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Popeyes重啟、Shake Shack加速...炸雞漢堡,一路狂奔?

Yanyan · 2023-08-25 17:00:42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前不久,麥當勞搬出巨大的“金拱門”直面對面的肯德基,演繹了一把“真實的商戰,往往以最樸素的方式呈現”,在小紅書引起了熱議。

然而在K記和M記兩個老大“相愛相殺”的時候,有一批品牌已經在打側翼戰了。

近日,曾在上海創下“最高8小時的排隊紀錄”的Popeyes,在陸續閉店后又在8月19日“卷土重來”,上演了西式快餐版“甄嬛回宮”。美國網紅漢堡品牌Shake Shack,2019年在上海開出內地第一家門店后,截止7月7日已經開出38家門店。

前段時間筆者公司樓下悄悄關店的三明治代表品牌Subway賽百味,近期實際上也在醞釀大招:6月宣布股權、人事大變動的同時,宣布了新的擴店計劃——希望2028年前在中國擁有不少于1500家門店。[1]

不知道這些品牌是不是約好的,但無論是牌桌上的玩家持續下注,還是新的“挑戰者”出現,無形之中釋放出同一個信號:中國西式快餐市場的格局,可能要面臨重新洗牌了。

這樣的“暗潮洶涌”,讓人不免想到席卷中國的咖啡浪潮,精品咖啡遍地開花、平價咖啡攻城略地、中外品牌共舞。目前,中國西式快餐市場呈現怎樣的格局?將往何處去?能刮起新一波西式快餐浪潮嗎?

01

炸雞漢堡,集體狂奔

據艾媒咨詢調研報告,2025年中國西式快餐規模有望接近5000億元。

西式快餐品牌是非常大的概念,薩莉亞、達美樂、塔可鐘等都可以算在內,而細分到炸雞漢堡品牌,則主要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一波,當然是傳統西式快餐,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賽百味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

作為西式快餐巨頭,它們扎根中國已經多年,且在產品推新、營銷手段等方面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尤其是肯德基、麥當勞,幾乎每個月都有1-3款新品上線。

同時,在門店數量上,這幾家也都野心勃勃:

肯德基,光2023年第二季度就新增468家門店,截止6月總數達到9562家;

麥當勞,截止6月門店數已超5400家,計劃到2028年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突破1萬家;

漢堡王,門店數量已達1500+,計劃從2023年開始保持每年在中國市場新開設200家餐廳。

很多人的印象里,麥當勞、肯德基“無處不在”,筆者也是一樣,直到前些年在山東某縣級市的同學口中聽聞當地沒有肯德基時,才驚覺,真實的中國市場并非如此。

近幾年,這幾家傳統西式快餐品牌要實現門店數量的擴張,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下沉。除了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肯德基和麥當勞的下沉目標,已經劃到了四五線,甚至六線,意圖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鄰居”。

但下沉不只是在數量上的增加,即便是麥當勞、肯德基也面臨很多“結界”,不一定能很快做到“降維打擊”。一方面是價格,市場越下沉,消費者的價格更敏感,而麥當勞、肯德基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價格體系,不僅僅是改菜單那么簡單。

同時,雖然下沉市場一城一店的集中度很高,一家店的輻射范圍非常廣。但是小鎮、縣域有日常吃西式快餐習慣的人群占比更小,且他們專注熟人社交,跟一二線城市的消費習慣并不相同。

此外,麥當勞、肯德基進入更廣闊的下沉市場,要保持統一的服務標準,其實也非常依賴品牌的掌控力。基于長期積累的品牌聲譽,反而品牌更需要珍惜羽毛,因為消費者對它們的期望值往往比低線城市長起來的品牌更高。

目前,品牌們正在做很多嘗試,比如肯德基的“小鎮模式”和數字化運營,麥當勞帶著麥咖啡一起滲透下沉市場……但是還是早期階段,無法判斷效果如何。

另一波是Popeyes、Shake Shack等來自美國本土的網紅品牌,它們為中國快餐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驚喜感。

Popeyes的歷史比較早,1972年成立于美國,被稱為“北美炸雞神話”。Popeyes的主打產品做出了差異化區隔,源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卡真風味”是其一大特色。

1999年,Popeyes就以“派派思”的招牌在北京王府井開出首店,但是經歷了幾番波折,2003年Popeyes黯然閉店退出中國市場,2020年漢堡王在中國的主特許經營商的TFI將Popeyes引進中國市場,上海旗艦店營業當天,創下了“最高8小時的排隊紀錄”,但此后又陷入閉店風波。

如今,中國市場又將迎來全新的Popeyes(玻比派),首家旗艦店落地淮海中路的原址。從官方釋放的圖片來看,門店既沉淀了歷史建筑的厚重,又有當代的摩登,內部整體色調從明亮的藍色變為更突出熱情的橙色logo色。

圖片來源:Popeyes

Shake Shack則是一個很年輕的品牌,誕生于2004年,在美國也算是“新消費”了。它走的是“慢快餐”模式,創始人Danny Meyer將它定義為Fine Casual(休閑快餐),簡單來說,就是定價比傳統的正餐餐廳便宜,但需要放棄預約、服務生、高級的環境等條件,同時產品品質、定價高于傳統的快餐品牌。

Shake Shack將“Stand for something good”作為品牌主張,用的原料強調的是“精選、優質”,試圖和“速食”“垃圾食品”等傳統認知拉開差距。Shake Shack現在主打的產品是漢堡,同時“波浪紋”薯條、奶昔、炸雞等產品也憑借差異化的口感和口味得到了不錯的消費者評價。

圖片來源:Shake Shack

體驗上,Shake Shack的門店采用原木色的桌椅搭配綠植,光線明亮,且中國門店內設置了全自動洗手機,在不設置洗手間的情況下,也能給消費者比較貼心、方便的體驗。

圖片來源:小紅書@Shake Shack

據窄門餐眼的數據,SHAKE SHACK在中國市場的人均消費價格達到了84.91元。在“老家”美國的售價也不低,甚至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SHAKE SHACK為什么這么貴?”,其對新鮮高品質食材的承諾、較高的門店設計費用、研發和數字技術投入....都被認為是售價超過大眾西式快餐的原因。

在品牌形象上,SHAKE SHACK塑造“潮牌”和“生活方式”的品牌感,因此吸引了不少明星、KOL打卡、推薦。但在網紅效應之后,能否留存穩定的消費客源,還是要看團隊的運營能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品牌,有一些品牌也在試水。比如在美國本土受一眾名人追捧Five Guys已經在上海開出幾家門店,但尚未掀起水花;主打冰淇淋的DQ,也在中國醞釀引入熱食。

第三波,則是本土品牌,如華萊士、塔斯汀、派樂漢堡、貝克漢堡等,這些本土品牌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在下一部分會重點分析。

有趣的是,進入中國后,很多洋快餐因為特許經營、人員流動、資本控股等因素,存在著抽絲剝繭的聯系。

比如漢堡王、Tim Hortons和Popeyes同為加拿大餐飲連鎖公司RBI(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旗下品牌。

漢堡王中國,目前由TFI負責運營。

而Popeyes中國在2022年特許經營方從原來的TFI(土耳其最大餐飲集團)變成笛卡爾資本,笛卡爾資本是Tims天好中國的最大股東。Tims中國已經宣布與 Popeyes中國業務合并,并擁有Popeyes在中國內地和澳門的獨家開發和特許經營權。Tims天好中國首席執行官盧永臣,則曾在漢堡王中國任CFO。

再看Shake Shack,它在中國的特許經營方是香港美心集團,經營區域為中國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美心集團曾經在中國香港引入了星巴克。此外,Shake Shack中國區負責人婁偉,在內地麥當勞和漢堡王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

開頭提到的賽百味,前不久也剛剛宣布,與上海富瑞食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新的總特許經營協議,并請來了漢堡王中國前任首席執行官朱付強。

可以說,西式快餐領域成熟的經營團隊們,基本上都已經坐上牌桌了。

02

西學中用,中式“洋快餐”異軍突起

如果不了解餐飲行業,可能對華萊士有多強沒有什么概念,但是看到它的門店數,可能為之一驚。兩萬多家,幾乎是肯德基中國的兩倍。

圖片來源:紅餐大數據

麥當勞、肯德基在一、二線城市的門店布局已經相對飽和,近幾年開始,發力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來尋求新的增量。但可能往下一看,華萊士、貝克漢堡、快樂星等更平價的西式快餐品牌,早就走“農村包圍城市”的下沉市場路線,遍地開花了。

拋開品質和服務不談,從產品形態上來說,它們主打的食材和制作方法跟肯德基、麥當勞差異不大,因此仍然處于西式快餐的邏輯下。但是這些品牌在頻頻碰壁之后摸索出了自己的路線,比如華萊士采用不加盟,而是合作連鎖的“福建模式”,幫助其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擴張。

但是近幾年,又興起了一種特殊的快餐品類“中式漢堡”。如果仍然將這種新物種定義為“西式快餐”,似乎不夠禮貌,但是從漢堡這個品類上來說,麥當勞、肯德基在品類教育上算是為它們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消費者也習慣性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標。

其中,塔斯汀無疑是異軍突起的最大一匹黑馬。值得一提的是,華萊士起步于福建省福州市,塔斯汀也是。

塔斯汀的創始人曾經加盟開了7家華萊士,后來創業開出了塔斯汀,一開始主營披薩,但生意不溫不火,直到2020年推出“中國漢堡”開始一路狂奔,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西式快餐行業門店數量的第4名。

近期,塔斯汀進入北京受到了媒體的廣泛討論,被看作是“縣城漢堡”進入北上廣的信號,實際上,塔斯汀此前已經進入上海了。塔斯汀的價格相對平價,但平價漢堡,依然可以成為“網紅”,有不少網友表示“什么時候可以開到我的城市?”

在產品上,塔斯汀以中華傳統面點為靈感的手搟現烤堡胚、“五味調和”的中式餡料等維度來滿足“中國胃”。

圖片來源:塔斯汀小程序

在塔斯汀之后,“賈國龍空氣饃”也更名為“賈國龍中國堡”,先從北京開始擴張。賈國龍中國堡的漢堡皮靈感來自浙江桐廬一帶的特色小吃“酒釀饅頭”,酒燜紅燒肉、小炒黃牛肉等餡料也充滿了中國風,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饅頭夾中國菜”。

FBIF從北京已經嘗試過的朋友口中得到的評價是“好吃,但是更像肉夾饃,不像漢堡”。

圖片來源:賈國龍中國堡小程序

03

麥當勞、肯德基的“羅馬”

不是一日建成的

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曾提到,4億人口的美國目前擁有14000家麥當勞門店,而中國僅城市人口就已經有7億,如果不考慮時間和條件,中國應該有30000家麥當勞門店。

麥當勞、肯德基雖然已經是西式快餐霸主,但中國偌大的市場,也給其他品牌留下了分一杯羹的機會。

然而,麥當勞、肯德基的“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的。橫亙在這些新銳品牌面前的,還有一系列的難題。

首先,是門店網絡和經營效率。一家、兩家,直至萬家,線下餐飲是一個很重的生意,但是要如何讓經營更加輕盈?同時,麥當勞和肯德基早已成為了“公共設施”,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等車時、加班回家饑腸轆轆時,麥當勞和肯德基總會陪伴著你。而Shake Shack等品牌目前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撐起進一步向外擴張,還待時間的檢驗。

同時,在品控上,麥當勞和肯德基有非常標準化的流程。而對于新品牌而言,擴張得越快,門店管理問題暴露得也就越快。

此外,麥當勞和肯德基長期的本土深耕,已經形成了一種“信仰式”的品牌忠誠度,比如KFC的“V我50”瘋狂星期四文案、麥當勞的“麥門信徒”都是從本土消費者中自然生長出來的話題。

如今,西式快餐已經逐步“祛魅”,脫離“洋氣”“高端”的印象,而是回歸到口味、便捷性等評價維度、單純從產品的角度,消費者可以選擇的餐飲選項太多,那么,新品牌如何持續抓住消費者的心?

圖片來源:Shake Shack

Shake Shack、Popeyes當然也繞不開本土化,但是且不說是“婦孺皆知”,要讓目標TA熟悉品牌,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不是靠僅僅推出幾款本土限定能解決的。而是要讓消費者從偶然的消費選擇,到成為消費習慣的問題。

參考來源:

[1] 潘嫻,《剛剛,賽百味中國迎來巨變!》,小食代,2023年6月6日

 

本文轉載自 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Yanyan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