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受難,餐企成本管控難道只能靠黑心嗎?
蔡運磊 · 2017-01-16 15:55:53 來源:紅餐網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永遠不要浪費危機”。那些還在糾結牛排里要不要摻些鴨肉、要不要用生物膠拼接牛排的餐企老板,正大光明、錢景無限機會就在身邊,就看你怎樣抓住了。
控制成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這里提到的重點管控、借力互聯網、升級餐廚設備、重建流程,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幾點。
牛肉最近算是攤上大事兒啦!
先有金牛角王被曝出牛排含有鴨肉,緊接著在牛排界擁有良好口碑的“澳洲牛排”出現了“合成”產品。最近,以烤肉著稱的漢麗軒烤肉店也“鴨肉秒變牛肉”,其員工甚至還稱能騙過全世界……
▲ 牛肉價格高,成為造假重災區。
食品摻雜使假的問題,可謂“源遠流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1906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讀揭露芝加哥肉食加工廠的紀實小說時,惡心得把吃了一半的香腸扔出窗外。后來,大名鼎鼎的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本為“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已特指美國FDA)就此誕生。
假牛肉的出現,無非是無良餐企為了降低成本,那么,就沒有點更高級的辦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嗎?在此,筆者就從如下幾個方面說道說道。
重點扶持,不求全面開花
開源節流方能細水長流,不注重這一點的,往往死得很難看。因此,一個優秀的餐飲企業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制度。傳統意義上的成本管控不僅涉及采購、庫房、廚房的原材料管理,還涉及到各部門的日常領貨、辦公用品損耗等方面。成本越低,利潤越高,老板越賺錢。
筆者舉雙手贊成老板們的成本管控,但要有原則、重點,該花的錢不能省,一省就容易跑偏、打折扣,到頭來得不償失,比如在重點控制方法中的“三投資”:重點環節控制、重要任務控制、重大活動控制?;ㄔ谶@三方面的銀子,一絲一毫都不能省。
▲?節省廚務成本很容易跑偏。
廚務成本和廚務費用是同一個概念嗎?很多人不假思索就說是,其實不然。廚務成本是指制售單份菜肴所消耗的原料、輔料、調料等,廚務費用是指廚務營運除成本消耗外的人工消耗、能源消耗、設備折舊、場地費用等項目。二者的區別就像“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一樣。因此經營管理人員要想在這方面做成本管控的文章,首先就要將對象按內容進行劃分,重點分析原料構成、原料特性、原料價格,以便進行采購談判時掌握主動權。
所謂的“許可”消耗是指員工餐、優惠打折促銷、必要招待支出、跑單退菜損失等,通常不宜計入成本,但要注意超標和過量,記住物極必反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廚務成本涉及的方面很多,控制起來并不容易。因此,餐企老板一定要對企業的“易損件”流程、“快消品”機制洞若觀火,精準投資,切忌平均用力、撒胡椒面兒,這樣才可能通過運用成本水平定位、標準成本設計和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來達到目的。畢竟,餐企維持生存的成本水平底線是50%左右,高于這一水平的餐企只能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就不容易”了,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
因此,開餐廳絕不像某些文藝青年、小資階層設想的那樣,滿是羅曼蒂克,而是“彎下身子拉下面子還不知道能不能扎下根子、掙到票子”。
巧妙借勢互聯網,花小錢辦大事
世上有兩種人:光知道埋頭苦干的人,苦干+巧干的人。前者天天苦哈哈地勞心費神搞經營管理,甚至累出一身病,最后卻事倍功半,天道并沒有酬勤?!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后者有吃苦精神,但更多的卻是靠創新、工具,借雞生蛋,立馬事半功倍,躺著就把錢賺了。
經濟學家許小年曾說:“什么叫O2O?就是兩邊都是零,中間一個2貨,這就是 O2O!”現在,筆者談談這個“兩邊是0、中間夾個2貨”的工具,看看它對餐企的降本增效究竟有無幫助。
商業環境下,供給和需求可以相互轉化、互為因果。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北姸嗖推罄习搴芟搿吧倩ㄥX多辦事辦好事”,但具體咋做,就“拔劍四顧心茫然”了。不用茫然失措,先看看成都麒麟胖哥火鍋是怎樣運用“互聯網思維”、成功地降本增效的:二維碼實現了食材追溯,物聯網形成了遠程實時監控;再加上其統一采購、集中加工、冷鏈運輸配送及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全程均實現了可追溯,真的是“食品安全與美味齊飛”!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成功火鍋的背后,都有一個精準運作的網絡平臺。
據悉,僅僅運行一年,該平臺便已聚集了當地50%的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和農業合作社、60%的農貿市場經營者和90%的學校食堂。目前,該平臺注冊使用用戶已逾2萬家,每日涉及交易額逾1800萬元,交易食材逾3000噸,影響受益人群逾350萬人。如今,該平臺的業務規模較創建前已飆升了20倍。
那么問題來了——對于沒有使用該平臺的食材,又如何保證其“智慧化”呢?有關人士表示,每一個進入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商戶,可以利用智能門禁系統、客戶來貨備案APP,輸入農產品準入備案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產地證明、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以及供貨商電話、身份證信息和企業社會信用代碼等,幾乎一應俱全?!?/p>
無獨有偶。河南鮮易控股在打造了O2O農牧產業服務平臺后,就為養殖戶提供了線上交易、行銷信息、數據分析、技術指導等增值服務,幫助經紀人由單一的生豬買賣向提供綜合服務轉型。有了線上交易數據后,他們還為養殖場、經紀人提供了金融服務。
▲?O2O農牧產業服務平臺——河南鮮易控股冷鏈配送車。
值得一提的是,鮮易擁有自己的產品,如去年在網上推出了一系列爆款,如眾品千尋、滋滋黃金松板肉、嘶嘶炭燒梅花肉排、哧哧秘制梅花肉等,這都是企業員工用互聯網思維設計、培育出的新品。目前,該平臺活躍用戶在物流成本方面,均可節約10%以上。
有的平臺玩得更大、做得更好,其功能也更完備。如上海眾美聯商城的平臺以供應鏈為切入點,運用信息化手段深耕產業鏈垂直細分領域;采用平臺交易撮合+自營貿易+供應鏈集成服務三位一體的、B2B全產業鏈供應體系的平臺運營發展模式,去中間商(流程),聯采聯營。有人預估,可為企業直降采購成本10%~30%。對餐企老板來說,這一金光閃閃的數字是相當引人的。
更換餐廚設備也可節約成本
如果說玩兒互聯網是線上招數,是空軍,那么玩兒設備就是線下招數,是陸軍了。對餐企老板來說,該怎么玩轉這“大陸軍”呢?
筆者曾供職制藥裝備企業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358,SZ),常有藥企客戶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常說設備的更新換代率很高,那又為什么要把設備的生命周期設計那么長呢?這樣一來,如果客戶不用到設備報廢就不換,你們還怎么賺錢呢?我們的業務經理聞之哈哈大笑,直言不諱地說:你們不用等到設備報廢就會換了,如果不換新,那舊設備帶來的各種效率損耗會遠遠超出設備本身價值的。至于研發人員為什么要把設備的生命周期設計那么久,則完全是我們“客戶至上、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的體現。同理,餐企也存在著類似問題。
以烤魚店為例。時至今日,烤魚市場確已進入紅海,怎樣在紅海中發現藍海,烤制設備這一環節相當重要。吃貨們都知道,甭管是傳統的炭烤魚還是電烤魚,光預熱烤架往往都需要幾十分鐘。如果旁邊沒有美女,手機又斷電,聽著鄰桌滋滋響,聞著縷縷撲鼻香,自己即便是佛,也要“佛跳墻”了。
腫么辦?好辦啊,換設備就是了。換套專業級的烤魚設備,不但不會讓消費者百無聊賴地傻等,還可以為老板節省不小的開支。不信?甩張圖你就服了。
▲ 更換設備完勝。
換了設備和不換設備的成本,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流程不可全無,不可全備
近日,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在內部座談上說,流程和能力糾結在一起,“路”不通,則“道阻且長”,能力也就不能充分發揮了。餐企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流程浪費、損耗也是主因之一。亨利·福特有流水線管理、豐田有精益生產理論、麥當勞有極其嚴格的標準業務操作流程……一流企業無不重視流程管理,堅持流程再造、流程創新,這一點,在餐飲業中也將是大勢所趨。
▲?華為任正非的流程理論值得餐飲企業借鑒。
海底撈掌門人張勇認為,無論是互聯網思維還是做個體戶的,流程制度必不可少,只是怎么變化的問題。筆者認為,所謂“變”,即“優異化”而不是“差異化”。就像任正非說的那樣,“每增加一段流程,就要減掉兩個流程;每增加一個評審點,就要減掉兩個評審點”。這樣一來,原先臃腫不堪的流程就會被大幅度擠掉“水分”,減員增效,利潤就起來了。在這方面,建議餐企老板不妨多走走,多看看,不僅要向先進的同行學習,還可以學學“異行”,比如富士康。
巨量的資金、原材料、人力、成品等不停地進出,如此地跌宕起伏,富士康為何依然穩健快速發展?筆者曾在富士康鄭州園區工作過,認為主要得益于其流程設計。富士康老板郭臺銘就說,我為什么要像傳統企業那樣去培訓新員工?我難道不能通過流程把一個生手快速變成熟手嗎?事實上,富士康確實做到了——通過極其精準細致的分類,每一個生手只需做好手中的“雞毛蒜皮”提交即可,自有同樣精專的“接盤俠”等著。這樣一來,還培訓什么呢?成本立馬下降。
流程是為作戰服務的,是為多產糧食、產好糧食服務的。流程越多,中轉越多;中轉越多,時間耗費越多、出錯的幾率就越大,成本自然也就高企了。物極必反,所以,餐企老板要想做好成本管控,就必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科學把握流程的質和量。在合并、精簡流程中的“同類項”時,要本著“全局性、實用性、系統性、長遠性、風險性”的原則做好評估,不能簡單粗暴duang地一下取消了事。否則,就有可能產生裂谷帶、無頭路甚至爛尾樓。
本文作者蔡運磊(微信:cyld603),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