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狂炫!又一知名火鍋爆改自助!能否自救?
大龍 · 2024-08-27 11:23:45 來源:火鍋餐見
本文看點:
1、知名火鍋一門店改自助,人氣爆漲
2、大牌試水切換賽道,風向變了!
3、傳統火鍋改模式,能“改命”嗎?
01
火鍋店改自助爆火
從“吃不飽”到一位難求“過號作廢”
火鍋自助的風愈發猛烈!
最近,火鍋餐見發現,鄭州一家知名火鍋店突然改做自助,在抖音上做了一波優惠,近幾天時間就已售出幾千份,并且有網友稱,這家店現在人氣飆升。
◎升級自助前后對比
去年,火鍋餐見街訪時留意過這家火鍋店,當時正值用餐高峰,門店外并無排隊顧客,而在改換模式后,排隊人氣呈現出天壤之別,門店外坐滿了等位的顧客。甚至吧臺上還貼著“過號作廢重排”的提示,有服務人員提醒,“目前只有過號的可以排,建議明天再來”。
重新升級改做自助,就能拯救一家店?8月25日,火鍋餐見去該店進行了探訪。
當日下午7點左右,這家新升級的火鍋店外早已圍滿了顧客,很多顧客在詢問還有多久能排上,已有顧客等了近一個小時時間。
隨后經過漫長等待,火鍋餐見進入了店中,對升級調整后的門店設置進行了逐一了解。
進到門店長廊,開放式保鮮柜擺著各式小碗菜,有鮮切牛肉、魷魚、鴨血、蔬菜類產品等常規菜品,一旁還有甜點切塊、冰淇淋等。
在轉角處,擺放著幾份炒菜以及水果。而一旁的燒烤盤中已經所剩無幾,有顧客在詢問何時能出餐。
還有幾名顧客在等待店員刨肉,剛刨好的肉卷就會立即被端走,肉眼可見的是,肥牛卷已經供不應求。
而在飲料區,整齊碼放著多款酒水軟飲,冰箱內不少區域已經空置。
從現場體驗看,這家店在鮮切牛肉上正在進行探索,除了把份量改小、增加炸物區、功能區外,產品與其他同品牌火鍋連鎖店幾乎沒有太大差別。現場有顧客告訴火鍋餐見,目前(自助)消費更加劃算,品質也沒有下降,但也出現部分鮮切、燒烤類菜品無法及時供應的問題。
價格方面,很多顧客都是通過抖音購買優惠團購,單人自助為79元,雙人149元,兩大一小179元,最高4人289元,另外還設有39元的兒童票。另外,優惠不含鍋底,所有自助最多可用餐2小時。
從銷量上看,該店改自助僅僅幾天,在抖音平臺已經賣出了近萬份優惠券。
從原本人均一百多元,改換成人均不過百,這家店的調改升級說明了兩個問題:
·大眾并非沒有火鍋消費的需求,只是需求在提升,但客單要隨勢而變。
·超值正在成為顧客心中的預設,提供更多的體驗、驚喜,最好能讓顧客心理覺得“夠本”。
事實上,雖說該家店升級,已然獲得了客流的提升,也獲得了實惠的口實,但仍有明顯的配餐供應不及時的槽點。
如今,多地自助火鍋、鮮切牛肉自助等自助模式越來越多,換個模式能改命也在網上盛傳,火鍋改自助真的能力挽狂瀾,讓門店“止跌”?
02
同質化、消費降級······
改自助是條明路?
當下的火鍋餐飲依然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加上消費降級,消費者不愿意花原來的人均一百多塊,頻繁到店消費。當有火鍋自助作為案例頻頻刷屏時,就有人開始用自助“改命”。
誠然,火鍋自助的確有其優勢。比如,在顧客看來,對標一頓二三十的正餐,人均六七十的自助毫無壓力,還可以隨便吃。而在火鍋老板看來,相較于常規模式,單人自助套餐79,加上鍋底,人均客單輕松過百,利潤還沒有降低。
但看似減少人工、貼合當下消費趨勢的自助模式,也要仔細掂量。
1、產品矩陣豐富,產品結構也要合理
自助火鍋與傳統火鍋,看似都叫火鍋,但賺錢的模式變了、產品的邏輯也變了,其實兩者就是兩個不同的賽道。
自助火鍋,首先要產品種類多,讓顧客感覺選擇項豐富,這里就出現一個悖論,產品要多、種類豐富,勢必造成有些產品極大消耗,有的產品鮮少有人問之,就會造成浪費。
這就需要構建好產品結構,梳理出哪些是高價值產品,比如牛羊肉、生蠔等;哪些是引流產品,比如甜飲品;以及哪些是信息差產品,比如姜柄瓜、炸玫瑰等,消費者覺得新鮮,但成本并不高。以及哪些是飽腹感很強的產品,比如揚州炒飯、炒河粉等。
像是安徽的一家火鍋店,改為了半自助模式,拿其中的118元的2-3人餐來說,套餐含一斤半牛肉,涮菜自助免費。顧客在吃過牛肉后,涮菜的消耗量并不大,人均三四十,并且讓顧客覺得實惠。
給顧客產品很豐富的感覺是做自助的基本功,總體成本的平衡才能讓毛利達到50%以上,給盈利創造空間。
2、營運細節多把控,更要降本增效
自助模式下,產品的擺放、呈現方式,甚至是降本增效都同等重要。
比如,有些食材飽腹感很強,可以集中展示,有的食材顧客拿取率較高,就可以多堆放、多供應。一旦這些精細化的細節做不到位,浪費的可能比消耗的要多。
鄭州有家川擺記大鰱魚鍋,推出了39元/位自助花鰱火鍋無限暢吃,本身鮮魚火鍋做低價就很好獲客,他們將外擺很好利用,還拉高了坪效。毛利達到了50%左右。
同樣在鄭州,一家成都的頭部串串火鍋,改成自助模式后,仍采用此前穿串的方式,人工的成本并沒有降低,況且對于顧客來說自助拿簽子,倒不如盤子拿取方便。
3、用高人氣,帶動高毛利
自助餐的底層邏輯,跟零售有些相似,即顧客越多,門店的毛利越高,食材的新鮮程度越高,以此形成正向循環。
無論怎樣,前文所講的這家門店,改為自助后,在線上請了一波探店大人進行了推廣,給顧客一種想去薅羊毛的沖動。
現場體驗時,大多數顧客都是在線上看到后,直接買券到店消費。使用相對低成本的推廣方式、工具對于現階段的火鍋店來說,也是一種高效的獲客手段。
再如,火鍋餐見此前記錄的朱富貴火鍋,雖然異于自助模式,但也是用高人氣低價來覆蓋成本,用量來堆積形成盈利局面。
只有當人氣足了,不斷引發復購,自助盈利才能實現。
4、供應鏈具備優勢,進貨價格抗打
火鍋不只是消費端的價格戰,供應鏈的集采優勢一家火鍋店盈利的重要因素。
對于上述火鍋店而言,本身具備一定的連鎖門店的供應優勢,甚至是將來的產品創新。
再如,此前大龍燚、珮姐、豪渝啟動了聯合采購,本質上也是集眾品牌之力,優中選優,獲得合理的價格優勢。
對于單體經營的火鍋店來說,進貨成本如果不能比同行低20-30%,就很難具備供應鏈價格優勢,進貨價高,又難以賣高價,利潤只能被擠壓。
總結
在火鍋經營承壓的情況下改自助,無異于打補丁補救。補丁能不能變亮點就看是否具備產品結構、運營、營銷,以及供應鏈優勢。
火鍋的盡頭是不是自助?很難下定論,火鍋老板不必盲目跟風。調整門店的運營結構 、產品等再去結合自身優勢判斷,用“因”去推算“果”可能才能推導出勝算。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
11月24日-30日,紅餐成長社將組織《增長創新之旅-日本餐飲深度研修團》,7天6晚的行程,將參訪世界級先進企業,與日本著名餐飲企業頂尖管理者零距離學習,汲取智慧,助力增長!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