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拉動消費1.2億!火鍋店長狂學“聽得懂人話”理發師!
田果 張冬 · 2024-11-19 09:22:21 來源:火鍋餐見
導讀:
1、“聽得懂話的理發師”,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2、他們爆火的邏輯:聽得懂人話=聽得懂市場
3、不建立這套機制,火鍋店就只能被迫卷
01
因為“聽得懂人話”
她帶火一座城
最近,網上被“聽得懂話的理發師”刷屏了。
而這位理發師就是網上爆火,7天漲粉百萬的女發型師曉華,不僅大量網友涌入其直播間,其所在的湖南懷化也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理發店門口堪比景區,抖音截圖
曉華的爆火,是出于絕大多數人都曾發出的某些疑問——“理個發憑啥動輒六七十甚至上百塊?”“理發師是聽不懂我說的要求嗎?”“理發師為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
而理發師曉華,就是完美解決這些痛點問題的一個具象化體現。她在理發前會仔細聆聽顧客的要求,并且具有極強的理解力和執行力。
大眾對于消費中的一些捆綁型消費愈發反感,比如各種辦會員卡,發型師曉華一直是30元沒漲價,加上她的手藝又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各種會員套路相比,這種簡單直接的方式更受到大眾消費者認可。
還記得今年爆火的南京“10元咖啡阿姨”,3條雀巢+熱水沖泡,南京阿姨最早出圈,就是因為大大方方把速溶咖啡拿出來了。有人要求咖啡濃一點,她提前說好,“咖啡都是三條,濃一點的那就是水少放一點”。
◎主打一個真誠
網紅顯然很吃這套——“比網紅咖啡店一杯咖啡放半杯冰強多了,至少阿姨敢承認。”
“鵝腿趁熱好吃”“慢點兒別急”“天涼了,下次多穿點別凍著”......爆火近一年,“鵝腿阿姨”還是會如約出現在北大門口......
你會發現,發型師曉華、10元咖啡阿姨、鵝腿阿姨的走紅,背后的邏輯相近。聽得懂人話=聽得懂市場,“市場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市場呼喚性價比,我就把物價打回幾十年前的水平;市場呼喚真誠,我就當著顧客面加工。”
02
不建立這套機制
火鍋店就只能被迫卷
懷化理發師的爆火,很多人說,原因在于“能夠聽懂顧客”,但這并非核心因素。真誠確實是必殺技,但有前提,畢竟,任何情況下,單出真誠,都是死牌。
在聊這個話題前,我們先聊一個看似不相關的社會行為——慈善。
◎帶頭大哥為什么能帶頭?
做慈善本是好事,但從近幾年的新聞報道來看,仍有頗多質疑聲,同時,也鮮有“受慈善者”發聲,而一些慈善機構也很郁悶,因為他們要一邊行善,一邊接受質疑,長此以往,慈善事業就很難推行下去。
在整個事件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慈善事業本身沒有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說白點,那些被救助的人,并沒有反饋實際情況,好還是不好,滿意還是不滿意,都無從得知。
白送的東西,沒人會拒絕,對于東西的好壞,他們也基本不會講什么,好用就用,不好就扔,慈善機構就很為難,搞不清如此做法究竟該不該繼續下去?到底有沒有幫到別人?
那么,我們說回大火的理發師,在她的理發店,顧客的聲音無疑是最好的指導和反饋,她能一邊修正發型(隨時改戰略),一邊聽反饋(改后的戰略好不好),不斷地完善這個反饋回路,最終達到顧客滿意。
而一般理發師,很少跟顧客如此詳細地交流,除了賣卡,而賣卡并不屬于反饋機制中的一環。
到這里,火鍋老板可能會明白了,要想生意好,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顧客反饋機制,也就是說“真誠+反饋機制”才是必殺技。
在這方面,海底撈是絕對的帶頭大哥,因為他會不斷跟顧客溝通,隨時留意顧客需求并及時滿足。
一些火鍋店喜歡讓顧客寫留言,讓其對產品、服務打分、提出建議之類,說實話,這種方式比較低效,且不說顧客有沒有按照真實意愿填寫,但若沒好處,沒人會吃飯后或吃飯中間填寫東西,然而,一旦有了好處做引導,顧客填寫的答案,又會有情感傾向,即,不自覺地夸贊,很可能不會做出真實反饋。
一個反饋鏈路基本有4的環節組成——建立流程、金字塔式表達(結論先行)、渠道透明、制定獎懲措施。
所謂建立流程,是指品牌要定期收集相關數據和顧客意見,比如菜品的點單率、顧客對菜品的反饋如何;
金字塔式的表達,是指要讓顧客直觀并直接地指出問題所在,比如,火鍋店上新一款鍋底,須引導顧客說出直觀感受,比如濃稠度如何、辣度或者酸甜度如何、涮牛肉好吃還是涮羊肉好吃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顧客講出最直接的感知;
渠道透明,是指顧客的反饋以及員工的反饋不存在隱蔽性,店內調研必須公開;
獎懲機制有兩方面,一是顧客反饋后的獎勵,一是員工收集反饋后的獎勵。
像一圍肥牛小火鍋,搞了個“圍品會”機制,顧客喜歡吃什么菜,隨便提,根據顧客反饋,來增減菜單上的菜品,如此貼心,也讓一位會員爆發式增長,目前已突破70萬。
還有老樹開新花的劉一手重慶火鍋,反饋鏈路是“及時響應-迅速反饋-優先處理-監督實施”,大哥風范,“干”就對了!
劉一手品牌負責人介紹,門店對于顧客的需求第一時間處理!店長在現場會及時、全程跟進,尤其對于差評會第一時間迅速跟顧客取得聯系,并與現場工作人員核對進行處理,后續還會與客戶進行滿意度調查,如果門店無法處理,會將門店事件報告第一時間反饋給總部,迅速給到顧客滿意的回復。
反饋鏈路的成立,本質是運營以顧客需求(反饋)為導向,用市場的聲音去指導經營。
最后
火鍋乃至餐飲走到今天,品質、服務已是標配,再往深處去,就是挖掘顧客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的能力,而這項能力的習得,靠的就是不斷反饋,進而不斷修正。
不夸張地說,擁有強大的市場反饋力,火鍋品牌才會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取得相對性勝利。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田果 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