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粵菜名廚教你如何驗收食材不被坑!
趙紀贏 · 來源:紅餐網
食材是菜肴的基礎,廚師能夠做成色香味俱佳的肴饌,離不開好食材做底子。
所以,有經驗的廚師一定會對食材有很高要求,甚至態度嚴苛至極,令人敬畏。
可好食材怎么來?餐廳采購至關重要!
什么是好食材? ?
對食材近乎嚴苛的要求,才是菜品的保障,也是廚師在對自己負責,因為廚師是以菜品來說話的,僅就其對食材的嚴謹態度,就昭示了對本職工作的負責,對餐飲酒店榮譽的負責。
好食材的標準
“鮮” ?是指食材的新鮮程度;
“嫩” ?是指食材的嫩脆爽潤;
“活 ?”是指動物類食材的生命體征旺盛。
一個沒受過任何烹飪訓練的家庭主婦,以活魚為食材做出的一尾紅燒魚,和一個烹飪大師用在冰箱冷藏室冷藏了一個星期的魚為食材,也做一尾紅燒魚,兩相比較的結果,家庭主婦必然勝出無疑,家庭主婦做出的魚肯定好吃。
廚師行里有句行話,用食材,最好是“一活三跳,一活三鮮” 。這個道理是個廚師都懂,可做起來不容易。
有道是知易行難,自己對食材不馬虎尚且不易,問題的關鍵還在于開餐飲的人或采買食材的人,未必能保證做到食材的“鮮、嫩、活”。
避開供應商的坑,食材驗收這樣做 ?
先來看個案例:
某天,一家酒店的廚師長與供貨商、收貨主管在爭吵,起因是食材海參的質量問題。
廚師長 ?:我們要的是60頭的淡干遼參,現在你送的是鹽干遼參就不是那種貨!
收貨主管: ?我原來在某品牌連鎖酒店用的也是跟這個差不多啊。
供貨商: ?我是你們酒店的協議供貨商,在本市給好幾家國際品牌的酒店供貨,你說我的參有問題就有問題嗎?
廚師: ?你的參從長度上看,大小不一致,長的8厘米, 短的只有5-6厘米,顏色有的還不一致,說明他們生長的海域深度不同。
因為參發制的時間一不同,做出來的菜品口感也不同,感觀上大的小的不符合要求,堅決不能收這樣的貨,而且這海馬上也有沙。
供貨商: ?海馬這么小的東西發現幾個有沙是正常的。
廚師: ?功夫海馬湯一位就一個海馬,一桌上有16個客人,有一個客人說湯塵,其他的再好也都完了……
案例中的問題是后廚采購經常遇到的,供應商以次充好或者李代桃僵的事情常有發生。各位大廚在采購時首先要對食材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具備技巧。
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判斷食材的品質優劣 ?
1、看: 是否以次充好,摻雜雜物。
2、聞: 鹽水、味精水等泡發過,雖然好看,但品質差。
3、摸: 摸摸是否鮮活,肥不肥等。
各類食材的驗收標準 ?
◆ 蔬菜的標準
大小均勻、無泥土、無蟲蛀、無老根、無黃葉鮮嫩。斷口部分水分充盈,根莖類表面無異物,無大量泥土附著,有效期限1/3前到貨。
如:上海青 ?
1、看:色澤碧綠鮮嫩、無黃葉。
2、觀察:無蟲蛀、大小均勻,斷口水分充盈。
3、摸:無老根、無泥土。
◆ 家禽畜肉
有彈性,有光澤,豬肉原有色澤為淡灰赤色,雞肉為淺粉紅色,若顏色呈現暗赤色或綠色者不新鮮。
肉表面無污染物及毛屑,無任何體液體流出。冷藏肉品表面溫度應為10°C以下,冷凍肉品表面溫度應為–12°C以下。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
如:豬里脊肉 ?
1、看:肉體有光澤,呈粉紅色,無任何體液流出。
2、摸:用手指摸肉看是否有彈性。
3、聞:聞一下肉是否有異味。
◆ ? 海鮮 ?
活魚類在水中游動自如,反映敏捷、無傷殘、無畸形、鱗片完整無損、無皮下出血現象及紅色魚鱗。
冰鮮魚,表面有薄冰,無異物污染,氣味與色澤正常,有彈性。包裝完整、產品標示清楚,應于有效期限1/3前到貨。養殖水產品需檢附動物用藥合格證明。
如:鱸魚 ?
1、看:鱸魚在水中游動自如 反映敏捷。
2、觀察:無傷殘、無畸形,鱗片完整。
3、摸:拿住鱸魚掂起來摸摸魚鰓,看是否有出血的現象。
◆ 干貨:
色澤均勻,外形大小基本一致 ,無異味,無潮濕現象。應于有效期限1/3前到貨。
如:海參 ?
1、看:顏色棕黑色或者灰色,色澤較均勻,無雜質?。
2、聞:是否有異味
3、觀察:外形海參刺長短不一,無殘缺,表面無損傷,體形完整端正,個體均勻,大小基本一致,結實而有光澤,刺尖挺直且完整,體表無鹽霜,無雜質。
4、嘗:把干海參用溫水泡開嘗一下水是甜的證明是糖干參,是咸的證明是鹽干參,沒有味的是最好是純淡干參,就是加工過程中完全不見鹽,這種加工出來的海參營養最完整,泡發率也最高。
◆ ?滋補藥材 ?
外觀基本一致,無雜質,無異味,表面未有黏液生成。應于有效期限1/3前到貨。
如:海馬 ?
1、看:海馬的外觀大小長度基本一致。
2、摸:摸一下海馬的干濕度,太濕就是有沙粒有不會響。
3、搖:拿住海馬搖搖是否有響聲,有響聲說明有沙粒。
4、聞:聞一下海馬是否有硫磺的味道。
優質食材是決定菜品的關鍵點 ?
前些天,去參加一個廚師的婚禮,點了幾道該店的招牌菜式,吃過后,覺得味道大不如從前。與熟絡的廚師閑聊,問及食材的供應,原來都是供應商送貨。
廚師長怎么不去市場采購了?廚師長回話:“采購部經理說哪有時間去買?”無語了。店子還這家店子,做菜的還是那些人,菜肴的味道滑坡,原因在這里呢。
其實這是個職業精神問題。廚師長最少一個星期要去一趟市場挑菜 ,這不是很困難的事,如果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不去市場一趟,市場的變化你如何知道?
做采購的,應該把去市場選食材當成一份職業。做一份職業,守一份職業操守,收貨必須要有嚴格的收貨標準,這樣才能保證食材的質量。
對于烹飪合格的菜品來說,選對的、選好的食材很重要,食材的好壞基本上決定了菜品的質量,當然這是要有一定的廚藝功夫作保證的。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公平的,一分價錢一份貨,好的菜品還得好的食材做基礎!
本文作者趙紀贏(微信:zhaoying369688 ),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