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做生意,違法很可能傾家蕩產!
蔡運磊 · 2016-11-02 13:41:18 來源:紅餐網
中秋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在美國攻讀MBA的一個朋友飛來長沙,我們聚了聚。這個朋友是國內一家畜牧企業的老板,揣著“鍍金”加開拓市場的目的去了美國,轉眼在美國待了快一年了。我問他感受如何,沒想到他一聲長嘆:“美國去不起啊!”我以為他是嫌學費貴、生活成本高,沒想到他說,去美國上學甚至買房子都不是大問題,問題在于在美國做生意太難了,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罰個傾家蕩產。
朋友很認真地說,美國市場管理相當規范,一不小心就會“爾曹身與名俱滅”。一家或幾家企業倒閉、破產了,由此產生的失業和地方經濟下滑等后遺癥,在《破產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保護與約束下,都可以得到較好的消解,因此,整體市場依然能“不廢江河萬古流”。他舉了一些例子加以佐證,比如,美國司法部曾通知德意志銀行,你們要準備好繳納140億美元罰款了。罰款原因居然是在上一輪經濟危機之前,德銀在按揭證券市場的某些行為不合法。“某些行為不合法”就被罰140億美元,這也太小題大做了吧。無獨有偶,去年美國司法部還盯上了法國巴黎銀行(BNP),罰了他們89億美元,原因是該銀行幾年前曾對伊朗網開一面。這種天價罰單,在美國執法層看來,不僅天經地義,而且他們并不怕被外界和輿論指責為“濫用職權”“獅子大開口”。因此,全球最大的十家投行均被山姆大叔“狠宰”過,而且被罰者均表示“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據朋友查證,在動輒雷霆萬鈞的重罰之下,瑞銀、德銀等歐洲大行,在美國最近20年的業績都是凈虧的,而且虧得吐血。他說:“他們每年賺的那點兒錢,還不夠給老美交罰款呢。”違法實體企業一旦事發,同樣被會被罰得目瞪口呆。比如,美國司法部對BP石油公司開具過高達200億美元的超級大罰單。至于一些中小企業和公司,如有把柄被抓住,多半很難脫身。
“那你打算怎么辦?鍍金結束后馬上回來?”我問他。他回答說,不是他個人回來不回來的問題,他只是希望中國的市場規則能夠更加規范。與一些市場比較規范的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和公司的違法成本太低、違法風險太小。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違法甚至連“鋌而走險”都談不上。如此情形,怎么能夠真正威懾不法商人?同時,這對那些合法商人、合法經營者也是極不公平的。
“如果我們借鑒美國人的做法,對企業違法行為重責重罰,市場和企業行為規范了,非但現有企業不會跑路,更多企業會慕名而來。”他說。
本文作者蔡運磊(微信:cyld603),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