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應有的成就,為何讓被動安逸蠶食?
李順軍 · 2016-10-25 11:45:07 來源:紅餐網
今天給公司的實習管理者培訓,抽查上次內容,大家忘得差不多了。我很難理解,想成為管理者的大家為啥不珍視學習機會,狠勁的讓自己優秀呢?
然而,實際上很多人都如此,他們心理想著取得一番成就,但到實際行動時就大打折扣,然后再用各種理由借口來安撫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本應的成就,讓被動安逸蠶食。
1、晚上想想千條路
馬云說:“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p>
大多人一生都有想法,都想著要有所成就,夢想著華美的生活和充滿尊嚴的工作。可落到行動時,就需要耐心、堅持、努力、刻苦等,然而在這時很多人往往想得很好,行動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
想太多不行,得干。
2、在舒適區享受
我們熟練掌握的東西,或者說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會讓我們舒適,我們很喜歡呆在舒適區,這是人的本能,因為呆在這里舒服、自然、安全。而在這里,我們不會有任何突破和長進,只會坐享其成,沉浸在原有的成績和光環里。
越過舒適區,就進入學習區,在這里往往是我們不會、不懂、不熟的東西,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學習,才能應付。
再往上就是恐慌區,在這里充滿高強度的挑戰,我們會充滿壓力和焦慮。
人的本能都是貪圖安逸的,都喜歡舒適區,我們必須想方設法給自己挑戰和突破以進入學習區,才能成長。
3、不斷短小目標
目標誰都有,是常立志,還是立常志,是一個人取得成就的關鍵。
在我們設定目標后,路途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會選擇不斷調適目標,把目標不停的縮小,在不斷的變換中發現自己最后啥都沒做成。即使再小的目標,沒有努力和堅持,也很難達成。
設定目標后,堅信不疑,并付出行動,才有達成的希望。
4、對自己太好
李笑來說:“大約從1996年開始,我很討厭過春節,很樸素的原因,就是覺得真浪費時間啊……那個時候,羅永浩就表示很不理解,奇怪我為什么一到過年的時候,就找個賓館躲進去——這真是個怪人?!?/p>
推薦他的《把時間當朋友》這本書,對很多想成長的人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一本方法論書。
看到李笑來的這段自述,我很驚訝。我們總會發現,這個世界人越成功的人越努力,而越失敗的就是越懶惰。 有時,我們對自己太好了,怕累著了,能享受就豪不客氣,完全被欲望控制。本來要學習,結果被朋友叫去喝酒,剛看了兩頁書,就去看電視了。有的人對自己要求低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完全任由自己的欲望左右自己,隨性而為,那怕一丁點的主動性也沒有。
對自己狠點,不然別人對自己就會狠。
總結
每個人都應該取得相應的成就,那怕是掌握一項技能,可往往很多人到老也一事無成,碌碌無為。最后只能抱怨沒有機遇,沒有遇到好企業,沒有遇到好領導,沒有天賦等,用自我欺騙的鬼話來安慰自己。
脫離想多行動,跳出舒適區,堅定目標,對自己狠點,你會驚訝自己優秀遠超自己的想象。
拿自己來講,100分的努力,我只不過努力了60分,就取得了點成績,如果再努力點呢?接下來,對自己再狠點,我準備再努力到80分,直到接近100分。
本文作者李順軍,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