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合莊鬧劇,重挫明星餐飲!
鄒通 · 2022-06-15 21:16:44 來源:紅餐網
明星餐廳的模式,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鄒通。
近日,“陳赫退出賢合莊股東”“賢合莊加盟商維權”等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
為此,“賢合莊鹵味火鍋”不得不發聲明“辟謠”,稱“3.7億加盟費”“割韭菜”“跑路”等均為惡意謠言,會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這次的賢合莊事件將對“明星餐廳”帶來怎樣巨大的影響。
賢合莊事件,
是明星餐廳發展的轉折點
首先,我認為這次賢合莊事件最大的影響在于,以其為代表的明星餐廳將在社會面上形成相對統一的共識,而這些共識,將重挫明星餐廳接下來的發展勢能。
1、餐飲界共識:流量不是萬能藥,明星餐廳=短命
以前,餐飲人做創業,開餐廳,總是幻想將店開成網紅餐飲、明星餐飲。因為在增量時代,餐飲人的一大認知就是:流量是生意的根本。所以,那時各路餐廳盲目“促銷造聲勢”,各路品牌盲目“開發加盟搶市場”。
如今進入存量時代,餐飲人對生意的認知發生了巨變:生意要長久,拼的并非是流量,而是復購和增量。現在,在很多餐飲人眼中,明星餐廳和網紅餐廳就是“短命”的代名詞。
賢合莊的鬧劇,毫無疑問將加深行業的這種認知。以后明星餐廳在行業內的處境,會越來越尷尬。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2、加盟界共識:誰加盟明星餐廳,誰大概率倒霉
賢合莊動輒200萬的投資額,早就勸退了大多數餐飲創業小白。很多賢合莊的加盟商,要么是有一定創業經歷的商人,要么是鏖戰餐飲多年的老兵。他們其實都知道明星餐飲的套路,為什么還加盟?因為他們也知道,借著明星資源和粉絲基數,開店是可以賺錢的,哪怕是一次快錢。
可是誰都沒料想到,疫情來得這么反復、品牌方收割得這么兇殘、粉絲表現得這么理性。
因為疫情反復,線下生意收縮,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品牌方收割得太兇殘,加盟費、品牌費、原料費、營銷費等支出超出預算,利潤一天不如一天;粉絲表現得太理性,明星給餐廳站臺、和網紅跨界、和粉絲互動的效果周期越來越短,客流量一天不如一天。
各種超出預期的“意外”,打亂了加盟商賺錢的節奏,所以才有了如今的鬧劇。
這個失敗的加盟案例,存放在餐飲的商業史上,將讓更多加盟商意識到:靠明星賺快錢是行不通的,未來誰加盟明星餐飲,誰大概率倒霉。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明星界共識:誰在餐飲業割韭菜,誰的聲譽必受損
這幾年明星紛紛在和自己開過的餐廳“劃清界限”:黃磊從南京黃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人中退出;黃子韜退出北京好實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葉一茜退出賢合莊……
大量明星偷偷地將自己從原有的品牌中剝離出去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餐飲并非想象地那么好賺錢,若自己持續對粉絲的口袋“開刀”,個人聲譽會嚴重受損。所以,“摔過跟頭”的明星才會紛紛選擇脫身餐飲,不碰自己無法駕馭的“業務”。
我相信這種趨勢,在未來會更明顯。陳赫這次退出賢合莊,更是給了那些想入局餐飲業,想割“韭菜”的明星一次嚴厲警告:入局餐飲后,要全身而退沒那么簡單!
4、粉絲共識:愛豆搞餐飲,就是不務正業
過去,很多粉絲盲目追星,各種付出只為支持自己的偶像。可這幾年演藝圈上演一次次鬧劇,粉絲被“過度消費”后,也逐漸有了為“愛豆”買單的標準。此外,疫情后,很多人的收入有了一定的縮水,不得不減少一些過量的消費,包括追星上的消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
愛豆開的餐廳又貴又不好吃,我作為粉絲,可以去消費兩三次,當做對愛豆的支持,至于成為長期顧客,那就另當別論了。
粉絲追星觀和消費觀的逐漸改變,使得很多明星餐廳的生意大不如前。以前,明星餐廳借著粉絲的熱度和活躍度,開店周期很長,如今這個周期持續降低,一年半載都算很長命了。
如今,賢合莊事件的鬧大,更是讓一些愛豆的粉絲們形成了共識:明星就應該磨練演技,一味的搞和“身份”不符合的事情,如跨界開餐廳,便是“不務正業”。很多粉絲明確表示,不再支持愛豆“不務正業”。這也意味著,明星餐廳做“粉絲經濟”的模式,接下來將會遭遇更嚴峻的挑戰。
明星餐廳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生意
其實這幾年,針對明星餐廳的爭議一直都未消停過。在我看來,明星餐廳從誕生的那一刻起,結局便已經注定了,因為從商業角度來講,明星餐廳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生意。
1、明星把餐飲當成副業,注定失敗
很多明星開餐廳,不是為了做品牌,而是在試手氣,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名氣和流量賺點錢。若成,皆大歡喜,收入翻倍;若不成,也只是副業探索失敗,無傷大雅。
然而,餐飲的商業體系極其復雜,明星不能躬身入局,將自己置入真實的創業環境下,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我們可以去看看那些知名餐企的創始人,哪個是將餐飲當做副業置身事外的?餐企老板,要和顧客打交道,和對手斗智慧,和自己斗決心,經歷過一次次自我迭代和躍遷,才能取得成績。大多數明星將餐飲當做可有可無的盈利探索,自然就注定了開局便是結局。
△圖片來源:攝圖網
2、明星和外包企業的合伙,就是一場“收割”游戲
明星自己開店,可能是真心實意。可一旦外包給所謂的“合伙人”,初心就不同了。
明星和所謂的合伙企業分工明確,明星負責搞話題,博關注,拉流量;合伙企業,負責搞加盟,快審核,快擴張。雙方利益分配均勻后,便開始導演一場“收割游戲”。這場游戲收割的并不是粉絲,而是加盟商。
因為,粉絲的消費是短期的,很難產生長久穩定的利潤,而加盟商一旦入局,便加注全部身家,屬于長期合作,明星和合作企業便能從各環節中獲取利潤。即便有人來鬧,他們手上有賺錢的店鋪、有精明的律師、有設陷的合同,翻車的概率也比較低。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明星餐廳的模式,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從生意角度來說,有流量才有收入,可是拉長做生意的時間軸來看,有留存有復購,才會有穩定的生意。
明星餐廳注定成也流量、敗也流量。因為它的模式中,只有流量,沒有用戶需求、沒有產品特色、沒有運營模式,更沒有做餐飲的初衷。收割粉絲的信任和加盟商的信任,最終換來的只會是無情的拋棄。
這就給了餐飲人一個啟示:開餐廳,不能有太多貪念,不能老想著賺快錢。要多一點實誠,賺穩錢。
餐飲是商業,是投資,餐飲人只有減少貪欲,用個人對市場的認知,對顧客的認知,用“工匠精神”去深耕,才能立身餐飲業而不倒。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