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餐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二)|《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 · 2016-11-29 12:46:25 來源:紅餐網
接上:陜西餐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一)|《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連載
四、限額以上餐飲業雖已止跌回升,但仍未恢復到以往水平
截至2014年,全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為128.8億元左右,雖比上年增長5.8%,且比上年增長率提升2.7個百分點,已經出現回暖現象,但比2012年營業額依舊減少了2.8億元左右,未能恢復到以往水平。說明近年來限額以上餐飲企業積極轉型,尋求生路,已經產生一定成效,仍需努力;大眾化市場需求的迸發,帶來的限額以下餐飲業的發展是行業整體逆勢回暖、實現增長的最大動力。
1.正餐地位依舊不可撼動,其他類型餐飲業亟待發展,小吃和新型業態擁有較強“正能量”
根據表1-1所示,截至2014年,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中,正餐企業數量占96.3%,營業額占91.7%,餐位數占95.4%,餐飲營業面積占95.8%,是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的主體,地位不可撼動;而其他類型的餐飲企業不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營業額、餐位數和營業面積上占比都非常小,表明這些行業企業實力都非常弱小,且發展非常滯后,亟待發展;全省餐飲業的行業結構過于集中于正餐服務,結構嚴重失衡,極其不合理,因此急需調整。
根據表1-2所示,正餐和快餐服務的營業額均低于2012年數據,小吃服務和其他未列明餐飲業的營業額雖然所占比例非常小,但增長幅度非常大。表明限額以上小吃業態的較強“正能量”,以及新興業態的較強生命力,這值得大家重點關注。
2.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八成為私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經營能力差距巨大
根據表1-3所示,截至2014年,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中,私人控股企業數量占81.8%,營業額占63.9%,餐位數占72.3%,餐飲營業面積占66.6%。可見私營企業是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的經營主體,而國有和集體控股企業數量的比例僅為5.6%,整個行業處于政府干預很少、市場化和自主經營程度非常高的狀態;但市場開放程度和吸引力還不夠強,港澳臺商和外商控股的企業數量還非常少。同時也可以看出,私人控股的企業數量是港澳臺商和外商控股企業數量的57倍,但營業額僅為其5倍,這反映出我省私營餐飲企業的規模小、實力弱、營業額低、競爭力弱的現狀,且與外資企業的經營能力相比差距還非常大。
3.獨立門店是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主要經營形式,缺乏連鎖經營形式
根據表1-4所示,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中,以獨立門店形式運營的企業數量占95.2%,以連鎖總店形式運營的企業占1.1%,以連鎖門店形式運營的企業占1%。可見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的主要經營形式是獨立門店,現代化的連鎖經營形式運用嚴重滯后,缺乏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這反映出陜西省餐飲企業的經營形式比較落后,規模化和連鎖化的經營理念不強,經營能力不足,嚴重制約我省餐飲業的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導致在全國餐飲業連鎖品牌中默默無聞。
4.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的主體是小型企業,嚴重缺乏大中型企業
截至2014年,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中,大型企業數量為8家,中型企業72家,小型企業849家,微型企業49家。可見我省限額以上餐飲業的主體是小型企業,缺乏大中型企業,這也正反映出我省餐飲業私有化程度高,連鎖化水平低,呈現出小、散、弱、差的經營現狀,缺乏全國性大中型連鎖企業,導致餐飲業在我省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地位較低。
(未完待續)
以上內容摘自《陜西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此報告由王喜慶主編,在紅餐網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專欄連載。歡迎大家訂購!聯系人:梁老師,聯系電話:13201776909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相關推薦
60篇
文章
147262
閱讀量
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由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喜慶研究員擔任所長,以餐飲產業規劃、餐飲街區規劃、shopping mall街區規劃、小品牌餐飲孵化、產品研發等為主導,旨在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助推食學發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