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同行競爭的唯一出路嗎?
劉克 · 2017-07-11 14:09:11 來源:紅餐網
有個故事,說如果有一天你去世了,希望人們對著你的遺體說什么呢?
“咦,快看,動了,動了,又活過來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最佳答案吧。
又動了,活過來了,這就是起死回生了,好像神醫扁鵲也沒有做到起死回生。
別問我怎么知道的,你不信?那你告訴我扁鵲的微信是多少?
能回生的一般都是沒死的,假死的,沒死透的,還有口氣的,如果涼透了,估計也就沒戲了。
等到死了,再想起死回生就更難了,一是,不可能回生,死了就燒了拉倒吧;二是,想辦法預防,或者延緩。
你想看現在那些怕死的老頭老太不就是被一個"死"折騰的,死得更快了,他們要做的就是預防,預防的目的,不是不死,而是死的慢一點。
只有搞明白這事,才能做好企業,百年萬年的基本都是扯淡,先做好眼前,能10年20年不死再說,好好的,整什么100年企業,扯淡。
預防工作要清晰目標,做好預防才是慢點死的最佳方法。
折騰不一定是好事,也不一定是壞事,下面還是看看小明,是怎么折騰的吧。
成功是方法正確與目標明確的……堅持!
昨天的文章說到小明的炒雞店。
小明的炒雞店越來越成功。
成為整條街上耀眼的明星。
當然……結果大家也知道,很快,對面那家半死不活的火鍋店,也改成了炒雞店。
其實你明白的,這是難免的事情。
雖然恨得牙癢癢。
最初的時候還不錯,兩個店里的生意都還可以,尤其是對面店剛開張的時候,很多人出于嘗鮮的目的也去嘗了嘗。
但很快發現,客戶越來越少,不但對面的少了,小明店里人不多,大概少了50%,對面店里也得少了50%的人。
因為人就那些。不去你家吃,就去他家吃,總的人數沒變,只是開了兩家炒雞店,把人分流了。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要想生意好,就要吸引更多的客戶到自己店里來吃飯。
于是,每家店都想……創新,這是大多數生意不好的老板想的第一個方法。
小明的廚師,更是著急,他天天在想,找到小明說,一定要改,一定要改,如果不增加新菜,不創新就死了,守舊會死人的,如果一成不變客戶就被對面的炒雞店搶光了。
一般飯店生意不好,廚師都會出這樣的主意,有的老板是廚師出身的,也更是這樣想,因為廚師一般都是在成本和菜肴上做文章。
小明心中還沒有規劃好,雖然隱隱覺得廚師說的很對,但是他也沒有想好該增加什么樣的新菜,炒雞賣了這么長時間,還是有一部分顧客是鐘愛的。
就這樣磨磨唧唧,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有時候快是好事,有時候慢也不是壞事,就在小明猶豫不決的時候。
對面的炒雞店開始大動作了,每天都在推出新菜,天天門口掛著菜牌兒,研發出大量的新菜創新菜,各種各樣的新菜層出不窮。
看到這些小明更加猶豫了,因為他知道對面的老板是廚師出身的,他自己要聘請廚師去做,這個廚師除了炒雞拿手,做其他的菜并不拿手,這也是小明擔心的地方。
他詳細的描述了一下這個情況,問我,怎么辦?
我說,對面的老板明顯的著急了,估計他是現金流出現問題了,改成炒雞店花了一些錢,本來的火鍋就賠錢了,現在又請了更多的廚師,人工比房租貴多了,可能快堅持不住了,讓他折騰唄,既然你還沒有虧錢,那就再等等,觀察一下。你現在做好原材料新鮮,保證份量、保證品質!
小明的廚師比他還急,催了好幾次。看小明老是沒有動作,也就不再催促了,心想,由他去吧,反正不是我的店,生意不好大不了再換個店。
小明這樣猜的。
店里還是堅持只賣炒雞,既沒有改動,也沒有增加新菜。
沒想到,又過了一個月,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對面店里客人越來越少,小明店里的顧客卻越來越多,來的還是原來的老顧客,大家又紛紛回來吃他的炒雞。
小明發現,在小范圍幾公里的消費群體內,大家的消費是比較固定的,經常光顧的都是第一次吃到這個炒雞的那些顧客。
就是第一次在小明店里吃到這個炒雞的老顧客。這部分人認為小明店里的炒雞是最正宗的。
出去轉一圈,又都回來了。
因為人對味道是有記憶的,如果一個從來沒有吃過炒雞的人,第一次吃的那個店假如不太難吃,人又多,又火爆,這時候他就會牢牢的記住這個味道,嗯,心里想:這才是正宗的。
這就是人的味道記憶。
對面的炒雞店雖然天天換新菜,但是換的越多越反而是沒有了特點,顧客很難形成記憶。
甚至有的顧客這次吃到有個菜挺好吃的,下次想起來,再來吃。到了這里點菜的時候,服務員告訴他,這個菜沒了,沒了,沒了,沒了,顧客沒吃到記憶中的菜,心里很不爽,沒有了,那就不來了,顧客也沒了。
小明是個用心的人,小明還是個愛琢磨的人,發現這個問題以后。堅定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堅持只做炒雞,不去研發什么稀奇古怪的創新菜。
但是,在娃娃機的應用上他做到了創新,做到了極致。
將娃娃機的各種功能進行挖掘,同時增加大量的互動性,引發顧客大量的通過微信去轉發。
小明不但用心,還在做事,對面研發新菜的時候,他除了穩定品質,又走了出來,沒有死守在店里面,他走出來,和周邊的一些超市洗車行理發店等其他的店鋪做了溝通,讓去他們店消費的顧客憑他們的消費小票或者發票,就可以到小明店里來免費獲得抓娃娃的機會。
別小看這簡單的措施,很快,小明店里的人就多了起來。
人都有從眾的心理,如果你去這條街上吃炒雞,面對面兩家炒雞店,這家店里人滿為患,滿滿的人,對面店里門可羅雀,你會進哪一家吃呢?
相信每個人心里的答案基本都是相同的,去人多的那一家!
這就是從眾心理,有時候你看到一個店人多,你就莫名其妙的走了進去,你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你不會去人少的那家。
昨天就說到小明是個用心的人,是個專注的人,在專注菜品的同時,他改變了自己的策略,提高品質,保證菜量,穩定味道,到店的人,都會形成口碑,通過鄰居的顧客引流到店,吸引更多的新人到店。
結果店里的生意,開始時候是看起來人很多很好,后來,就真的越來越好了。
更多的顧客到店以后,也被店面的人氣吸引,看到很多人都在娃娃機那里抓娃娃,里面還有很多促銷的錦囊,運氣好的時候能抓到免單,引起整個店里的轟動。
這種新奇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輕顧客,而顧客們要想獲得免費的抓取,就要關注他的微信,并且對他的在朋友圈里進行轉發,從而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裂變。
這個策略,讓更多的人知道小明的店。
同時小明也針對自己的品牌和炒雞做了改動,改動的不是味道,而是宣傳口號。他的口號就是:小明炒雞記憶中的老味道。
更突出了自己的炒雞最老最正宗,同時在店門口打出滾動led屏,上面顯示:這是小明炒雞銷售的第15200份。過一會兒,LED屏又滾動起來了,現在銷售的是第15201份,15202份,15203份……
不斷變動的數字刺激著路過的顧客,很多在兩家店之間選擇的顧客被吸引,顧客發現,這邊人也多,原來最老最正宗的炒雞店就在這里。
通過娃娃機推陳出新,效果剛剛的,通過穩定原來的口味,不在味道上菜品品種上去做創新,而去營造氛圍和拉攏新顧客,裂變老顧客,加大互動力度。
讓更多的人知道,通過品質留住來店的顧客,形成味道記憶。
其實像小明遇到的這個情況,很多老板都遇到過,大家都在嘀咕:變還是不變?
是有原則,有策略地變,既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盲目改變,這其中的智慧就是決策人個性以及思維方式的體現。
成也是變,敗也是變!
創新不是搞得多復雜。而是要簡單,專注和專業。
有時候品種單一并不是錯,大而全,反而使自己無法操作,成為累贅。
當你的能力無法駕馭大而全的時候,就不要盲目的改變,穩定的堅持,有策略的堅持,方法正確,目標明確的堅持,才是基業長青亙古不變的真理。
小明湊巧,做到了!
你有這么幸運嗎?
小明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沒有方法和策略的堅持可能會死的更快。
本文作者劉克(又稱萬能的姐夫,微信:574321),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