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為啥仍然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李順軍 · 2016-10-24 10:48:01 來源:紅餐網
我們喜歡講“難得糊涂”,清醒者這么講那是智慧,糊涂者這么講那是諷刺。實際,現實世界總會與我們的認知錯位相悖,科學知識否定更新的速度說明這一點。我們大多普通人,有時一輩子,連最基本的常識也沒搞明白。
自以為明白,其實糊涂到迂腐的境地;自以為聰明,其實愚蠢到極限;自以為卓越,其實失敗的一塌糊涂;自以為是物欲的主人,其實是物欲的奴隸。
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離真相相去甚遠。那怕我們很努力,也可能看不清這個世界。
號稱智人的我們,到底犯了啥錯誤,以致于我們自以為認知清晰的世界卻總是相反呢?以下四點,是致使我們的糊涂的關鍵。
1、以偏概全
盲人摸象這個故事,所有人都聽過。我們總喜歡下結論,以自己狹隘的認知來下定論 ,心理學上解釋我們這種行為只是為了節省決策的復雜度,以讓自己能獲得一個確定性的認知,避免心理焦慮和躁動。這就會很容易導致我們犯下結論性錯誤,一旦一個認知形成,很難再打破,甚至我們會不斷的去強化,用更多的案例來佐證。我們有時如此的固執,及對自己的觀點堅信不疑 ,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這必然,導致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們在對世界的認知中,不斷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在錯誤中堅守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狀態,胡說八道成為我們的習慣。 從地心說,到太陽中心學,再到今天的黑洞說,我們的認知不斷被迭代,發現人類越來越渺小和無知,我們不是對真理掌握越來越多,而是發現人類認知錯誤越來越快。
2、眼見為實
圖中的黑白圓球是咋轉的? ?
南方人天天洗澡,就覺得全世界人都應該天天洗澡,對于北方一些地區人沒有天天洗澡的行為完全無法理解;在中國見到天鵝是白色的,在歐州見的天鵝是白色,就認為全世界的天鵝是白色的。
如果你親眼目睹了車禍現場,在心里就會對自己發生車禍的概率增加,而如果你沒有親眼目睹過車禍,就會認為這離自己很遠;如果沒有坐過北京高峰期的地鐵,你會覺得地鐵很便捷,直到你坐過后,才發現地鐵的擁擠能讓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很多事情,我們親眼目睹了,我們才能相信,才能在心里產生深刻的烙印。所以,我們經常會吃虧摔跟頭后才收斂自己的行為。 我們相信眼見為實,太相信自己的親歷,使得們對很多事情乎視,經常“吃一塹長一智”。
然而,我們大大的高估了我們自己,我們看到的很多東西只是錯覺, 比如筷放進水里會“彎”、在水里看到的魚與實際距離有差距、甚至色彩也不是事物的本來面貌。而我們身邊的人,就離我們的眼見差距甚遠。
3、先入為主
為啥我們會怕火呢?生物學家研究這是我們的先祖在叢林生活時遺留下來的恐懼本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們的第一份工作會奠定自己的職業取向,在第一次感情受挫后有人就對男人失去的信心,現在很多人仍然對河南人有看法,等等現象,都是我們先入為主惹的禍。
我們容易形成第一印象,印象好就會不斷對這個人產生好的看法,印象糟糕就會不斷產生壞的看法。對世界的認知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那怕明知自己錯了,也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盡管我們知道牛頓物理已經被愛因斯坦推翻,我們仍然對牛頓理論信以為真。
4、實踐檢驗真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政治課就這么教我們。這句話我們深信不疑,使得我們有時成為井底之蛙,按這個理論,天就應該是井口那么大。當佛家講“一切都是幻想,萬法皆空”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唯心的說法,唯物主義者不信,然而今天的量子物量研究發現物體深層是大量的空。
實踐有時是沒法檢驗真理的,因為很多東西你都沒法實踐,人類的實踐能力是極其有限的。你不能等到上了火星才相信火星的存在。
總結
以偏概全、眼見為實、先入為主、實踐檢驗真理等思想,讓我們失去客觀性,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越錯越深,使得我們很難清晰的認知這個世界,進而犯下很多愚蠢不堪的錯誤,甚至挫敗連連。
誰都不能完全保證自己能看清這個世界,至少克服以上幾點,我們能稍微明白些,不致于懂了很多道理,比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本文作者李順軍,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