子做什么?
我們說,煮腦花啊。
她說,不用,直接放里面就可以,說著拿起來,給推到鍋里,說,不要攪動就可以,一會就好。
我們異口同聲的說,這樣不會煮爛了嗎?
她說,不會的。
我們說,以前都是在漏勺里面,掛到架子上的。
她說,不需要架子的,我們每天都吃,直接放鍋里煮不會散的,我門店的腦花也是新鮮的,更不會散,放心了,煮散了算我的。
這么有底氣的話,我們信了,煮……
果然,一直煮到最后也沒有散開。
吃過的,長期吃的才有條件有資格給顧客推薦,才有體會。
不是培訓一下就可以的,這個服務員說,我們每天的晚餐就是吃火鍋,隨便吃,吃什么都可以,菜單上有的就可以吃,隨便,不浪費吃到撐都可以。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的是,隨便給顧客推薦一個菜都是信手拈來,說起每個菜品的口味口感那是頭頭是道,那份自信讓你不得不信。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前提是和對方同一高度和認知,再加上比對方更豐富的專業知識,當然可以,不然,純屬扯淡。
訓練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不斷的重復練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能快速讓服務員了解產品,但是,這個重復到底是多少?
不如借鑒一下這個做法,了解一個菜品最好的方法是吃它,不停的吃,吃吐了為止,徹底的吃到對這個菜品所有的感覺都手到擒來。
這是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好的服務員的關于菜品的解釋,來自于服務員的親身體驗,每天的體驗,早就了自如的解答。
今天親歷了一場充值活動,30多位工作人員,經過10天籌備,一晚的活動,現場收款325萬。
老模式新用途,快速回收現金流,你還在300元500元的充值嗎?
OUT 了吧……
為什么不斷的改進,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充值體驗?
我們發現,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社會,尤其是進入了互聯網移動時代,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是永久長存的,也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唯有不斷的適應變化,擁抱變化,跟上時代,才能改變自己。
這樣的活動,快速,激動人心,卻沒有什么門檻,幾乎人人都可以操作,唯一需要的就是嚴謹的態度,優質的服務,美味的菜品,新鮮的原料,具備以上條件你也可以。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劉克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